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72团挖土方,不仅在91师有名,就是在整个31军也是挂上了号的,土方团长曲乃顺更是全军闻名。虎山营区,大约是我们部队在50年代后期依山而建成,驻地除了一营靠着山边比较平坦的地方外,其他各营连都驻扎在小山坡上,团部和直属队也不例外,基本上没有一块大型而平整的地方。后来部队在虎山营区大面积开荒种地,从三营出来沿线经过二营到团部,一路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层层的梯田和田间种植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此团后勤部还下设有农场,负责全团的农田管理工作,各个连队也都开垦有各自菜地和鱼塘。甚至在离营区几十里外的黄井、上峰和宝桥等山谷沼泽中也开垦出大片的农田,全团每年轮流派出几个连队到这些地方专门从事生产劳动,搞得如同当年延安的南泥湾,这些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74年前后,虎山部队又进行了一轮大型的挖土方工作,那段时期,除了进行必须的批林批孔等政治学习外,基本上没有搞什么像样的军事训练,更别说什么大型的军事演习任务,因为部队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放在挖土方上,首先是在地处虎山营房西面的白云山上修了一座水库,这是曲团长亲自带领机关人员千辛万苦在白云山中找到的水源,在山上开挖了几公里长的引水渠,然后在山谷中拦腰建水坝形成一座水库,并且在半山腰还修建了一个水塔,通过自来水管把清冽甘甜的白云山泉水引入到虎山营房,引入到各营各连,结束了全团十多年喝井水用沟水和池塘水的历史。这一年里全团不知道推平了多少个山头,在相继完成了两座水库(另一座就是团家属队前的大鱼塘)后,又先后在团俱乐部后面的坡地上建造了露天电影场、以及二营三营的大操场和团直属队北面的大型射击障碍场。</p><p class="ql-block"> 别的不提,下面仅从三营修大操场的建设情况,就可见一般了。以前的三营没有大型操场,只有一个小操场,是在营房后面两座相连的小山包之间挖出来的,三面环山,形状犹如一只大箥箕,由于面积不大,一次只能供一两个连队出操用,因此营里准备把这个小操场扩大,三面继续向内挖进十多米深,扩建成一个长约200米宽约100米见方的大型操场,除了供全营在这里会操外,还可以作为投弹射击训练场,可想而知,要挖出这样一个大型的操场,并非易事,我们面对的是一面高近5米的土山墙,操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这几万个立方的土方量就大得惊人。</p><p class="ql-block"> 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拦不倒咱们军人,那时的部队没有拖拉机和推土机等大型的机械设备,但每个连队都开过荒种过地,生产工具是现成的,因此挖土方就全靠十字镐与锄头挖,用洋锹铲,扁担挑,和板车拉了。开始时由于施工现场地形不开阔,全营5个连队同时作业无法施展,营里决定开展流水作业,利用两班倒,各个连队轮番上阵。每个连队一次必须完成差不多是500个立方的土方量,反正量土方的方法也简单,既不用皮尺,也不用测量,营里的领导用用脚步丈量即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8连连长是刚刚从一营提拔上来的李春旺,北京顺义人,1969年的兵,当兵前曾是大队干部兼民兵连长,这丰富的社会经历培养了他极强的组织指挥和领导动员能力,他脑子快,办法多,办事果断,胆子也大,再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因此在他的带领下,那时全连官兵是团结一心,完成任务都是嗷嗷的,干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山上的泥土硬石块多,作业初期大家都不懂,只是在上面用十字镐和锄头一点一点地往下刨,这样出土太慢,工作效率十分低,有时当班的任务都完不成 ,其他连队来接班时,就得把没完成的任务累计到下一次的工作量上,又增加了下一班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连长经过深思熟虑后拿出了一个合理分工和双层作业的方案,就是把人员分成三个组,先用一组人把土墙近一米以下的地方向里掏空,第二组人在土墙上面向下挖一条近一米深的凵字形深沟,深沟挖成后再用一排粗粗的大木杠往外撬土,这样一次性就有约近百方的泥土轰然倒下,犹如一面倒塌的墙壁,而且倒下的土方都被摔得粉碎便于铲挖。第三组人马上开始铲土装车装筐,大家尽量地多拉快跑,倒入指定位子,整个工地上顿时全部活起来了,当第三组人开始装车运土时,前两组人在另一块地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操作。自从实行了双层作业的方案后,效率直接翻倍,每天都能提前很多时间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营教导员黄甫辉看到8连这样作业,开始还非常担心出现塌方的事故,李连长耐心地向教导员进行了解释,说我们连队在施工中,由于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分工,撬土的撬土,铲土的铲土,拉土的拉土,各负其责。并专门设置了安全员,负责安全检查,发现情况立马停止施工,待险情排除后再进行施工,做到万无一失,由于方法得当,因此没有发生一件事故。</p><p class="ql-block"> 后来教导员到8连施工现场亲自坐阵,亲眼目睹了我们连队施工的整个过程后,充分地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且把8连的挖土方的经验在全营其他连队进行了推广,原先准备一两个月的土方任务半个多月就顺利完成了,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扩大后的操场成了全营会操射击投弹的训练场地,记得有一段时间,福州军区射击队还借用这个场地进行了射击封闭训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完成了营里的大操场任务后,各个连队又开始谋划扩大自己连队的操场,8连原来的操场就在连队斜上方的山坡上,是老一辈军人把一座小山头削平了就形成了一个小操场。现在连领导商议把原来的小操场挖深几米后向四面扩充,将它改造成一个较大的操场,全连可以进行早操并能够完成连队列。尽管挖这个操场很简单,没有什么硬骨头要啃,也没用多长时间就完成了,小操场扩大后,又在上面建了一排房子并把连部搬到了上去,由此营区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虎山部队露天电影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挖这个操场时也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一天,我们炮排在挖土方时,发现了一座小小的年代久远的墓穴,刨开墓穴后呈现眼前的只是几片腐烂的棺木和一具完全风化了看不清轮廓和完整形状的尸骨,但在一只类似手腕骨的土里,现出了一只圆形的黑乎乎的东西,像是一只手镯,我们把它扒拉出来一看,还真是,这手镯表面包裹一圈圈发黑了的铜丝,已经腐朽了,好像一碰随时都会碎的样子,当我俩手把这一层铜丝拧开时,眼前一亮,突然看见里面竟然藏有一根筷子粗细的金灿灿的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全排的人顿时好奇的都围了过来,有懂的战士说这是一根金条,和我感觉一样,我就悄声地对大家说,你们都别声张,等干完活了,我们把这个东西拿到漳州市里去换些钱,然后我们弄些好吃的回来,咱们全排好好地改善一顿生活。毕竟这是从坟里挖出来的东西,我感觉很脏,也没用东西包一下就把它随意的放在我们摆放整齐的军装旁边,准备收工后再带走。等到我们干完活收拾时,奇怪的是那根金条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我问全排战士谁收了?他们都表示没有拿,当然我也相信我的兵肯定没拿,因为我们都在一起干活,谁也没有离开过现场。我唯一怀疑拿走它的是一位连领导,当时只有他在各排之间来回的吆喝和检查,总之,全排改善生活的事是泡汤了。当然怀疑归怀疑,但无根无据,也不好说什么,我也没有再追问这事,只是放在心里,几十年过去,时至今日,我还是坚持当时的猜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