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国—南非(二)

想流浪

<p class="ql-block">1月15日,邮轮停靠南非莫塞贝尔。和马达加斯加安齐拉纳纳港同理,由于停靠港湾水浅,只能乘坐接驳船上岸。</p><p class="ql-block">莫塞尔贝是南非的城镇,位于该国南部,由西开普省负责管辖,距离开普敦400公里,面积27.02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9,41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0人。</p> <p class="ql-block">南非开普敦鸵鸟乐园(Cape Town Ostrich Ranch)。</p><p class="ql-block">下船后第一个景点是参观鸵鸟乐园。</p> <p class="ql-block">乘坐这辆车Safari(狩猎旅行,一种以狩猎为目的的旅行方式,19世纪晚期出现于英国,字源来自阿拉伯语同意词safra)。</p> <p class="ql-block">开普敦鸵鸟乐园位于开普敦附近,具体地址是Plateau Rd, Cape Peninsula, Cape Town, 7985南非。该乐园开放时间为每天9:30-17:30。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鸵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此外,农场周边还有多家餐厅和购物场所。问了导游这也是南非排名第一的鸵鸟牧场—开普敦鸵鸟乐园。</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馆里参观。墙上一副鸵鸟的骨骼标本画前,导游讲解了鸵鸟的颈、胸、腿、足的骨骼特征。</p> <p class="ql-block">可食部位介绍</p> <p class="ql-block">鸵鸟毛制品</p><p class="ql-block">开普敦鸵鸟乐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由于欧洲和英国的贵族圈内流行带有鸵鸟毛的社交礼帽,这使鸵鸟毛价格日益飙升。据不完全统计,1821年,非洲西南端著名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仅出口野生鸵鸟毛就有1230千克。1858年,尽管只出口了915千克,但价格却翻了两倍。</p> <p class="ql-block">英国的贵族圈内流行带有鸵鸟毛的社交礼帽。</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1875-1880年之间,白色鸵鸟的羽毛价格每对1000英镑,几乎与钻石、黄金同值,故当时又将鸵鸟毛称作“白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鸵鸟毛成为南非出口量仅次于黄金、钻石和羊毛的第四大出口商品。</p> <p class="ql-block">鸵鸟蛋制品</p> <p class="ql-block">人工孵化</p> <p class="ql-block">室外鸵鸟自然孵化</p> <p class="ql-block">进入鸵鸟农场有专业导游介绍鸵鸟养殖方式,从育种到饲养及生长周期,然后带领大家参观繁殖营地与鸵鸟蛋礼品店。</p> <p class="ql-block">走进鸵鸟农场,就会看到大大小小的围栏中一只只硕大的鸵鸟。给鸵鸟拍照好难,本来鸵鸟就很高大,细长的脖子伸起来,就更加“高不可攀”了。我发现,鸵鸟是种好奇心很强的鸟,看到我们镜头对着它时,它会好奇地睁大眼睛盯着,接下来就干脆张大嘴巴准备尝尝味道了,惹得大家一片笑声。</p> <p class="ql-block">鸵鸟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大鸟,只要站在护栏边,它就会朝你靠拢,伸长脖子,眨着大眼睛然后毫不客气啄着你的手腕,似乎不给吃的你不许走的架势。</p> <p class="ql-block">散养的大大小小鸵鸟</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了解了鸵鸟种类和的生活习性及其一生。据导游说这里的鸵鸟最初是来自中国,这让我们很长知识。在做攻略时没有仔细查看有关鸵鸟的资料,回国后赶紧脑补一下,的确有文字介绍说在“上新世”时期(距今530—258万年前)中国曾有安氏鸵鸟和维氏鸵鸟,后来大约在“更新世”时期(距今258—1万年前)鸵鸟迁移到了非洲。</p> <p class="ql-block">其实非洲鸵鸟的奔跑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内脚趾特别发达。它跳跃可腾空2.5m,一步可跨越8m,同时粗壮的双腿还是非洲鸵鸟的主要防卫武器,甚至可以致狮、豹于死地,导游特别强调,千万不要站在鸵鸟的屁股后面。</p> <p class="ql-block">可以站在鸵鸟蛋上,足见鸵鸟蛋的坚硬。</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鸵鸟园游玩。</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南非莫塞贝尔钟乳石洞穴刚果洞Cango Caves。</p><p class="ql-block">刚果洞位于南非西开普省小卡鲁地区,是全非洲最大的自然钟乳石洞。</p> <p class="ql-block">洞内奇观形成可追溯到十五万年前,最著名的钟乳洞石室Van Zyl‘s Hall,可容纳上千人。洞穴中钟乳石造型各异,让人目不暇给。尽管仍未确切地知道这个洞穴的大小,但就目前开放参观的范围已经能让人惊叹自然之伟大,旅客还能在专业导游的指导下在洞内体验为你定制的冒险之旅哦!</p> <p class="ql-block">离洞口大约50公尺处的岩壁上有布希曼人遗留下来的壁画,显示当时即有布希曼人在此居住、生活。因此这里被辟为布希曼人生态区,栩栩如生的蜡像把中古世纪布希曼人生活型态完全表露无遗。当时布希曼人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狩猎为生,并懂得钻木取火,也使用简单的陶器,开始了陶器文明。参观了布希曼人生态区我们再沿洞穴继续前进,大约在100公尺处有一小石阶步道,顺阶而下,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面前的是广阔的洞穴,据闻曾有交响乐团在此表演,此洞穴回音效果特佳,并可容纳一千五百人左右。在洞穴四周则有许多钟乳石柱和石笋,甚至有高达10公尺者,这些石笋经过考据,已达十五万年以上。