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战争(五)—有限进攻

风雨独行

1979年初,从中国内地调来的几个野战军陆续向中越边境地区集结。他们是中国陆军的作战值班部队,这次集结是准备打一场有限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所以对外统称中国边防部队,中国的海军和空军也进入了战备,担负警戒保障任务,不投入战斗力。<br> 中国有两个省与越南交界,东边是广西省,西边是云南省,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边防部队,也因此分为东西两线。东线部队,称为广西国防部队,西线部队,称为云南边防部队。他们分别有两名资深上将指挥,东线总指挥为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西线总指挥则为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br> 东线部队要吃掉的头一个目标是,越军驻同登第三师第12团。在友谊关耍枪弄炮杀害中国边民的,就是该团所为。中国方面的忍让被他们误以为是软弱可欺,以至于曾放风说,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但东线部队仅用一天工夫,就报销了这个要到南宁过春节的英雄团。<br> 西线部队的第一个目标是老街,老街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既有中国援建的发电厂,也有当年法国人修建的钢筋水泥工事。<br> 他们都被越军用之于对中国边防部队的作战,但中国军队的打法十分灵敏,经两天激战,便冲入了老街市区的街道。<br>  正是在老街这个地方,越南当局出于反华的需要,大肆驱赶华侨,甚至派一个师的兵力包围华侨驻区。把5万家华侨商店和企业抢光,大批华侨从老街回国途中被拦截毒打,惨遭侮辱,这确实是越南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血债。<br>  元江自中国的云南流入越南,在越南境内称为红河。早在抗法战争期间,红河上的界桥就是连接云南和越南根据地的枢纽。在中国援越抗美期间,与中国广西相连的同登铁路桥,成为中国援越物资的运输枢纽,是美军飞机执意要炸烂,中国高炮部队重点保护,铁道兵部队重点修复的枢纽。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越军破坏了它,而中国工程兵部队则又一次休复了它。 从广西靖西开进的边防部队,直指越南的朔江,朔江是西北屏障,山石林立,丛林茂密,是最适宜越军作战的地区。但中国部队毕竟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英勇之士,朔江旋即被攻克了。<br> 拿下了朔江,东线部队又从西北向高平压过去了。攻打高平的主力,是广西龙州开进的另一支部队。越军在通往高平的公路上摆下重兵,构筑了永备攻势,但中国参战部队却从山外冲了出来,一下子搞乱了越军的防御体系。<br> 越军没想到中国边防部队会从山外出击,因为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到处是溶洞和怪石,很不适合坦克行动。在这种地形上作战,在各国坦克作战史上没有先例的。但中国坦克居然从牛车小路上开辟了公路,攻下了伏和。<br> 伏和是4号公路的一个支撑点,距高平仅25公里。这里的长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962年修建的。中国参战部队攻克了伏和后,以坦克为先导,沿4号公路向高平挺进。<br>  越南守军为阻止这支部队,竟扒开了水库,淹没了道路。由于沿途淤泥深达一两尺,中国边防部队弃车步行。<br>  在东线的参战部队中,几乎在每个建制单位中都有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他们或是在红军时期25000里长征路上所向披靡的先锋,或是在抗日烽火中威震敌胆的勇士,其中更多的是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这一次,他们决定在新时期,打出新威风。由于正面进攻部队和穿插部队全歼了高平守军,而且由于进攻部队,在越军意想不到的方向大胆穿插,走远路、走险路,从守军背后袭击高平,致使高平守军也大部被歼。中国军队于2月25日一举攻克高平,高平市委大楼和行政机关对中国士兵占领。<br> 中越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阶段结束,中国军队在打扫战场时收缴了大批苏军装备,他们大多数是越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苏联当局近年提供的。<br>  令人瞩目的是冰雹二十、一二二火箭发射架和火箭弹。必须提到,抗美救国时期,越军的装备主要是由中国方面提供的。如中国生产的仿苏AK47型冲锋枪是越军的基本装备,它的一次装弹量仅30发。一些外国兵器专家认为,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质量,都比不上美国步兵的M16冲锋枪。但从越战的实践来看,中国的冲锋枪比M16的可靠性强。<br>  被俘的越南军人中,有的在中国学习过,越军的许多指挥员是中国培养深造的,高级指挥员一般入南京军事学院和北京高等军事学院,越战期间这两所学院中都设有越南班,营连级指挥员则由桂林步兵学校训练。 打开越军的仓库,里面堆满了中国援越的物资,此情此景,连年轻的中国士兵也难免发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之慨。<br> 1966年夏,李遂率代表团访华,要求中国政府加大援助。周恩来引用了毛泽东的话,“凡是越南需要的,我们优先供应。”<br> 当时,中国政府把越南的援助,看作是援外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事情。越南部队身上穿的、携带的基本上是由中国提供的。<br> 这些往事,在中越这两个重情重义的东方民族中,本应成为中越传统友谊的佳话,却被越南当局如此轻易的抛在脑后,以至于走到了这般田地。<br> 更是在这一地区,在越南抗美作战期间,1972年至1973年,中国军队先后调动工程部队和民兵8000多人,配备大量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铺设了5条援越野战输油管线,总长159公里。连同配套建的油库、泵站、通讯设施和铁路专线,共完成土石方10多万立方米。在援越抗美4年中,中国通过这些输油管道向越南输送汽油、柴油近130万吨,占越南北方当时总量的一半。<br>  东线部队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后,又返回头去清剿战场,那些躲在丛林山洞里打黑枪的特工,一个不漏的被打扫出来。<br>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开始了。机械参战部队在攻下老街后,又挥师甘堂,越军急忙调316A师沿10号公路驰援。 该师是越军主力之一,号称“英雄师”。它是苏式装备,越军各部队班、排骨干训练均由该师负责。自卫反击战打响,越南当局称随时准备用该师,吃掉中国的一个主力师。<br> 不可忽视,越军是经过连续30年战争锻炼出来的一支部队,与法国人和美国人都真刀实枪的打过仗。可谓实战经验丰富。<br> 从武器装备上比较,越战结束后,越军缴获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美国先进武器,苏联又援助了大批军援,可以说是用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装备,武装起来的部队。<br>  越军入侵柬埔寨后,自1978年开始重新征召,已经复员的老兵,生命年龄从16岁至45岁,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高龄征兵的国家。当时越南在柬埔寨的驻军已超过20万,在老挝驻军5万,总计在国外驻军25万以上,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占世界第三位,经过长期战争,很多年的扩军备战,越南自视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br>  在中越双方一交战,号称越军王牌316A师几乎被吃掉,它驰援甘堂时,被中国的阻击部队堵在了路上。阻击战打得很激烈,最终越军没有能够前进一步,而中国参战部队却完成了对甘棠的合围。 甘堂非省会,越南当局为什么要动用王牌部队守住这个不大的城市呢?在越南远不发达的工业中,甘堂是越南重要的棉生产基地,越军被命令死守这个防区,结果仅两天就被中国军队完全占领。<br>  拿下甘堂后,西线部队连续战斗,兵不卸甲,马不停蹄,连续攻下朗中、朗多、封土,随即向沙巴开进。沙巴山高坡陡,易守难攻,中国参战部队既沿公路实施主攻,又分兵一部分,奔袭沙巴侧后。<br>  3月4日拂晓,主攻部队与穿插部队在沙巴县城会师。在西线参战部队进攻沙巴时,东线参战部队已展开了清理谅山外围的战斗。谅山是越南北方的战略要地,是通向河内的大门,由越军精锐部队第3师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