<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鸭子河畔,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未,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古城古国遗址。</p><p class="ql-block"> 近百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大型聚落。约当商代前期,已有城墙和大型建筑。约当商代中期,城址规模宏大,治金、制玉、丝织技艺达到高峰,独特信仰体系建立,展现出王都气派。</p><p class="ql-block"> 1986年、2019年,三星堆先后发现八个祭祀坑。两次发掘出士珍贵文物近2万件,包括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神坛、青铜人头像、青铜纵目面具、金面具、金杖等稀世之珍,被誉为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的发现实证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文明起源中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星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创新创造的典型范例,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20至30年代,1927年,广汉月亮湾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1934年,在燕家院子进行的首次发掘引起了学界关注。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进行了首次发掘。50至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不断开展调查和试掘。1980年后,三星堆考古进入系统发掘和研究阶段,“三星堆文化”命名。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一醒惊天下”。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存发现,三星堆古城格局逐渐明晰。2019年以来,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百年逐梦,矢志追求。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谱写了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商代(公元前1600一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27年燕家院子出土</p><p class="ql-block">四川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石璧</p><p class="ql-block">商代(公元前1600—前0046年)</p><p class="ql-block">1927年蒸家院子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铃</p><p class="ql-block">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一前1300年)</p><p class="ql-block">1975年三星堆遗址采集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 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身形牌饰</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形饰</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挂饰</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青铜着裙立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现展品为3D打印复原件</p> <p class="ql-block">陶人</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99年月亮湾城墙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猪</p><p class="ql-block">商末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100—前900年)</p><p class="ql-block">2019年联合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三足炊器</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第三发掘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高柄豆</p><p class="ql-block">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三星堆地点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高柄豆(局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陶器</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陶器器类主要有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器型以小平底罐、尖底罐、乌头把勺、子母口壶、高柄豆、三足炊器等最具地方特色。陶器表面饰有绳纹、方格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米粒纹等纹饰。部分陶器盖钮、足、耳等装饰动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陶瓦</p><p class="ql-block">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一前1300年)</p><p class="ql-block">2000年月亮湾地点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石原料</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头</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尊“纪念碑”式的大立人雕像究竟象征什么身份呢?目前,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时又是群巫之长。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古蜀神权政治领袖形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其形象酷似汉语古文字中“尸”字的字形,应将其解读为“立尸”。这种观点所提到的“尸”,大体来说,具有主持祭神仪式的主祭者和作为神灵象征的受祭者的双重身份。与之相对的观点则认为该人像与古文献中所谓“立尸”或“坐尸”的内涵截然不同。我们倾向于认为,他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之象征。人像身佩的方格纹带饰,当具有表征权威的“法带”性质。其衣服上的几组龙纹装饰似有与神灵交感互渗的意义,其所穿之衣很可能是巫师的法衣。他手中是否原本持(抱)有某种法器?有人认为是琮,有人认为是权杖,有人认为是大象牙,还有人认为是类似彝族毕摩(祭司)的神筒或签筒。</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杖(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金杖图案究竟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表现的是分别以鱼和鸟为祖神标志的两个部族联盟而形成了鱼凫王朝;图案中的“鱼”、“乌”就是鱼凫王朝的徽号、标志。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金杖上的鱼鸟图象征着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借以通神的法器。当然,这尚无定论,其内涵有待更为深入的探讨。关于金杖的性质则有“王杖说”、“法杖说”、“祭杖说”及祈求部族或王国兴盛的“法器”说等等。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着王权与神权。