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的美篇

天龙八部

<p class="ql-block">过 年 随 想</p><p class="ql-block">岁末年初,蛇年来到了,带着新春的祝福,更带着新年的气息向着我们扑面而来。每逢过年,家里面都是喜气洋洋的,外出上学的孩子回来了,家里又增添了许多温馨和笑声。爸爸妈妈也特别的高兴,他们最疼爱与骄傲的孙子回来了,一家人又可以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了。 </p><p class="ql-block">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总是我们共同的牵挂。我的爸爸对于春节有着别样的情愫。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古老的习俗逐渐被年轻人淡忘了,很多规矩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我的爸爸在这一方面则比较传统,依然保留了全村不多过年习俗。大年三十吃过饺子,我和儿子就忙着揭去旧门画,张贴新门画,鲜红的门画一上墙,过年的喜庆气氛跃然而出。原来在我家除夕的年夜饭并不流行,简简单单吃个晚饭,大人们就忙着包第二天的饺子,我们则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有时跑到别人家看人家打牌,搓麻将。近几年来流行吃年夜饭,有的在饭店订了房间,全家人其乐融融,推杯换盏,不亦乐乎。我们则是在家自己做饭,两个妹妹也来我家一起过年。妹夫是个厨师,总喜欢在厨房漏两手,我爱人也喜欢搞个创新菜,妈妈则是厨房堂屋两头跑,我和爸爸打个下手,帮忙备菜端菜,孩子们则开心的看手机,打游戏。满满一桌子菜让人垂涎欲滴。今年,妻子做了两个特色菜,一个是用紫薯做的甜丸子,衬上芹菜叶,好似一串葡萄平铺在盘子里。还有一道是用西蓝花攒成球状,用热油浇灌,旁边衬以番茄片,造型优美,味道鲜美,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外甥女说,这两道菜直接提升了整桌菜的质量,夸得她妗子合不拢嘴,估计下年会更加卖力。平时爸爸不大饮酒,毕竟七十二了,今天,他还是拿出了陈年老酒,准备喝上几杯。我和妹夫平时都爱喝酒,此时此景更不在话下,妻子和妹妹也可以喝上一点,记得前年,大家都喝多了,妻子和妹妹抱在一起,哭成一团,第二天醒来后,眼泡还红肿红肿的。今年,大家都比较理性了,宏观控制两瓶酒,省的喝多酒发酒疯。另外,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们,那就是发红包。饭菜结束,撤掉酒席,摆上凳子,铺上毯子,拜年仪式正式开始。爸爸妈妈乐呵呵的正襟危坐,我和妻子、妹妹、妹夫依次向爸妈磕头拜年,爸爸给了三百,妈妈给了二百,然后是孩子们依次进行,欢声笑语在不大的房间里回荡着。不在乎钱的多少,关键是过年的喜庆必不可少。爸妈的钱收完还不过瘾,这不几个外甥纷纷向我和妻子磕头拜年,我和妻子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红包。两个儿子也不例外,纷纷找他们的姑父、姑姑磕头,一时间大人的腰包都被掏空了,孩子的腰包自然鼓了起来。此时此刻,全家人都沉浸在过年的幸福之中,爸妈看到的是子女成才,儿孙绕膝;我和妻子看到的父母康健,尊老爱幼,孩子们看到的是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在数钱的快乐中,在祝福的话语中,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年味变得越来越浓了。</p><p class="ql-block">随着春晚的进行,各种精彩节目的轮番登场,夜色也变得更加深沉了。我小时候看春晚一直到结束,从未间断过,有时几个小伙伴彻夜不眠,扛几个子秫秸在雪地里烤火聊天,回味春晚的精彩瞬间和经典台词。直等着黎明到来,听谁家先放炮下饺子,好去捡没有燃放的哑炮,大年初一剥去炮皮,取出火药,放在自制的链子枪上比谁的更响。如今能完整看完春节晚会实属难得,十点半的时候,我们一起包好了菜饺子,然后就各自回家了。然而对于爸爸来说,他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我的爸爸是个很传统的人,一直固守着一些老规矩,有些规矩估计在我们村上都是独一份。我的爸爸是个木匠,后来自学了预算学,成为了一名工地的技术员,家里的收入也较为殷实。