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旧巷寻忆</b></h3> <br>在记忆的长河中,北京南池子的库司胡同,始终是我心中一方无可替代的温暖角落。 那是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在北京的寄居之所,一座小小的四合院,承载了我十年的悠悠时光。 <br><br>彼时,胡同里的生活简单而质朴。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青石板路上,唤醒了整个胡同。邻里间的问候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交织成一曲平凡而又动人的乐章。 四合院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枣树,每到秋天,满树的红枣就像小灯笼一样,在微风中摇曳。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分享着收获的喜悦,一边唠着家常,那种惬意的柴米油盐的日子,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br><br>然而,时光的巨轮无情地转动。本世纪初,菖蒲河公园的改造工程,让这片古老的街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0多户胡同老居民,带着满心的不舍,无奈地搬离了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政府给予的补贴微薄,却也无法阻挡城市发展的步伐。 <br><br>如今,再回到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曾经的四合院小平房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漆大门的豪宅。这些崭新的建筑,在皇城根脚下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皇史宬和普渡寺的大庙依旧屹立不倒,可它们见证的,却是往昔岁月的一去不复返。<br><br><br> 漫步在这几条仅存的老胡同里,脚下的石板路似乎还残留着过去的温度。 我试图在这新与旧的碰撞中,寻找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曾经的欢声笑语、邻里间的互帮互助,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那些惬意的日子,如同风中的尘埃,渐渐飘散,只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怀念。<br><br><br> 也许,这就是城市发展的代价。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但那些在胡同里度过的时光,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最难忘的回忆。 南池子美术馆 南池子美术馆门面很小,里面多有洞天 离天安门最近的菖蒲河公园就是我们多家的老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