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夏、商、周三代王朝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而三星堆以杖象征权利,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显示出浓厚的神权色彩和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金杖(局部·鱼鸟纹)</p> <p class="ql-block">金杖(局部·国王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器盖</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器盖(局部)</p> <p class="ql-block">青铜顶尊人头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持璋小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七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祭山图玉璋(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璋表现的内容可能是是“以璋祀山川”,它反映了古蜀人举着玉璋祭祀大山的情景,展现了三星堆神权国家的社会生活场景,价值不言而喻。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祭山图玉璋画面上反映的场景根本不是祭山,而是少昊氏所进行的天文活动。《周礼•考工记》又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玉璋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又云,“璋邸射,以祀山川。”《周礼•典端》载: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p><p class="ql-block"> 日本记者拍摄此“祭山玉璋”时,为了拍摄更清楚,擅自挪动文物,导致文物跌落摔碎。</p> <p class="ql-block">祭山图玉璋(局部)</p> <p class="ql-block">玉边璋</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顶尊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现展品为“青铜神兽”和“青铜顶尊跪坐人像”3D打印复原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lei)</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首冠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七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底座(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七、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顶部(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 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p> <p class="ql-block">青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雄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爬龙器盖</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持龙杖形器立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鸟足神像(研究性复原)</p><p class="ql-block">“青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底部)+“青铜爬龙器盖”(中部)+“青铜持龙杖形器立人像”(顶部)</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鸟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人鸟合一的形象被赋予了神性。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鸟足神像,人身鸟足,倒立,按罍顶尊。尊盖上有一立人,头戴高冠、双手握龙。这一罕见的青铜艺术杰作是中原商文化与古蜀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p><p class="ql-block">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要算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宽约77厘米,通高约83厘米。双眼眼球呈柱状凸出眼眶约10厘米。额中嵌铸有一高68厘米的夔龙形饰,与人面结合成整体造型。出土时眼眉描黑彩,口唇涂朱彩。</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凸出眼眶16厘米,硕大的双耳展开,额部正中有一方孔,或与文献记载中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的传说相关。</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青铜大面具宽132厘米,高72厘米,是三星堆出土形体最大的面具之一。此面具分两次铸造,头及脸部系翻模浇铸而成,两耳以嵌铸法连接。额间留有方孔,估计原补铸有装饰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头龙身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p><p class="ql-block">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采集</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青铜蛇,体形硕大,蛇身长34.5厘米,蛇头长29.9厘米。</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形器</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形器 (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航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2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青铜凤鸟柱头</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2022年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鸟头</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鸡</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神树纹玉琮</p><p class="ql-block">高12.5cm,上射径9.1cm,上射高 1.1cm、下射9cm,下射高1.2cm,孔径7.7cm。</p> <p class="ql-block"> 这其中一株高8厘米,底座呈“几”字形,树干底部分叉,落于底座之上。树干连接树枝5条,其中两枝自树干中部向两侧引出,后弯曲向上,另三枝则位于树干顶部,呈三叉形。</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神树·一号神树(镇馆之宝·禁止出国文物)</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p><p class="ql-block">文物故事</p><p class="ql-block"> 铜树上铸有九只鸟,有何具体寓意呢?在古代“十日神话”中,太阳的运行是由自在飞翔于天宇的乌鸦即所谓“阳乌”(金乌)背负而行,这是先民对太阳东西移行现象富有想象力的‘解释’。金乌作为运载太阳的神鸟,也往往作为太阳的象征,所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就是指太阳西下,月亮东升。古代很多民族都将鸟的形象作为太阳的象征,这在文化人类学资料中有大量的记述。中西考古资料中有不少鸟日并见的图像。三星堆铜树上所铸的神鸟当即神话中金乌(即太阳)的写照。三星堆神树三层九枝及其枝头分立九鸟的形象,符合“扶桑”和“若木”的“上有十日”这一最为显著的特征。铜神树铸饰九鸟,或原顶部有一只鸟,也可能制作者表达的构型意图是另有一只鸟在天上值日吧。同时青铜神树也具有“建木”的特征和功能,载籍描述建木有树叶、花卉、花果与“黄蛇”,铜神树的形式构成中同样有“天花地果”与神龙,而神树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古史神话传说中所谓“天地之中。</p> <p class="ql-block">摇钱树</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1990年广汉市三水镇出土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p> <p class="ql-block">备注: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交通:公共交通+三星堆旅游直通车</p><p class="ql-block">门票:普通票72元,60岁以上免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