我的爸爸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我大爷是个厨师,十里八村都请他去做车长;我二大爷非常聪明,不过十几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然后瘫痪在床,一直是我奶奶和我爸爸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我对他的印象不深,在我七岁那年他就去世了。后来,听爸爸说,我二大爷虽然瘫痪在身但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学了针灸和周易,经常给人针灸、查好、卜卦,从而赚取一些小钱勉强度日。每次,都是我爸爸用自行车驮着我二大爷前去他乡,背着他去查好、卜卦。久而久之,我爸爸也学会了我二大爷的手艺。现如今,临近村庄谁家有个喜事,经常来我家找我爸查个黄道吉日,我爸也都是来者不拒,分文不取,一般主家都过意不去,两盒烟,一张红纸就妥了,后来,我长大了,字写的不错,写婚书单子的活,我也能担当下来了,成人喜事,自己也十分高兴。有时,邻居亲戚,丢个东西,看看财运,也喜欢找我爸算上一卦,不是迷信。我爸的陆爻有时真的很准,真的很难解释。有次,我爸有意要教我,我嫌记得东西太多,太过麻烦,以种种理由推脱了,不知爸爸是否会生气。每次过年,我爸总是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用我妈的话我爸比较敬年。我们离开后,爸爸就开始收拾堂屋的桌子,把零碎东西归归类,桌面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恭敬的摆上鸡鱼肉方水果等祭品,旁边点上两个红蜡烛。中间摆放着红纸做成的牌位,上写着“供奉三代宗亲之神位”,旁边供奉的财神爷也同样点燃了蜡烛,摆放了祭品,护佑家人平安,祈盼财源广进。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再叠上一大堆元宝在院子里烧了,这样,年才算真正过完。据我爸说,过年了逝去的先人们会回家看看,看看孩子们过的怎么样,顺便享受一下子孙们供奉的飨食,到了正月十五带着子孙们烧去的纸钱恋恋不舍的离开,等到来年的时候再来看看,如此循环往复,一年一年就这么过来了。</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天还没亮,隆隆的炮声早就把人震醒了,妻子和孩子赖在被窝里不起,我老早就起来了,我妈说过起得早过得好,初一拜年的时候大家的问候语也是今年你起的早,这可能是一种溢美之词。按照爸爸的说法,头一天,家里的所有药物都要藏起来,大年初一第一天,看到的全都是崭新的一面,一年就会顺风顺水,无病无灾。哪怕洗漱的水也不能乱撒,要小心翼翼的回收到下水道,难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匆匆洗漱完毕,穿上崭新的衣服,看到妻子和孩子还在熟睡之中,我轻轻的关上房门,直奔老家而去。五点多,天还没亮,街道上空荡荡的,一个行人都没有,偶尔驶过一辆汽车呼啸而去,远处传来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地上散落的零食垃圾还没有及时清扫,路灯通明,夜色如漆,微风拂面,凉气袭人,我不禁裹紧了外衣。到家时,大门敞开,灯火明亮,崭新的春联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些春联都是我自己手写的,虽然没有买来的好看,但更加真实,更有年味,甚至还有一些朋友知道我自己写春联,还专门要走了几幅。妈妈还没有起床,爸爸老早就起来了,摆好了祭品,点燃了香烛,整个堂屋烟气缭绕,灯火摇曳,爸爸在桌前烧了几刀纸后,给牌位磕头行礼。树是有根的,人是有缘的,虽然是一种虚幻的景象,却是一份虔诚的信仰,也是一份精神的依托。我也十分虔诚的在牌位前磕头行礼,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以至于长的什么样子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但只记得他们十分疼爱与我,特别小气的爷爷每当过年的时候也会给我一个大子作为压岁钱,这是不多见的。那时候家家都很拮据,现在想想都无所谓,只要家人健康长寿、平安和睦才是最重要的。我今年46了,但在父母的面前依然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每当初一的时候,我都会给爸妈磕头拜年,今年也不例外。我瞅准机会扑通一下跪倒在爸妈面前,连磕三个响头暴力拜年,爸爸高兴的说“不拜了,年跑远了”然后递给我一张红票,妈妈则故作嗔怪的说“还小不,几十岁的人了,还问老的要钱”,“妈,我只拜年不要钱”“又说那话,大年下,哪有请空头的” 然后,问我爸要钱又给了我一张,还喃喃自语的说“我还得给俺孙留点来”,我和爸爸都开心的笑了。