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吳友武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60996540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图片/音乐:致谢网络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元素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从传统技艺的展示到现代形式的演绎,各类非遗活动精彩纷呈,不仅为蛇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韵味,更让非遗文化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风采。
</p><p class="ql-block"> 春节你到福建古城泉州来,一定会被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簪花的女子吸引。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头戴簪花的游客随处可见。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盘着头发,戴着花环。从远处看,花枝颤动,摇曳生姿,仿佛一片片姹紫嫣红的“移动花园”。从李白的“绿烟红影里,双双簪花鬓”,再到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簪花文化积淀深厚。</p> <p class="ql-block"> 在蟳埔村,这样簪发戴花被称为“簪花围”,是闽南地区渔家女的传统穿戴习俗。蟳埔女以花为簪、以海为生,用勤劳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p><p class="ql-block"> “簪花围”从何而来?有说法是蟳埔女遵循不伤身体发肤的传统习俗,头发长了以后以兽骨簪发,为美观又用花作装饰;也有人说“簪花围”源于中亚妇女戴花的习俗,在宋元时期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当地。但当地人一致认为,戴花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希望自己“活得漂亮”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北方地区以红绒线制作的簪花,泉州的簪花艺术深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巧妙地运用金属丝、珠宝以及彩色贝壳等材料,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
</p><p class="ql-block"> 五彩缤纷的簪花承载着昔日渔家女的情感与希冀,也成为如今年轻人拍照打卡的“时尚单品”,吸引四方游客慕名前来体验。
</p><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长辈为晚辈戴上簪花,传递着美好祝福;年轻人之间互赠簪花,表达彼此间的情谊。新年去簪花吧,把春天与浪漫戴在头上!
</p><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溪老街,来自张弄村的演员们双手稳稳握住滚灯,欢腾舞动,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与欢乐气氛。</p> <p class="ql-block"> 奉贤滚灯主要流传于上海市奉贤区西部,是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已有700多年的发展历史。奉贤历史上水患频发,在民间形成了舞滚灯以祈求顺遂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滚灯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每逢各镇灯会或庆祝丰收,人们都会以舞滚灯来表达喜悦之情。
</p><p class="ql-block"> 奉贤滚灯注重“力”的展示,表演形态豪放洒脱,是民间节庆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艺术形式,多次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和国际文化宣传推广活动。2008年,“奉贤滚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被称为“中华一绝”。
</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行上海奉贤支行成立了滚灯队。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认真训练,在重要节日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滚灯表演。
</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采用“非遗+演艺+旅游”模式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英歌情》在广东普宁英歌山中茵文化园首次公演。英歌舞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和汕尾海陆丰地区及福建省漳州市等地的一种独特民间广场舞蹈,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p> <p class="ql-block"> 英歌舞集畲歌、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既似土风,又似武舞,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表演的大多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舞者们盛装打扮成《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手持双短棍,旋转击打,配以锣鼓指挥,变换阵列,中间穿插武术对打等。2006年,普宁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英歌舞逐渐“破圈”。今年春节,英歌舞还登上了春晚舞台。
</p><p class="ql-block"> 《英歌情》由广东英歌情文化演出有限公司倾情打造。了解到项目有融资需求后,农行广东揭阳普宁支行员工主动走访,与公司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情况并发放贷款作为项目初期启动资金,助力英歌舞焕发新活力。
</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桃花坞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作为子项赫然在列。</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古城里,大街小巷红灯笼高挂,年味浓浓。在隐藏于小巷深处的朴园内一幢两层小楼里,80后桃花坞木版年画艺人杜洋正准备赶印蛇年新款年画《巳时如意》,整张年画以菖蒲为背景,画面中心灵动柔美的金蛇和银蛇蜿蜒盘旋,有着事事如意、坚韧不拔等寓意。
</p><p class="ql-block">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是我国三大年画之一。桃花坞木版年画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对比强烈鲜明。其创作内容涵盖门神、五谷丰登、五子登科等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
</p><p class="ql-block"> 当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正在桃花坞美术馆内火热进行中。这座占地约7200平方米的美术馆共设有两层,是农行江苏苏州分行支持下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高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的一部分。自项目工程启动以来,苏州分行为整个工程提供了50亿元授信额度,为古城保护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