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游记《42》福建七日游下篇 · 泉州 (2025/02/05 ~ 08)

王松生

<p class="ql-block">  2025/02/05 (正月初八) 从莆田乘D3135次(18:03 ~ 18:28)去泉州,此车的一等座就是一排四个人,比二等座少一个座位,前后左右宽敞些,前面有翘脚的坡形金属板,其他也没什么,此车显得老旧。</p><p class="ql-block"> 到车站后打的到离清源山公园附近的青缘里客栈。</p> <p class="ql-block">  泉州市为福建省辖地级市,地处福建东南部沿海,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900万,方言以闽南话为主。‌泉州市下辖13个县市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晋江、石狮、惠安和尚未统一的金门。</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还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泉州: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计有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泉州两天的时间,马不停蹄,22处古迹遗到了17处,游览了16处 (船舶司暂未开放),可谓深度游了。近年来泉州旅游很火爆,大有超过厦门游之势。</p><p class="ql-block"> 下面有”✔”标记的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2025/02/06 (正月初九)</p><p class="ql-block"> 三个世遗点在清源山</p><p class="ql-block">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5A级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三大片区组成。其中清源山的老君造像、灵山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晨七点前就到了清源山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老君造像 ✔</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清源山麓的老子雕像,是宋代雕刻而成的。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琢磨”。整个石像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石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p><p class="ql-block">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旧称羽仙岩,史书记载,相传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云游至此显圣成像得名。</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元元洞天</p><p class="ql-block"> 据说曾经有仙人在此养心悟道,一度有人说就是老子本人,传闻在天气好的时候,洞里崖壁会出现一束光,墙壁上会有老君人像。</p> <p class="ql-block">元元洞天留影</p> <p class="ql-block">见龙台</p><p class="ql-block"> 相传吕洞宾赴瑶池参加蟠桃盛会,途经清源山,见此风景优美,不免逍遥游乐,及至微醺便和衣卧石小憩。恍惚间互感紫气腾腾东来,如龙似蛟,料必上仙大德将至,遂跨步登高顾盼,但见一方灵石在万丈光华中忽现老君圣像,便拜舞大呼:”见龙也!见龙也!”后人把大仙登高眺望的灵石称为见龙台。</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塑像</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舍利塔</p><p class="ql-block"> 建于1952年,为六角尖顶,四方塔身的石塔。</p> <p class="ql-block">《念佛不忘救国》石刻</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将念佛与抗日救国统一起来,比如当时凡有求他写字者,弘一大师则报以”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字幅,号召全国佛教徒反抗日本的侵略,其爱国护教的拳拳之心,凛然不屈的爱国精神,大慈大悲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仰赞叹。</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临终前书写《悲欣交集》石刻</p> <p class="ql-block">《第一山》碑刻,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千手岩景点</p><p class="ql-block"> 因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故名千手岩。</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庙红墙素瓦,清雅别致,为闽南传统燕居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大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雕刻于宋代,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势至岩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势至岩山门</p> <p class="ql-block">大殿供奉西方三圣</p><p class="ql-block"> “西方三圣”佛像全部采用楠木精雕细凿而成,高4.2米,制作工艺精湛,被誉为清源山的镇山之宝‌。</p> <p class="ql-block">南台岩景点</p><p class="ql-block"> 位于清源山右峰之巅,因处于中峰偏南,故名“南台岩”,亦称“南台寺”。是清源山”山海大观”意境区主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南台岩视野开阔,游客可在此观赏东海日出和晚霞西归,远山近水、田园城廓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南台寺始建于唐,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寺庙,儒教的魁星阁、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大雄宝殿在此并立,长期共存。</p> <p class="ql-block">南台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后的山体岩石上,有一尊长达五米的吉祥卧佛,仅露头部、手臂及莲花部分,身躯隐藏在岩石之中。</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边上的”长寿龟”景观</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天湖</p><p class="ql-block"> 位于清源山顶峰谷地,为双曲石拱坝,雄伟壮观,如一弘弯月,映照在碧绿的湖面上。