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歌声,飞吧!”----周建芬声乐教学成果的绽放舞台

周建芬声乐艺术中心

自2012年首届举办以来,“五月的歌声,飞吧!”音乐会已成为加拿大密西沙加市一年一度的声乐艺术盛事。这场由周建芬声乐艺术中心主办的演出,既是学员的舞台实践平台,也是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历经十余年发展,它从一场普通的汇报演出,蜕变为大多伦多地区备受瞩目的音乐晚会品牌。 一、以声乐为桥,融多元艺术 <br><br>“五月的歌声,飞吧!”以“放飞心情、歌颂生命”为主题,节目编排匠心独运,涵盖美声、民族、通俗、京剧、评弹、歌剧选段等多种艺术形式。例如,2024年第九届音乐会囊括31个节目、36首歌曲,既有经典歌剧《艺术家生涯》选段《冰凉的小手》,也有苏州评弹《蝶恋花》,甚至创新融合Rap的改编版《南屏晚钟》。演出形式更是多样,从独唱、对唱到串烧联唱、混声合唱,充分展现学员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 <br> 二、因材施教,跨越年龄与风格 <br><br>周建芬的教学理念以“因材施教”为核心。她早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声乐系,师从名家,并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教学经验,为不同条件的学员量身定制训练方案。例如,儿童学员通过美声训练安全度过变声期,而年近80岁的长者也能在舞台上铿锵高歌。2024年的演出中,学员年龄跨度超70岁,既有7岁稚童演唱《别知己》,也有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归来的高紫旗演绎高难度曲目《眼色》。这种多元性不仅体现教学的包容性,更彰显声乐艺术的普适魅力。 <br> 三、教学成果:从舞台到赛场的闪耀 <br><br>音乐会的学员屡获殊荣,成为周建芬教学实力的最佳印证。例如,黄金华、陈雨昕、吴正仪、娜娜米等学员在多项歌唱赛事中“收金揽银”;吴正仪、娜娜米均在2024年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王尚昱曾获多伦多大学通俗唱法比赛二等奖;更有学员高紫旗考入伯克利音乐学院,登上国际舞台。演出中,学员不仅展示技术功底,更注重情感表达。如两位老人对唱《夕阳红》,以深情撼动观众心灵;原创歌曲《Bittersweet》则流露年轻一代的创作活力。 <br> 四、专业与温情并重的舞台体验 <br><br>每一届音乐会均以专业演唱会标准打造,灯光、音响、天幕设计精益求精。例如,2012年首届演出以“春华秋实”“寄情山水”等五个篇章串联,辅以舞蹈和现场互动;2024年则加入伴舞、说唱等元素,增强观赏性。周建芬本人亦常登台献艺,演唱《哈利路亚》将气氛推向高潮,其姐周建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春天的芭蕾》更是经典保留节目。 <br> 五、超越完美的“刚刚好”哲学 <br><br>周建芬老师在2024年致辞中强调:“艺术是追求完美自我的过程,学生的演出不求圆满,只要超越自己便是‘刚刚好’。”这种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她鼓励学员大胆尝试,包容瑕疵,在舞台上找到自信与成长。即便因疫情中断五年,2024年的重启仍以“团圆”为主题,吸引往届学员回巢,展现声乐艺术传承的温情。 <br> 结语 <br><br>“五月的歌声,飞吧!”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座连接不同文化、年龄与艺术形式的桥梁。它见证了周建芬声乐艺术中心“因材教、科学训练”的成果,也凝聚了海外华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正如观众所言:“这歌声是献给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们的爱!”<br>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