</p><p class="ql-block">刚果洞的管理人员巧费心思,把这些钟乳石柱和石笋艺术化、也人性化了,使刚果洞更具教化作用。</p> <p class="ql-block">全非洲最大的自然钟乳石洞—刚果洞。</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莫塞尔湾。濒临莫塞尔湾的莫塞尔贝镇位于南非南部,由西开普省管辖,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约三万。1488年2月间著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的两艘载重量各为100吨的双桅武装大帆船驶入莫塞尔湾,当时有土著黑人正在岸上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并登陆,这里是欧洲人登陆南非的第一站,开启了基督教在南非的传播史,使莫塞尔湾和好望角一样成为欧洲人向东方航行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带领船队探寻欧洲到印度的航线,好望角附近遇到暴风雨,漂离了航线,一直往南驶去。迪亚士感觉不对。他的船一直是沿着海岸线走的,现在走了好几天都没有看见海岸线。他果断下令,调转船头往北走,最后在莫塞尔贝登陆。他才发现他们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的岬角,来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这时离他出发已经有六个月了。他只得返航。在返航途中,发现了好望角。他的船就是在那儿被风暴吹离了航线。所以,他把这个岬角命名为“风暴角。另外一个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这条航线继续往东到达印度。后来风暴角这个名字被葡萄牙国王改为“好望角”。意为绕过这个岬角好的希望就在前面了。</p> <p class="ql-block">莫塞尔贝巴特洛门迪亚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中安放了一艘帆船,据说是迪亚斯航海探险至此,用的就是这种帆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18世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为纪念迪亚斯的伟绩建立的。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第一次探险到达了非洲最南端附近的莫塞尔湾,为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探索欧洲至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走廊摆放着鲜花和图片,帝王花—南非的国花,有多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时间来不及(今晚还住邮轮),博物馆其他展区没去,直接进入主馆。</p><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着航海家迪亚士的探险船—卡拉维亚帆船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这艘古老的船只叫做迪亚士号,是根据迪亚士当时所乘坐的船只模仿建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迪亚士绕过好望角、登陆莫塞尔湾500周年,1987年由葡萄牙国民自发集资复制了一艘卡拉维拉式帆船,由30名船员操纵,沿着当年迪亚士航行的路线,于1988年2月3日抵达莫塞尔湾,将其赠送给南非人民。后来这艘船陈列在莫塞尔贝镇迪亚士航海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边临海,可以望见蔚蓝辽阔的泛着白浪的大海,还有近前一排排茂密的绿林,远方朦朦起伏的山岚,还有行驶在大海碧波中的船只。凝望着,遥想着,海风习习吹来,海天澄碧,一碧如洗。</p> <p class="ql-block">莫塞尔港邮政树,又被誉为非洲大陆的第一个邮政局。在南非莫塞尔贝,有一棵名为“邮政树”的米尔克伍德树(SideroxylonInreme),见证了葡萄牙探险家们的勇敢与智慧。这棵树不仅是当地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1488年,迪亚士从东开普省的莫塞尔湾首次踏上了南非的土地。随后的岁月里,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运回的黄金和丝绸返回里斯本,这一壮举激发了更多欧洲船队绕过好望角向印度进发。然而,在1500年,葡萄牙船长佩 ·德·阿泰德的船队在南开普附近遭遇了暴风雨,船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记录这次遭遇,阿泰德在莫塞尔湾附近的一棵牛奶树上挂了一只靴子,并将一封信放入其中,希望有人能发现这封信并将它带回葡萄牙。一年后,若昂·德·诺瓦这位西班牙船长在返航途中偶然发现了树上的靴子和信件,他履行了阿泰德的嘱托,将信带回了葡萄牙。这封信虽然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成功"投递",但它却成为了南非历史上最早的邮政记录。</p> <p class="ql-block">自那以后,过往的船员们纷纷效仿阿泰德的做法,将信件放在靴子里、铁锅里或石头下面,期待其他船员能够发现并带回欧洲。这棵牛奶树附近逐渐成为了南非最早的邮局所在地,而"老邮政树"的名声也传遍了整个非洲大陆。</p><p class="ql-block">如今,50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即时视频通话与远在万里之外的人进行交流。然而,"老邮政树"依然屹立在莫塞尔湾的山坡上,枝繁叶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当地政府在这棵树下设置了一个靴子形状的石头邮箱,人们依然可以在这里写信、寄信。每封信上都会盖上一个独特的"老邮政树"邮戳,这个邮戳上印有古树、英语和阿非利卡语的"老邮政树"字样,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左右回到邮轮码头,赶在邮轮启航前上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