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河西村口</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5650968</p><p class="ql-block">素材来源:《道听途说•骆安道》</p> <p class="ql-block"> 骆安道,是山东济南人,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有个兄长叫骆振,七岁时遭遇战乱,被贼人掳掠而去。过了七年之后,骆安道才出生。</p><p class="ql-block"> 骆安道生来聪慧,周岁时就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刚满三岁,父亲在济宁做生意,突然得了重病去世。留下几千两银子,都被同伴侵吞,家境因此迅速衰败。早晚的饮食,只能依靠母亲做针线活,艰难地过日子。骆安道五岁就进入私塾读书,诵读文章一听就会背,十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十三经,一时间有“神童”的美誉。十五岁考中秀才,因为父亲在世时家境富裕,他在襁褓中就与大户人家定下婚约。等到听说他考中秀才,女方家里非常高兴,就挑选吉日送女儿来完婚,嫁妆很丰厚。</p><p class="ql-block"> 骆安道凭借这些钱财资助,得以有费用继续读书,然而最终仕途不顺,没能取得更高的功名。三十岁时,仅仅因为岁试考了第一名,获得廪膳生的待遇。多次参加乡试都失败了,七次被推荐都没有考中。他想到人生六十年,已经过了一半,文章没有固定价值,机遇难以期待。只是死守着做学问这条路,哪里能指望有好的收获呢?正好赶上户部开了捐纳的先例,于是他把多年积攒的钱财以及妻子的钗环首饰都搜罗起来,大约价值千金,装在袋子里前往京城。打算依照惯例捐钱报效,希望能谋得训导的实缺,作为终身衣食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他驾车走了几天,晚上住在富庄驿。遇到强盗把财物抢劫一空,他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恰好有个山西客商在旅店停车,自称姓洪名钊,字雄夫,也是前往京城的。交谈中,洪钊询问骆安道的行程。骆安道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并且说京城去不了了,想要回去,然而口袋空空,苦于没有路费,真是到了绝境。洪钊劝他不如还是去京城,京城方圆千里,人才汇聚,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谋生。秀才凭借才能谋个职位,不用担心薪水,在朝廷中追求功名,机会本来就不少。于是洪钊解开口袋拿出三十两银子送给骆安道,邀请他一同前行。骆安道感激他的情义,就前往京城。两人住在同一家旅店,一起吃饭。洪钊每天晚上外出,常常几天不回来。一天晚上,已经四更天了,洪钊猛地推开卧室门进来,把一个皮袋子扔在地上,催促骆安道起来。骆安道惊讶地问皮袋子里是什么东西,洪钊说:“是仇人的脑袋,我四处寻访,已经过了三年,如今才得到。”骆安道大为惊骇,知道他是个侠客,越发恭敬地对待他。洪钊从箱子里拿出药,把仇人的脑袋融化了。之后就拿出隔夜的菜肴和珍藏的酒,一起畅快地喝酒。洪钊对骆安道说:“我要去彰德府,了却一个心愿,大约要到冬末才能回来。你孤身一人住在旅店里,怎么能长久呢?明天我给你找个安身之处,暂且停留。等我回来,再谋求更好的机遇。”于是把骆安道推荐到梁主事家,担任家庭教师。虽然待遇不丰厚,但主宾相处还算融洽。</p><p class="ql-block"> 到了年底,洪钊还没有回来,骆安道心里很不安。正好梁主事有个相识的济宁人,通过捐钱获得汤阴县令的职位,将要去赴任。