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闲来无事,带老爸老妈去闸口村逛逛。<br> 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是个千年古村,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闸口村也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邵氏宗祠曾为中共太滆地委驻地,新四军独立二团、新四军十六旅均在此成立。<br> 东坡海棠园位于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永定东端,园内有一株西府海棠树,已有900多年历史,为苏东坡亲手所植。<br> 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于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对宜兴的阳羡山水情有独钟,他曾多次游历阳羡,“买田阳羡吾将老”是他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元丰七年(1084)九月,应知友邵民瞻(宜兴人,苏东坡同榜进士蒋之奇的好友)之邀,来阳羡永定,赠所携蜀中“西府海棠’,并亲手植于邵氏庭院。1952年秋,主干被大风刮倒,后在老根上发出新枝,复为叶茂花盛。1982年,宜兴县政府拨款在海棠树周围建围墙,辟为海棠园,并由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园名。园内还陈列有苏东坡在宜兴的史料,进一步弘扬了宜兴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东坡海棠园进行了多次环境改善和景观提升。以千年海棠树为核心,新增海棠斋、思源台、东坡文化墙等多个景观。园内的小桥流水、古朴的建筑风格以及千年的海棠树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江南风情。<br> 可惜冬季不是海棠花开的季节,未能欣赏到海棠花盛开时香气四溢、梦幻的粉色世界。<br> 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与东坡海棠园位于村落东西两侧,被河流闸口浜以及部分民居隔开。镇、村两级投入2000余万元,将闸口浜打造升级成“美丽河”,对民居外围进行改造,修建健康步道,在步道两侧进行红色文化、名人事迹等宣传。游客可通过健康步道,方便地穿行在两个景点之间。 <p class="ql-block"> 中共太滆地委机关驻地旧址是宜兴革命文物中的典型代表,又名邵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为祠堂类建筑。邵氏家族在历史上是宜兴的名门望族,兴盛于宋代,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的名人志士,邵氏宗祠则是邵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抗日战争爆发后,宜兴作为新四军苏浙军分区主要的根据地,对新四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衔接和大后方作用。其中,和桥镇也成为新四军主要的活动根据地。邵氏宗亲怀揣爱国之心,将邵氏宗祠贡献出来作为中共太滆地委驻地,太湖行动委员会、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新四军十六旅等等组织均在此成立。2009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邵氏宗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氏宗祠,现存建筑共三进。第一、三两进改建较多,仅第二进保存较好。现邵氏宗祠为村敬老院。</p> <p class="ql-block"> 西乾寺,建筑很精美,网上没查到相关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