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长沙(六)

兵戈闲话

<p class="ql-block">  今日的行程比较单一,就是一种闲逛,感受湖南小县城的慢节奏悠闲生活。睡到自然醒的我俩,拉开窗帘,虽有寒气侵入,但是杀伤力已经锐减,望着阳台下方的㵲水河平静地流淌,左边的龙津风雨桥已开始了人来人往的商业气息,右边的芷江三桥车辆的来来往往,多少还有些现代气息,适宜的温度更让这个场景和谐安逸,这能让人容易静下心来,不容易浮躁焦虑。</p><p class="ql-block"> 起床以后,我俩走在龙津路上,边走边看有什么可以吃的,或许是出来几天了,有点想念家乡面条的味道,可惜商业街上并没有想要的早餐,走在一个农贸市场门口,确实有“三轮车式”的早餐,小刘都劝我将就一下,填饱肚子就可以了,然而我却不想这样随意对待自己的胃和肚子。小刘只好陪着我接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芷江的步行街,一边是导航的帮助,一边是眼睛的搜索,锁定了“牌坊粉面馆”,看着这个招牌,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我们想要的面和粉,就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点的粉面。早餐上桌的那一会儿才发现,这里的粉是我们常说的米线,这里的面是我们所说的面块儿,心里的落差瞬间被拉大,好在味道不难吃,也体验了侗族同胞的早餐味道,值得,值得!</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再次从龙津风雨桥步行穿过,开店的已经到厂了,小摊贩已经在桥头等待顾客的到来,我们在过桥的时光里继续使用着手机的拍照功能,提升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过桥后右转大约300米就来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天后宫。芷江天后宫位于县城河西,为我国内陆现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客居芷江的福建商人集资将原会馆改建,更名为天后宫。芷江天后宫座西朝东,现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轴线上依次为门坊、戏台、天井、过厅、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五通神殿和梳妆楼,建筑均为木质穿斗构架,保存较为完整。天后宫石坊为四柱三门式门坊建筑,坊高11米、宽6.3米,由95幅青石画屏镶嵌而成,最大画幅2.62平方米,最小仅0.09平方米。镂空突雕,技艺精湛,人物狮象,栩栩如生。此石坊集建筑、石雕、绘画艺术于一身,为我国同类石刻工艺之精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保护范围:东至舞水河西岸,南至龙船巷,西至外墙墙基外25米处,北至江西街。曾经还成为民国时期的政治学校和和旅指挥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宣扬道教和妈祖的一个宗教场所。来到这里,一是了解这个建筑背后的历史以及故事,二是消除心魔,求的安慰,祈福全家健康。</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俩就在龙津路、步行街、民族广场穿梭,感受当地人生活节奏。步行街上网红主播的卖力表演引来无数观众,这和昨晚的那个网红主播的风格相去甚远,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到网络主播的真实场景。昨晚那个音响设备齐全,显得高大上,今日这个一个音响、一个支架、一个手机就成了人气主播。广场上和步行街上跳舞的大妈不在少数,随着音乐的响起,身体的扭动、四肢的和谐以及陶醉的表情,自然成了一道风景。而四周的老头儿,也抽着烟聊着天,时不时也看看大妈们的舞姿。小刘说:“我终于知道女的平均寿命为什么比男的高了,因为女的锻炼身体的时候,男的竟在抽烟,甚至抽二手烟。”我只能苦笑着:“有道理,有道理,看似很有道理。”当然这样的场景在江安也随时可见,差不多都嘛!</p><p class="ql-block"> 午饭来到“嘎小黄”的网红打卡点品尝了招牌菜“田螺炒鸡”和“侗家头碗”,味道还行,份量还足,过了打卡瘾了。至此,此次外出任务全部完成,开启返程模式,期待下次旅行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