骆安道因为汤阴是彰德府下属的县,可以借此寻找洪钊的踪迹,于是恳请梁主事推荐他去掌管文书,跟着县令到了汤阴。没想到主人是个商人之子,目不识丁,担心被秀才看不起,每次见到骆安道,都故意翻白眼;又嫉妒骆安道聪明伶俐,担心自己愚笨被欺骗,事事都小心提防。</p><p class="ql-block"> 骆安道无法忍受,就辞职离开了。微薄的俸禄已经用完,离开时主人也没有赠送路费。他行李简陋,没钱上路。于是在关帝庙停留,打算卖些笔墨来凑够回家的盘缠,并且希望洪钊听说后能来拜访。没想到摆开砚台没几天,主人知道了这件事,反而诬陷骆安道招摇,强行把他押送出境。不得已,骆安道典当了衣服,雇了一辆小车,局促地前行。一路上艰难困苦,常常忍饥挨饿。</p><p class="ql-block"> 一天,骆安道来到济宁,想要渡河却被船夫刁难,讨价还价了好几个时辰,船夫就是不让他过河。忽然有个壮汉扛着大袋子,迈着大步走来,看到船夫出言不逊,非常气愤。伸手抓住船夫,就像举起小鸡一样轻松,把他摔倒在地,还打了几拳。船夫疼得受不了,趴在地上哀求,壮汉命令马上让骆安道渡河。</p><p class="ql-block"> 骆安道非常感激他,询问他的姓名和住址,竟然是他的兄长骆振。骆安道把自己失意的原因、旅途的困苦告诉了骆振,并且叹息说:“只不过没沦为乞丐罢了!”骆振说:“幸好偶然相遇,不用担心贫困了。我年幼就离开了家,看到父亲用大量钱财做生意,家境自然富裕,怎么会突然衰败到如此地步呢?”骆安道把往事讲述了一遍,接着问骆振从哪里来。骆振说自己被掳掠时,因为年幼聪明,得到贼人的喜爱,被教导学习枪棒。几十年来被困在贼人中,每次想要逃走,都苦于无法脱身。最近因为贼首病死,所以才带着钱财逃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济南,拿出钱财经营,家境因此大为兴旺。他们又回到济宁,追查往事。得知骗走父亲钱财的人,就是汤阴那个主人的父亲,越发愤怒,想要报仇。但因为对方有官职在身,不容易实现心愿。由于骆安道曾经在河北境内遭遇强盗抢劫,骆振想到自己在绿林时,与山东的强盗大多有交情,于是前往寻找。到了那里,发现那个强盗果然是自己的盟友,骆振请求他归还钱财。骆振说:“我弟弟来不是为了索要钱财,只是因为汤阴县令贪污,是百姓的祸害,而且是我们的仇人。请求你制造一起重大抢劫案,让他丢掉官职。”强盗连连答应,骆振于是告辞回家。</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听说汤阴接连发生盗窃案,有人被杀,抢劫的财物价值千万。长时间抓捕不到盗贼,县令心里非常恐慌。正在贿赂上司,设法弥补。忽然监狱里原来关押的五个大盗,一天晚上一起越狱逃走,四处缉拿都不见踪迹,于是县令因此被撤职。</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正值乡试,骆安道在书房刻苦攻读。半夜正要睡觉,忽然洪钊像飞鸟一样从空中落下。骆安道看到后非常高兴,两人互相问候,骆安道得知洪钊是从汤阴来的。原来洪钊当初从彰德回到京城,听说骆安道已经跟着新县令到汤阴做幕僚,以为他找到了好去处。恰好有远行的任务,就离开了。最近因为有事路过汤阴,顺便去看望骆安道。得知他不堪挫折侮辱,已经回到济南,而县令也刚刚被罢官住在馆舍里。洪钊夜里潜入县令住处,想要杀了他。刚翻过墙,就看到有京城来的使者,送来一封信交给县令。原来是因为县令有个儿子是太学生,要参加秋试,花了几千两银子买通关节。洪钊于是杀了县令,抢走那封信,把关节内容交给骆安道,假称是大人物赠送的。</p><p class="ql-block"> 骆安道不知道这是抢来的,就记录下来,结果考中经魁。主考官查访到这件事的情况,然而事情隐晦不明,而且涉及贿赂,最终不敢追究。后来骆振参加武试,也考中了亚魁,兄弟二人都变得显贵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