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哥

四四

<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邹白杨出生于六十年代,带着与生俱来的担当,开启了与命运顽强奋斗的旅程。当时代的浪潮汹涌,家庭深陷困境的漩涡。父亲从教却遭下放农村,“地主成分”这沉重的枷锁,让一家人在那艰难岁月里举步维艰,只能低头做人。大集体的劳作模式下,挣工分成了维持生计的唯一指望,可家中年年超支,食不裹腹。年仅 13 岁的他,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生活的重负,辍学回家,踏入田间地头,牛棚草地,山间小路,到处都有他瘦小却坚强的身影。帮着父母挣那来之不易的工分。</p><p class="ql-block"> 犹记我小时候,身体孱弱,病痛常伴。父亲长年由生产队外派到市里抓副业,有一年春节,阖家团圆之际,我却在医院的病床上与病魔抗争。年仅 12 岁的他,放在当下,本应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可我的大哥当时却瞬间成长为家中的顶梁柱。带着两个弟弟守在家中,学着大人的模样操持家务,为了让病中的我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好东西(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豆腐是最好的食品),他亲手打豆腐,热气腾腾的豆腐出锅,他满怀期待与担忧,一路小跑送往医院。当他赶到时,却看到我病情危重,即将转院。那一刻,他手捧那钵还温热的豆腐,看着怀抱着我的母亲,母子俩眼中泪光闪烁,他目送着我远去,那是年少的大哥第一次直面生活的残酷,却也是他此后无数次为家人挺身而出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光流转,大哥愈发坚毅能干。家里的两届房屋,一砖一瓦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从挖土、和泥开始,到制成坚实的砖块、瓦片,再历经烧制的高温过程,最终筑起温暖的家。那双手,不知磨破了多少回,又长出了多少厚厚的茧,可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满心都是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的执念。</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初起,他敏锐地捕捉到机遇,跟着四川师傅走南闯北学习打风车手艺。东奔西走的日子里,他凭借着聪明才智与勤劳双手,掌握了精湛技艺。那些在外奔波的艰辛,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带回家的,是改善生活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大哥身上,流淌着父亲的热血,继承了父亲从弱冠之年就挑起家庭重担的坚毅,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延续。如今,我们兄妹四人已到知天命的年龄,但心中永远难忘,大哥为大家庭付出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只愿岁月温柔以待,让他晚年尽享安康,也希望这份亲情的温暖世代延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妹:邹君照</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2月8日凌晨2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