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日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 紫微城,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即皇宫,别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唐代实行东西两京制, 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紫微城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成为九朝理政之所, 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名,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尤其经武则天增修明堂、天堂后,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被誉为“万宫之宫”。</p> <p class="ql-block">唐紫微城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功能类似北京午门,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更是在此登基称帝。</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5座崇楼及其间的廊庑联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五楼似五只凤凰,故又称“五凤楼”。五楼中,中间最宽的为门楼,门楼正东、正西直线上的两处为东西朵楼,朵楼垂直向南伸出的两处为东西阙楼。</p><p class="ql-block"> 复建的应天门处在一高出地面的巨大平台之上,应该是为了保护地下的遗址而增加的设施,隋唐时候的应天门应是从地面而起,没有这个大平台。</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 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更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 ,被誉为“隋唐第一门” ,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投资约2.1亿, 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先生主持设计。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来到这里时,天已黑,红灯挂起,彰显节日气氛,黄灯裹城,尽显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洛阳真的是古都,是唐朝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唐装美女,大冬天的,感觉比穿羽绒服的还多。再抬头望无比雄壮俊美的应天门城楼,真有一种深处盛唐神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广场侧</p><p class="ql-block"> 处在北侧应天门广场,可清晰的看见门楼和朵楼,看不见南侧的阙楼。</p> 应天门北侧门楼和三道门<div><br></div> <p class="ql-block">大平台内部大厅</p><p class="ql-block"> 排队进入大平台内部大厅,内部装点既展现了唐朝盛况,又有春节的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 大平台大厅再遇表演,看身着唐装的美女帅哥表演也是洛阳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让盛世的华丽与辉宏有了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大平台内大厅北面一整面墙,从东到西,铺满了巨幅壁画——武则天应天门登基图。公元690年九月九日 ,武曌在则天门(应天门)登基称帝,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p> <p class="ql-block">地下层应天门遗址</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通过试掘找到了应天门遗址; 1980年秋,洛阳市文物一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的西阙和西飞廊; 1990年,应天门东阙遗址被考古发现,经过数月精心清理,东阙遗址显露出昔日宏伟风貌。河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的发现,被评选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2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的东阙 、 东角楼和东飞廊; 199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早期 门址东飞廊外侧的散水和铺砖 。</p> <p class="ql-block">地下层应天门遗址</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遗址是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应,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 遗址平面呈“凹”字型,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下部台基的范围东西达137米,南北达60米,城门进深二十五米,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的城门,其雄伟壮观是不难想象的。应天门墩台东西长51米,南北宽26.5米,三门道,宽度为5米。</p> 应天门遗址砖块 应天门遗址出土铜钱 <p class="ql-block">应天门门楼</p><p class="ql-block"> 大平台之上为应天门门前,应天门五崇楼在眼前铺开。门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为皇帝进出之门,左右两侧门道为王公大臣等人进出之门,左入右出。这是封建政治礼制的要求,是对秦汉以来形成的三道之制的继承和发展。三门道上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御道</p><p class="ql-block"> 从应天门门前,透过御道,清晰可见明堂。</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阙楼(外侧)</p><p class="ql-block"> 阙楼是城门前两边的望楼,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阙城门遗址,其阙楼高120尺,按1唐尺为30.33厘米来算,高约36.4米。</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阙楼(内侧)</p><p class="ql-block"> 阙楼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三出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三出阙最复杂,一般是在母阙外延(或后方)附有两出子阙,规模依次缩小。目前考古发现的三出阙都是隋唐及以后的,形制都基本定型 。紫微城应天门城阙为双向三出,即在母阙的后侧和外侧都附有两出子阙,平面呈曲尺形,母阙平面一般呈方形 , 两子阙平面呈长方形,形制结构更复杂 ,应天门阙楼堪称中国阙楼建筑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阙楼、飞廊和朵楼</p><p class="ql-block"> 阙楼与城门间以飞廊和朵楼连接</p> <p class="ql-block"> 西阙楼下室内有绘画和书法展</p> 西阙楼外侧<div><br></div> 西阙楼外侧望天堂 西阙楼南侧看东阙楼 <p class="ql-block">朵楼</p><p class="ql-block"> 飞廊和门楼之间直角拐角处是朵楼。</p> 东阙楼内侧 <p class="ql-block"> 游玩当中,黑色的天空中,忽有雪花撒入灯火之中。黑夜里灯光弥漫,白色雪花飘洒其中,美不胜收。然而,正在疑惑晴朗天气哪来的雪,才发现落在身上的雪花如肥皂泡泡一般,原来这是人造“雪”。</p> 大家很快都知道了这是人造雪,但是依旧乐在其中。 <p class="ql-block"> 来洛阳之前,一直在关注洛阳的天气,预报来洛阳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有雪。进入河南,小雪花飘洒了半路,但始终没下大。家乡今冬没有雪,但总归在洛阳圆了淋雪的念想,即使雪是假的,美丽就行。</p> 洛阳东阙楼下有洛阳故事展和洛阳城建展。 <p class="ql-block"> 从东阙楼出来,再次回到应天门门前平台,像在九洲池一样,捕捉唐装美女们精彩的造型瞬间。因为她们,这里变得更美更动人更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门楼和朵楼之间看天堂</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欲要穿过当年皇帝走的三门道中的御道时,三门道却关了。但我们实在不甘心,怅然了一会,发现门口有保安,询问下得知,北侧应天门和明堂之间应天门广场正在举行灯光表演,暂时关闭三道门。</p> <p class="ql-block"> 还好没让我们等太久,三门道重新打开,人群蜂拥而过,扑向门楼北侧平台。从北侧平台向北望,洛阳城辉煌无比,明堂、天堂在灯光衬托下清晰可见,恰到好处的组合到人们的视线里。明堂天堂和应天门之间的应天门广场人头攒动,白色灯光如点点星辰落入人间,好一派大唐盛世狂欢图。突然意识到,广场上的那无数点星辰,竟是唐装美女们拍摄古装写真的补光灯。我只能说,洛阳女子,或者来洛阳的女子们拍摄唐装写真太疯狂了,果然是唐装之都。</p> 应天门望明堂 <p class="ql-block"> 我们出天堂明堂后,经过应天门广场上应天门,再回到广场,唐装美女们不畏严寒,不惜黑夜,继续着她们穿越古今的爱美之旅。</p> <p class="ql-block"> 鼓声阵阵,应天门开;国风乐起,穿越千年;酷炫投影,梦回隋唐。在灯光的映衬下,再现了千余年前应天门、天堂、明堂的巍峨,那里承载着中原文明的灿烂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至此,隋唐洛阳城的三大遗址游览完毕。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洛阳城皇城模样由眼及心,画出了轮廓。</p><p class="ql-block"> 最后,附几张隋唐洛阳城的假想图,感受一下当年的盛世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