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华十大名关,去过3个算合格,去过5个不简单!<br><br><br>01.山海关<br><br>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部,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它扼守着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期,这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便是在此发生,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br><br><br>02.居庸关<br><br>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之一。这里地势险峻,群山环绕,中间有长达 18 公里的溪谷,俗称 “关沟”,清流萦绕,翠峰重叠,有 “居庸叠翠” 之称,是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br><br><br>03.嘉峪关<br><br>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隘,被誉为"天下雄关"。它建于明朝,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是古代 “丝绸之路” 的交通要塞。<br><br><br>04.剑门关<br><br>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 “剑门天下险” 之誉。它扼入蜀的咽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剑门关多次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br><br><br><br>05.潼关<br><br>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部,是古代军事重镇,素有"中原锁钥"之称。它地处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处,扼守着中原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与函谷关、武关并称为"三关",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西北方向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br><br><br><br>06.函谷关<br><br>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部,是古代中原通往西部的重要关隘。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因地处崤山之谷而得名。它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地处 “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说 。<br><br><br><br>07.娘子关<br><br>位于山西省平定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它建于明代,因传说中一位女将在此抗敌而得名。这里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娘子关瀑布” 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景色十分壮观。<br><br><br><br>08.紫荆关<br><br>位于河北省易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紫荆关地处太行山脉,控制着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之间的交通要道。<br><br><br><br>09.雁门关<br><br>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 “险” 著称,被誉为 “中华第一关”,有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之说。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形似南飞的大雁而得名。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也发生过激烈的 “雁门关战役”,中国军队在此英勇抗击日军,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战歌。<br><br><br><br>10.倒马关<br><br>位于河北省涞源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它建于明代,因地形险要,连马匹都难以通过而得名。倒马关在历史上曾多次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