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择校与择班的思考

丘山雨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自己成长以及对儿子成长过程的教育总结,对于“择校”这一重要选择,我有几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首当其冲的是优化上学路线,力求将通勤成本降至最低。若条件允许,让孩子住校是上佳之选,如此一来,既可免除通勤时间的损耗,又不必担忧交通安全问题,还可避免花终身积蓄购买学区房。特别是对于男孩子而言,在小学及初中阶段,他们往往活泼好动,若通勤时间过长,无论是家长开车接送还是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半小时以上的路途都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我尤为赞同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选择就近入学。即便所在城市中的学校并非顶尖,只要孩子还有进步的空间,就证明这所学校能够承载孩子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择校同样需要考量性价比。超出家长自身社会活动范围与经济实力的择校行为,往往源于家长的溺爱或虚荣心。量力而行,就近入学,才是明智之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关键任务在于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自信的建立,这具体表现为在时间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教育是外因,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个体内因。虽然自学成才的大学者、大科学家在世界上屡见不鲜,但毕竟只是少数。对于普通家庭和学生而言,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或唤醒孩子对学习的本能自觉与渴望,即好奇心。从人类心理成长规律来看,这正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外盛行的所谓孩子自由兴趣教育的本质所在。与国内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地进行填鸭式教育截然不同,这才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自信的建立,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再烂的学校,只要考不到学校第一名,就表明,学校能盛下自己的孩子。要将来学业有成现在就要着手对孩子好奇心与好胜心的培养和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择班也是一样的,适合自己孩子的班就是好班,并不是重点班就是好班。往往都是家长费劲巴拉,把自己孩子弄到重点班,在班上垫底,让同学们摩擦,孩子跟不上,出现厌学,被打击导致孩子逐步丧失学好自信心,学习是内因,孩子自己的事,外因咱们家长的作用也只能边走边看边调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理念,找准适合自己孩子的温度与条件,久久为功,孩子才能破壳而出茁壮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抓不住教育的本质,超出家长能力的择校与择班是跟风盲从、是虚荣,最终会对孩子教育“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留下终身遗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