</p> <p class="ql-block">俞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猷的</span>练胆石</p><p class="ql-block"> 明朝泉州出了一个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叫俞大猷,当地百姓有”余龙戚虎”之说,孩童时经常在这块又高又滑的巨石上爬来爬去,一个砍柴人经过时看见了,说这里很危险,不要在这处玩,俞大猷却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我是在练胆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石有一丈多高,正面平坦就像刀削,刻有“君恩山重”四个大字,是俞大猷的亲笔,意思是说皇帝给他的恩泽就像清源山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泉州德济门遗址 ✔</p><p class="ql-block"> 为泉州古城南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面积近2000平方米,由早期城垣遗迹、内壕沟、古拱桥、德济门城垣、瓮城城垣、外壕沟等遗迹组成。</p> <p class="ql-block">  遗址坐北面南,面积近2000平方米,皆由大小不一的规则花岗岩石条、废旧石建筑构件筑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位于泉州城南,是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影响最广的祀奉妈祖的庙宇,也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正殿 (天后殿)</p><p class="ql-block"> 是天后宫中明清木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天后殿周围设有高出地面1米的由花岗岩砌筑的台基,整个建筑高大挺拔,象征了妈祖崇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妈祖塑像</p> <p class="ql-block">  妈祖辅助神二十四司位于正殿右侧东廊</p> <p class="ql-block">  妈祖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地位极高,象关圣帝君、孔子、真武大帝、土地神、王灵官、温元帅等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独当一面的神明在妈祖这里只能做”神仙助理”。</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司妈祖的”神仙助理”名录</p> <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p><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古称通淮街),始建年代不详,文献记载自明嘉靖至今共重修八次。通淮关岳庙初是奉祀关羽的庙堂,时名通淮关帝庙,后增祀岳飞,改名为通淮关岳庙。</p> <p class="ql-block">  通淮关岳庙目前虽然只是个“省保”,也没有象开元寺、清净寺、妈祖庙的“世遗”的光环,但这座关岳庙都始终是众“同僚”中朝拜者最多,香火最盛的。</p> <p class="ql-block">  关老爷在泉州人眼里从“忠义”的历史形象中走出,演化出驱邪伏魔、招财进宝的神力,乃至姻缘事业、生老病死都管,所以入内烧香、磕头、求签、问卜……的很多,据说相当灵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殿称“武成殿”,奉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配祀历代著名忠武将士24位。</p> <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里的电子大金炉</p> <p class="ql-block">清净寺 ✔</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明善堂(礼拜殿)遗迹</p> <p class="ql-block">斯丹姜母鸭店</p><p class="ql-block"> 网红招牌店,中午就餐处。姜母鸭就是生姜片和鸭子一起炖烧,生姜味入里,是泉州一带的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南外宗正司遗址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邻近的市舶司遗址暂停开放 ✔</p> <p class="ql-block">南外宗正司遗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南外宗正司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官署名,是皇族群体的管理机构。建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后</span>由于北方宋金战争,南迁至镇江~绍兴,最终止于泉州。</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山门 ✔</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导览图</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拜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等。拜庭东西两侧则是高耸的东西双塔,主轴两侧还有放生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安养院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拜庭</p><p class="ql-block"> 是山门和大殿之间的庭院,面积2800平米,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花岗岩条石铺就。</p><p class="ql-block">庭中分列唐、宋、元、明四朝建造的经幢、宝䇲印经塔、多宝塔、舍利塔、焚帛炉等。</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为崇祯年间(1628 ~ 1644年)郑芝龙(郑成功父)重修,供奉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p><p class="ql-block"> 是全国佛教寺庙中仅存的三处古戒坛之一,也是现存最完好的古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为重檐八角攒尖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代,建筑呈砖木结构,藏经阁内收藏的一些佛经和经书的年代可追溯到唐代或更早时期,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佛教历史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祖堂</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东西矗立的镇国塔、仁寿塔是中国最大仿木楼阁式结构石塔,均为五层八棱,高近50米。</p><p class="ql-block">东塔 (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 (仁寿塔) 远影</p> <p class="ql-block">西塔 (仁寿塔) 近影</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1942年,弘一大师居于泉州温陵养老院,10月2日示现些微疾病。