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日天清气朗,虽是春寒料峭,但已是近日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午间时温度已能到达七八度,无风无浪万物清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耐得住夏的灼热却惧怕冬的凛冽,冬天对我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得不友好,我对冬的反感已经开始反馈到生理的不适,气温的每一次下降我浑身的皮肤就开始发痒,抹什么都不管用,气温一降再降,就会一痒再痒,直到适应温度,这应该是气温过敏吧,我在网上看到过中国人关于“过敏“话题的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国外当人们因食物、环境或者其他引起不适时会在医学上判定为“过敏”,比如有的人吃了火龙果会拉肚子,在医学上这其实就是过敏的一种反应,可是在中国我们一般不会把这当成一种病情,更不会因此去挂号看病,在中国人的认知里,这只是一件不足为奇的小事而已,这大概也是中国独有的包容性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个月柴米油盐的假期即将结束,假期本该是沉淀休整的闲适,但平淡又琐碎的一天总会在每一个暮色沉沉中意料之中的褪去,又意料之中的浮起,回头望过,陪着孩子的时光嬉笑怒骂,吵闹也温情,嘈杂也充实,心头温暖又隐隐落寞。这让我想起谢依霖在某一档节目里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工作,在家养育孩子的这段时间里,我很幸福,但不快乐。”是了,这个时代给予了女性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是好事,但这个时代也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角色和要求。在最好的年纪里我们按部就班地成为了妻子、母亲,最后才成为自己,这是女性骨子里的慈悲,也是与生俱来的善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幸福”,但却不一定“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去了一趟单位,回来的时间尚早,难得有一天独处的时间,本打算和朋友约计划了一个假期的饭,但每次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了了之,我坐在沙发里开始计划今天的安排,在此之前我有过很多想法:在像今天这样的天气里,驾车在松弛的音乐里去看沿河枯了的枝条和青色麦苗覆盖的田野;找一个清净开阔的角落看天边被风揉碎了的云和三万英尺的旅途裂开的一抹留白;再晚一点可以不再隔着窗看夕阳消散成雾,最好能有一处不高不矮的山头,就像今天,风轻而柔,阳光明而暖,静静地等它将这寒冷的冬铺满暖色的橘。可一整天的时间里我却只窝在沙发里看了一上午不怎么好笑的综艺节目,我有些懊恼难得的时间浪费的着实可惜,我决定动起来,简单吃了点午饭,匆忙打扫了卫生,去拿了快递,提了裤脚,再次回到沙发上已是五点了,这样看来这一天确实要浪费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看着外面依旧明朗的天,拿起手机在美团上点了一杯冰激凌和无糖冰咖啡,“无糖”这是我在对待减肥这件事上最后的倔强,我虽耐不住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却独爱吃冰,即便冷冬里也爱,便是喝水亦是如此,总觉得凉的远比热的更加畅快,一口冰咖啡穿肠而过,醇香度降低微苦却放大,竟拉长了回味,我突然想,这一杯咖啡和这碌碌无为的一天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治愈呢?谁说治愈就一定要看天看海看山川呢,站在旷野之中是治愈,看云朵掉进湖里是治愈,淋雪共白头是治愈,旅行在路上是治愈,可吃到好吃的食物也是治愈,百无聊赖的发呆也是治愈,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过程,心得到了安逸那便就是治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这无聊枯燥的一天也是治愈啊,而且经济又实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