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游寿县古城

溪水长流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又是立春,下了几天的雨今天放晴了,我和家人来到了寿县古城。第一站是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寿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省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2015年筹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新馆),2022年正式获批,更名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文物藏品1万余件,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的文物2200余件套,战国楚金币、春秋羊首铜尊等皆为代表性藏品。刚踏入博物馆的广场,就被那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人们正沿着“一步千年”玻璃栈道进入博物馆,两侧的红旗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辉煌历史,一种喜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让这个节日更添几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的室内空间,明亮舒适的氛围扑面而来。天花板上的灯带与红灯笼交相辉映,中间那个巨大的金色汉字“寿春“格外引人注目,下面挂着的红色对联“博物馆里过大年”,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节日与古老文化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广场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一座巨大的青铜鼎雕塑矗立在不远处,它不仅是艺术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我站在广场上,望着这座青铜鼎,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门前的台阶上,人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我们也不例外,一起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背景中的中国风建筑大门和红色旗帜,为照片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寿县古城墙。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屡为州郡,也是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历经900多年的修葺和扩建,至今仍保存完好。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门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通淝门因其雄伟高大和宽阔的护城河而闻名,护城河与淝水相通,这使得它成为进出古城的交通要道,至今车流、人流穿梭不息。</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中,那古色古香的城市建筑群映入眼帘。城墙上的红色灯笼随风摇曳,门上“寿州”二字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我们沿着城墙漫步,感受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古城老街,这里正在举办各种春节活动,每一处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寿县民俗文化节展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到东门~宾阳门,走过千年的青石板路,进入瓮城,高高的城墙,挂满了红灯笼,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古城节日的韵味,感受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上留下深深的车轱辘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旅程在这里结束了。从博物馆到古城墙,从河边步道到传统建筑,到古城老街,每一处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天的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古城的美丽风光,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