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9年大年初一,当万家灯火点亮神州大地时,银幕上轰鸣的行星发动机掀开了中国科幻的新纪元。《流浪地球》以摧枯拉朽之势让国人为之振奋、为之激动、为之动情、直至为之骄傲,因为这个电影彻底粉碎了"中国人拍不好科幻片"的成见,在贺岁档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电影档期里,用冰封的上海东方明珠与沸腾的地下城,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东方文明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 《流浪地球》以颠覆性的视觉奇观重构了中国科幻的审美维度,其宏大场面堪称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令人震撼,令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 行星发动机成为拯救地球的关键动力,万座千米高的钢铁巨塔刺破地壳,蓝色等离子光柱冲天而起,这些高达数公里的地球发动机遍布全球,喷射出巨大的蓝色火焰,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开始了漫长的流浪之旅。</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文明已成冰封遗迹,-40℃极寒中,上海的摩天楼群化作水晶棺椁,东方明珠塔被冰川吞噬至半腰,国贸三期成为冰瀑垂挂的墓碑,现代文明在绝对零度中凝固,整个地球被冰封,城市建筑被冰雪覆盖,呈现出一片末日般的景象。这就是电影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未来地球环境的景象,怎不叫人揪心。</p> <p class="ql-block"> 不同于《星际穿越》中寻找新家园的叙事,《流浪地球》让整个星球成为诺亚方舟,这个设定本身即是对"天人合一"哲学的诗意转译。</p><p class="ql-block"> 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时,他守护的不仅是儿子的未来,更是人类对家园近乎执拗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从《流浪地球》特效镜头中呼啸而过的CCTV大楼,到空间站里漂浮的麻将牌,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中国科幻的独特美学。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交通安全提示变成跨越时空的文明印记,我们突然读懂了这个民族将地球变成方舟的深层隐喻——带着故土流浪,恰是中华文明“安土重迁”的浪漫反写。</p> <p class="ql-block">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在诸多方面体现其深层魅力,诸如 </p><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面对太阳即将毁灭地球的危机,全人类团结起来,一同面对挑战,影片中的“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概念,体现了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和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 科幻想象的创新:电影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科幻世界观,提出了“地球发动机”推动地球飞向宜居星系的独特设想,展现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精神和对科学力量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人文关怀的深度:影片在硬核科幻的外壳下,探讨了家庭、责任、牺牲等深层次的人文主题。无论是刘启与父亲之间的代际矛盾,还是全球人民共同面对危机时的团结,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视觉效果的震撼:电影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当时中国电影的高水准,无论是冰封的地球、宏大的地球发动机,还是紧张刺激的救援场面,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在电影中,面对危机,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和个体的牺牲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相契合。 </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流浪地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和文化自信,它更是一部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作品,因此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流浪地球 1》在2019年春节档一上映,就对当时的贺岁档影片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凭借宏大的世界观和视觉奇观,首次证明了非喜剧类型在春节档的票房潜力,打破了观众对贺岁档“必看喜剧”的固有认知。影片在制作水平,视觉效果,和故事叙述等方面,让观众耳目一下,在当年引起极大轰动,取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并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功。</p><p class="ql-block"> 回溯《流浪地球》,无疑是我喜爱的贺岁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