6日断食,只饮水。7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10日大师在一张纸上写着”悲欣交集”,13日安详往生,时年63岁。</p><p class="ql-block"> 七天后火化,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分两处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一在当年落发处杭州虎跑定慧寺。</p><p class="ql-block"> 大师一生由一个翩翩公子、而风华才子、再博学先生,终为大德高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泉州西街于唐朝年间(905年)形成,全长1700米,现西街东段(开元寺至钟楼)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步行街 (西首)</p><p class="ql-block"> 在西街附近象封巷”西街头一家”餐馆用餐,邻桌上一对母子竟然就是家乡人,攀谈知道母亲为城北初中退休老师,儿子在南京工作,也是到福建旅游的。</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步行街 (东首)</p><p class="ql-block">泉州钟楼为西街步行街东端</p> <p class="ql-block">泉州街头夜景</p> <p class="ql-block">2025/02/07 (正月初十)</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九点起租用小车一日,当天快节奏高效率地游览了10处泉州世遗景点。</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泉州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少林胜迹》牌坊</p><p class="ql-block"> 泉州少林寺 (南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位于泉州市清源山东麓,始建于唐朝,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南派少林武术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南北少林寺同源同宗,千年古刹历尽沧桑,从唐代至清代,历经三兴三废。 南少林寺殿宇在消失了230多年之后,均为上世纪末新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为寺内的核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p class="ql-block"> 高约22米,阁内供奉“荷瓶观音”圣象。</p> <p class="ql-block">  阁内供奉的“荷瓶观音”圣象,脚踩荷花,手持摩瓶,是全国最大红木雕观音圣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灵山伊斯兰教圣墓 ✔</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城东门外灵山南麓,是七世纪来到泉州的两位伊斯兰教圣徒的墓地。史书载,”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p> <p class="ql-block">墓地坐北朝南,依山而筑,主体布局由一圈半月形回廊环抱两座典型的伊斯兰石墓。</p> <p class="ql-block">风动石</p><p class="ql-block"> 灵山风动石是福建省三个风动石之一,此石风吹则晃,手推则动。</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在上面刻上”碧玉毬”三字,后人又勒上”天然机妙”四个字。构成泉州一景”玉球风动”。</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顺济桥遗址 ✔</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始建于南宋(1211年),沿用至20世纪,现存桥长400米,桥墩及遗址30处。</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洛阳桥 ✔</p><p class="ql-block"> 又名万安桥,此桥横跨洛阳江,在泉州交通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中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堪称宋元时期的世界级工程。</p><p class="ql-block"> 其官民协办的建造模式、无与伦比的建筑体量、开创时代的建造技艺、精彩绝伦的书法碑刻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元素,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建造时运用”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代表了中国当时最先进的造桥技艺。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为我国四大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桥上留影</p><p class="ql-block"> 此后泉州建成的安平桥、顺济桥等大型桥梁,大多继承该桥的技术并做出创新。</p> <p class="ql-block">桥南首的经幢和碑刻</p><p class="ql-block">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西晋京都洛阳世家大族南渡至此,为纪念京都洛阳,遂把这河流定名洛阳江。</p> <p class="ql-block">养蛎固基</p><p class="ql-block"> 在洛阳桥下大量养殖牡蛎,利用牡蛎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石和桥墩石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是生物学建造的首创。</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北首</p><p class="ql-block"> 当年主持建造洛阳桥的泉州郡守蔡襄雕像屹立在洛阳桥头,身着官服,展现了他的威严与风采。</p><p class="ql-block"> 蔡襄是宋代的名相和书法家,在多处为官,皆有政绩;在书法方面,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是一位茶学家,著有《茶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泉州真武庙 (山门) ✔</p><p class="ql-block"> 为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依山势而筑,始建于北宋,宋元以来真武大帝被视作可保海定波宁的海神。</p> <p class="ql-block">石阶上台地有岩石,状如龟蛇,是真武大帝的象征。龟背上立1533年晋江知县韩岳所立的”吞海”碑。</p> <p class="ql-block">真武圣殿</p><p class="ql-block"> 大殿面阔、进深均为五间。</p><p class="ql-block"> 山门至真武大殿依山砌24级台阶,两旁扶栏有宋代石狮。