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赏灯大过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了“一方一俗”在我们家乡兴宁自古就有“赏灯大过年”(就是说赏灯这个节日比过年还重要)的风俗。“赏灯”就是客家人的元宵节,是客家人最为隆重的节日。客家话里“赏灯”与“上丁”同音。也就是说客家人的元宵节与添了“丁”有关,“赏灯(上丁—上灯)就是给过去一年新出生的男丁在本家祠堂的祖牌跟前上族谱的隆重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闹隆重是它最大的特点。虽然兴宁的“赏灯”就是元宵节,但是它可不是特定的正月十五这天,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九,整整十一天每天都有村落“赏灯”,同一姓氏同一宗族为同一天。以围龙祖屋为活动中心。到了赏灯这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来客往喜气洋洋,到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鞭炮声惊天动地热闹非凡。而添了男丁的家庭,这天能多神气就多神气了,亲朋肩扛手提巨型鞭炮从四面八方前来祝贺,门前垒着一摞摞大大小小的鞭炮。每来一个亲朋,迎接他的是震天动地的鞭炮声;午饭开席前放一挂最大的鞭炮;晚饭前再放一挂;舞龙舞狮的进厨房拜灶神放一挂……虽说也奉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如果遇到需要在过年和赏灯两者之间作选择的话,兴宁人是选择后者的。小时候一过年我们就掰着手指头算着再过几天才到好吃好玩又热闹的赏灯。既算咱家的也算外婆家的,因为那天就可以跟着妈妈回娘家把元宵节的所有流程再走一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深坑塘萧屋的赏灯在正月十一,其实一切准备工作至少得提前两天着手。像甜粄、酿豆腐、红焖猪肉、肉丸······这些节日必备食物都不是当天能做好的。因此大年初十一整天都在忙碌中度过的。当然所有的准备活动都不如初十午后的“请花灯”隆重神圣。花灯是我们兴宁的地方特色,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近600年的历史,作为“中国花灯之乡”的全手工花灯跟其它地方的走马灯差不多,都是用竹篾做的框架,彩纸为底饰,棱柱上贴满彩纸剪的各色人物、花朵……,不同之处是这里的红花白花的被赋予新的寓意,白花代表男丁,红花代表女孩。红花白花相间预示着族里年年既添男丁又添女孩祖屋香火不断,人丁兴旺延绵不断。请花灯必须事先选好吉时,整个宗族的男丁按照辈分排着长长的队,举着“深坑塘”的族旗敲锣打鼓,年轻力壮的青年用竹竿扛着一挂挂长长的鞭炮浩浩荡荡来到镇上的萧氏祠堂,祠堂里已按各祖屋在宗族中辈分摆好的“花灯”,走完祭祖流程后就按各萧家排辈分从祠堂出发,“灯首”(他的儿子是去年族里最早出生的男丁)在前头扛着花灯,朝着各自的祖屋走去,鞭炮声一路不断。那锣鼓声要有节奏敲出“添丁发财”来,街道两旁站满观看的人,水泄不通的街道除了热闹还是热闹。留在家里的人也准备好一挂鞭炮,等接花灯的队伍路过咱家门口,得赶紧放鞭炮,把花灯迎进来预示着新年里自己家里也能添新丁。回到围龙祖屋,花灯被放在上厅的八仙桌上,添了男孩的家庭拿来红白相间的一丈长的棉线带子,穿过花灯上面的挂钩向四周延伸,带子的颜色寓示着家中光荣地添了丁!在渴望“财丁兴旺”的客家人看来,这是何等荣幸。带子的数量代表着这个宗族去年添了多少“白花”(男孩),向四周延伸代表人丁兴旺,子孙满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灯请回来了,接下来就是最神圣的“升花灯”了。一切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中进行。随着升花灯吉时的到来,祖厅里聚满了人,家里添了男丁的家庭必须办好三牲。各种祭品摆在祖宗桌上祭祖,德高望重的老叔公主持,锣鼓也请进来,在主持人的宣读声中点烛奉香,给列祖列宗倒酒添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向祖宗鞠躬道谢,待时辰一到,主持人喊一声“添丁”一边的人附和“发财”,“新丁”的爸爸喊一声“升”,手中的带子收紧一点,花灯徐徐上升,祖屋门口的禾坪上挤满了人,这边喊一声“升”锣鼓声同时响起,而禾坪上的人也立刻点燃鞭炮,一瞬间厅里的呼应声、门外的锣鼓声、禾坪上的鞭炮声里应外合,响彻整个祖屋上空,而祖屋也被浓烟、火药味包围。花灯就这样在隆重而又热闹的气氛中升上去了,在这里挂一年待来年的“赏灯”到来它才会被新的花灯代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灯这天,不断有舞龙队舞狮队来,在家帮忙酿豆腐煎甜粄的我们远远听到锣鼓声就兴奋极了,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去围在祖屋门口的禾坪上,抢到最佳观赏位置,与跟我一样从各家各户赶来的小孩、亲朋一起欣赏这百看不厌的表演,在响亮的鞭炮声和锣鼓声评头论足,这样的一幕一天里不断上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过后在祖屋的上厅里还有最放松有趣的活动--猜码,与猜拳游戏差不多,但它的输家是喝酒的。先是所有添了男丁的家庭准备好一壶自己酿的红红旺旺的娘酒、煎堆、甜粄、糖果饼干、削好的甘蔗......然后挑到祖屋,几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满这些物品,碗里斟满酒,很快男人们陆续到来,开启这特殊的猜拳游戏“六位高升耶”“四季发财也”“八仙过海耶”“二魁手也”嗯,知道了吧就是双方都要说带数字的吉语双方说的数字合起来刚好是十,而且要根据对方出的手指头迅速出相应手指头,双方手指头合起来的和也是十,错了就输了,罚喝酒,一旁看热闹的人也跟着高声吆喝,大喊“喝喝喝”气氛越来越高涨,随着夜色酒越喝越多,头脑越来越糊涂,出手越来越乱,旁观者笑声越来越大,罚酒也越来越多,起哄声越来越大一时分不清谁输谁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赏灯的晚上就应了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了,除保留猜码和舞龙舞狮节目外又增添了聚在祖屋门口禾坪上放烟花的节目,大人小孩手举烟花笑逐颜开,烟花在夜空绽放,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好个火树银花不夜天,赏灯大过年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