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九,阳光正好。这一天,老哥几个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聚到了下午将近六点。这近八个小时里,大家有说有笑,有回忆,也有争执。话题从国际争端到国家经济走向,再到家庭里的家长里短,最后归结到那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炙热的血脉亲情。兄弟姐妹共六人,大姑已经故去了,但剩下的五人,一辈子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小时候,老爸工作在外,工资每月只有32元,家里的重体力活都是两个伯伯承担着,秋天分粮食时,他们轮流给我们担口粮款,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更是疼爱有加。二伯老伯,老姑非常尊敬长嫂,从妈妈进到这个家一直称呼二姐,妈妈在两个伯伯面前有求必应,一直嘱咐我们不要忘了俩伯伯……爸爸妈妈也非常尊敬大姑,妈妈一直告诉我们大姑拉扯孩子多,没享着什么福,不在花钱多少,回来想着去看看。尤其是八十二岁的老姑,敬哥嫂如父母,多少年如一日!老姑被晚辈的我们称之为:大家庭的“粘合剂”,老一辈、小字辈的“贴心人”。有老姑好幸福。听着那首歌:“好兄弟常聚首,兄弟情一杯酒,同舟共济一起走,携手一起写春秋,人生路上携手奋斗……”我心中满是欣慰。</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九吃中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老姑、老爸、老姑夫、二伯、老伯、妹妹都在。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那些回忆就像这桌上的菜肴一样,一道接着一道,不断涌上心头。从小时候的趣事,到现在的家庭琐事,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温情。</p> <p class="ql-block"> 老姑八十二岁了,是哥几个中最小的,也是最善解人意的。她最疼哥哥们,是我们大家族中最受尊敬、最受拥戴的人。她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照亮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吃饺子,气氛十分融洽。老姑总是默默地关心着每一个人,她的存在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爱。</p> <p class="ql-block"> 86岁的二伯,84岁的老伯从小到大脸朝黄土背朝天,和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落下的不单单是收获的五谷杂粮,更有满堂儿女,儿孙绕膝。尤其那硬朗的身体,没有“三高”,没有心脏病,更没有目前那么那么流行的疑难杂症。说话声音似钟,走路状态像风。论力气,年轻人不是个儿。85岁的老姑夫,老工人已退休。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和老姑一起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携儿带女,护佑着两个大家庭的上一辈下一辈还有孙一辈,真真的了不起。老姑夫洞察国际时局,关心国家大事儿,最关注党的民生政策,电视从中央新闻到地方新闻一场不落。大家围坐在一起,老姑夫也会和大家聊聊国际国内的事情,他的见解总是让大家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94岁高龄的老父亲,经历了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兰州战役的战场上负重伤三处;经历了中国最最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经受了“四清”与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其几十年的日常工作中,由于对党忠诚,对工作认真,不徇私情,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再加上耿直的性格,做人的实在,不拉帮结伙,不搞人际关系,不阳奉阴违,实实的吃了不少亏,被人陷害侮辱,受了不少的委屈……但老父亲始终没有低下高昂的头,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所以如此,就因为老人家从心底里有一股韧劲,有一颗刚正不阿的心! 老年的父亲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寿命陪伴儿孙,为了让我们都有家可回,早晚自己找穴位按摩锻炼;迈着那不太稳当的步伐出出进进,甚至每到早晨都争着抢着的去买早餐,老人家不是怕你花钱,也不是怕你跑腿受累,是为了证明不服老!我能行!我还能干,我还能为你们付出……如今,94岁的老人家精神矍铄,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但心有余力不足了,偶尔会发出一声声长叹……应该不是因为日常生活的拮据,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老人家更不是趋于生命的倒计时……或许,或许是儿女的我们让您老费心思了吗?这是目前我最最纠结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祝福老父亲:心安体健,天天快乐,安度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