</p><p class="ql-block">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年三十要包顿饺子(肉馅),寓意旧年最后一天希望过的肉一点,慢一点。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素馅)寓意新年第一天希望过得清爽一点,素净一点。饺子昨天已经包好了,只等我放炮就可以下了,年年放炮都是我的活,本来想把这个工作传给儿子的,奈何他们小胆不敢放,况且现在的孩子都起不来。按老规矩,新年的第一锅饺子要送给本家老人送一碗饺子,再拿两个馒头,过去人家都很贫穷,难得一年吃顿好的,先让老人尝尝,小孩子有的是机会,这也是一种孝善的传承。现在都是送饺子不送馒头了,我家还是坚持老传统。我先给我大娘送了饺子,顺便给她拜个年,大娘高兴的说“拜啥年,年跑远了”,然后热情的招呼我抽烟,吃瓜子,顺便聊了几句便离开了。下一站是南地的毛奶奶,毛奶奶94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勤劳一生的她一直不舍得闲着,平时自己推个三轮车捡些瓶子破烂什么的 , 虽然子女多次劝她放弃,奈何她一意孤行,依然每天推个三轮捡垃圾,后面跟着一条忠实的小狗。都说“小孩要哄,老人要怂”,让老人随心所欲的干些自己能干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孝顺吧,还能锻炼身体。今天毛奶奶老早就起来了,穿了一身崭新的红棉袄,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我赶紧送上了饺子和馒头,向她拜年,毛奶奶一看是我,很是激动,问了下我的两个儿子的情况,直夸这两个孩子聪明,考上了好大学,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p><p class="ql-block">送完了饺子,我也开始尝尝我家的素饺子了,不知为何,吃遍了好多饺子,感觉我妈包的最好吃,也许是习惯的原因吧!对于别的人家吃个饺子像过年似的,在我家经常吃,以至于我一发朋友圈,很多人都羡慕,说我家天天像过年似的。还有我家的大黄狗,经常是我的创作对象,在我的朋友圈里也是网红。吃完了饺子,妻子和儿子才姗姗来迟。爸爸妈妈看到他孙子回来了,笑得合不拢嘴,俩孩子赶紧磕头拜年,爸妈急忙把压岁钱拿了出来,两个孩子毫不客气了收下了,一家人都开心的笑了。不大一会,本家的晚辈都来拜年了,爸爸张罗着瓜子糖果,妈妈则拿出一大叠新钱,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我负责散烟,看着这些晚辈个个膀大腰圆,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也由衷的为他们高兴。</p><p class="ql-block">过年吗?不放炮是没有年味的。虽然政府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但民意难违,人们总能从其他渠道获取到。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大坑边上,它是我村的中心地带,上百年轻人聚集在这里,比谁的炮响,我这人胆小,不敢放大炮,只能在人群里看着别人放,和发小们聊天,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快奔五的人了,感觉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喊我爷爷的晚辈年年增多,真是不可思议呀!今年没下大雪,感觉少了点氛围。但好多外出工作的人都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仿佛有着说不完的真心话。我想这也就是春节的魅力吧!过了初一,走亲戚模式就开启了。每年这个时候都很尴尬,我上我舅舅家,我表哥去我家,每次喝酒都不能兼容,但效果都是一样的,喝醉是我的常态。每天上午喝醉,下午睡觉,晚上玩手机,把我妻子气的不轻,可也拿我没有办法,都是过年惹的祸呀!</p><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年味随着假期的结束慢慢淡化,但浓郁的亲情却随着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得更加深厚。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025年的列车已经出发,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2026年更好的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