</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真武大帝</p><p class="ql-block"> 真武大帝,为道教神仙,是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形象非常威武,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江口码头 (文兴码头) ✔</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江海交汇处,始建于宋元,沿用至20世纪,历代修缮。现存南北长约30余米,宽约3.5米,表面砌为多级石台阶,岸边有一小型石塔,塔上雕佛像,起到镇守码头,护佑平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摩尼光佛草庵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庵内依崖壁浮雕一摩尼光佛,为我国仅存完整摩尼教遗迹,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依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考察团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完好的摩尼教遗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注:摩尼教是由公元三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的世界性宗教‌,在三世纪末传入中国,并在唐朝时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因与佛教的渊源而被认定为佛教的一宗。</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摩尼光佛造像 </p><p class="ql-block"> 浮雕于庵内崖壁圆龛上,像高154厘米,身宽80厘米,造像利用了岩石不同的天然色调进行雕凿,造像四周雕刻光芒四射的纹饰。</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安平桥(五里桥) · 东首 ✔</p><p class="ql-block"> 地处晋江市安海镇(桥东)与南安市水头镇(桥西)交界的海湾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十四载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 桥梁全长2255米,俗称”五里桥”,为世界上最长跨海梁式石桥。桥上筑有五座憩亭,雕有护桥将军等。水心亭石柱刻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联语。</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晋江段修缮暂停开放,我们在桥东段只能游览四五百米。</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蜘蛛山古窑址 ✔</p><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以历代烧制陶瓷而得名,磁灶窑生产始于南朝,发展于隋唐,宋元时期达到鼎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蜘蛛山窑址是磁灶窑址之一,也是重要的外销陶瓷窑口,长约50米,宽约40米,堆积层厚4~6米。</span></p> <p class="ql-block">晚游九日山</p><p class="ql-block"> 从磁灶窑址匆匆赶到九日山,天色已晚,照片也无法拍了,在山上要打开手机灯了,决定明天一早来”补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02/08 (正月十一)晨再游九日山</span></p><p class="ql-block"> 九日山矗立晋江金溪北岸,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的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山怀乡,因此得名。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现完整保存的有75方,其中10方祈风石刻更是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祈风胜迹牌坊 </p> <p class="ql-block">延福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泉州九日山下, 始建于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 ,是有文献记载的泉州最早寺庙。 宋元以前,规模十分宏大,至明清大大中落 ,已缩为一个小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宋元年间开始在通远王祠举行航海祈风典礼,以致道教通元王神的声誉,远远超过延福寺的佛教。</p> <p class="ql-block">昭惠庙</p><p class="ql-block"> 相传延福寺最初建寺时,曾得到一位名叫”李元溥”隐士的帮助,寺院建成后,就在寺院东边建了一座庙奉祀他,随着泉州地区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位与水运有关的老人,就成了第一代水神,受到船家的敬奉和地方政府直至朝廷的关注,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通远王”。 </p> <p class="ql-block">昭惠庙的通远殿</p><p class="ql-block"> 昭惠庙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是两宋时期官方祈风祷雨之地。</p><p class="ql-block"> 庙里的通远殿供奉海神李元溥,被宋朝廷加封”通远王”,相传此人原来是一个隐士,死后被奉为山神,并在宋代因解除旱灾和保佑航海而显灵,被泉州太守蔡襄在洛阳桥为其建庙镇海。到了元朝,其功能渐被妈祖代替。</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九日山祈风石刻 ✔</p><p class="ql-block"> 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国家和地方官员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祈风的10方石刻,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p> <p class="ql-block">东峰石刻 </p> <p class="ql-block">西峰石刻</p> <p class="ql-block">《九日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为全山最大的石刻,为清乾隆年间福建军门提督、武状元马负书题写。宋理学大师朱熹曾两游于此,并书”九日山”三字,可惜年久风化无存。</p> <p class="ql-block">泉南佛国</p><p class="ql-block"> 唐代高僧无等禅师筑石室于此岩下,隐居四十四年不下山。</p><p class="ql-block"> 无等禅师曾题刻”泉南佛国”四字于岩上,后磨灭。后人于1350年补题。</p> <p class="ql-block">一眺石</p><p class="ql-block">是九日山绝佳观景台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佛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九日山西峰顶,始建成于宋乾德三年(965年)。</p> <p class="ql-block">  石室正门匾额”洞天别现”为清康煕年间南安知县李延基所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