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严冬时节,附近山沟里的一个石崖上总会冻结出一挂冰凌。这些冰凌是崖上的石缝里渗出来的水受冻而成的。其形状怪异,犹如倒垂在石崖上的一串串的珊瑚。如遇有阳光照射其上时,冰凌便会晶莹透亮,熠熠生辉,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冰凌,在冬天它是冰的亲姐妹。它犹如佛手,而且手掌上长满了长长的洁白的手指,垂挂空中。冰凌下面的河道里的冰犹如玉带,从石崖下面飘然而去。</p><p class="ql-block">在春天回暖的时候,冰凌融化成晶莹的水滴。它不畏危险,从高高的石崖上一滴滴地落下,砸在河床的石头上,给那些石头砸出一个个的小坑,并给坑边染上了蜡黄的颜色,展示出了它的坚毅。</p><p class="ql-block">在夏季不旱的时间,冰凌是一条线,清澈透亮,从高处不间断地落下,流入崖下的小石坑里,然后再从小坑里静静地泛出,流入河水里,奉献出它的绵薄之力。干旱的时候,细线被无情的旱焰烧断,它仅会在石崖上的出水处留下一块潮湿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在入秋后的雨季,石崖上便会飞下一簇清亮的白发,噼噼啪啪地敲击着崖下的石头,水珠四溅,最后缓缓地汇入河流,与河水一起欢天喜地地奔向远方。</p><p class="ql-block">入冬后,随着天气渐寒,石崖上的出水处出水量日渐减少,出水处便结出了一坨冰。从山里面汨汨而出的水遇暖则流,遇寒则成冰。日复一日,水小则成冰凌,水多则成冰挂,水更多时,则成冰柱。因此,石崖上便生出一道冬日里独特的圣洁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从水结成冰凌,还是从冰凌融成水,它都保持着水的特性。它都会保持着水的清洁,保持着水的清白,保持着水润泽一方的特征。他都会默默无闻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正是水的高贵品质。</p><p class="ql-block">冰凌不仅可以观赏,而且还具有更多的作用。记得小时候,人们都烧柴火做饭、取暖。每逢冬天农闲、学生放寒假的时候,大人们都得去砍柴。孩子们也不甘落后,有的跟着大人去,有的跟着大一点的孩子们一起去。在他们砍柴的过程中,如遇口渴,他们便去找背阴处有冰凌的地方弄一些冰凌吃。在吃冰凌的时候,有的人是咬着吃,把冰凌咬的咯嘣嘎嘣地响,小孩子们大多则像今天的孩子们吃棒棒糖一样哷着吃,看上去很是享受。待吃得内外冰凉的时候,背起柴火回家,走一会儿便浑身发热,满身冒汗。赶到再次觉得口渴时,人们便回到家了。</p><p class="ql-block">过去在过年除夕的下午,大人们会打发孩子去弄些冰回来撒在院子里来吓唬年兽。据大人们讲,把冰块撒在院子里,如果年兽来了,踩在冰上,冰便会发出响动,人们就会知道年兽来了,做出相应的反击。因此,每到除夕下午,孩子们便会拿着筐或桶去到村子前面的河道里去取冰。这段河道两岸的上面都是石头盖,下面各有一米多深的空间,水从中间的河槽与两岸的石盖流下,自然形成两帘小瀑布。每到冬天,河水结冰,河槽中央便冻成了一道冰坡,两岸则冻成冰凌或冰瀑,最终两岸各自形成冰洞。孩子们借着弄冰块的时候,便会钻进冰洞捉迷藏、恶作剧。待他们玩够了,便抡起斧头猛砸一番,把筐或桶装满,然后抬着满筐满桶的冰回家,然后把冰块打碎撒在院子里。吃过年夜饭,孩子便会等待着捕捉年兽。</p><p class="ql-block">远在东北的黑龙江可谓将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们常常会把冰雕成极具艺术品位的艺术品,令世人们赞不绝口。这也是冰的作用的最高境界了!</p><p class="ql-block">站在石崖下,仰视崖上的冰凌,倒也给我带来了些许的尉藉与快乐。</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草木轮回,冰凝冰融,还能再看几回?无论能看几回,我必须珍惜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