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2.10于琼海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美建交无疑是上个世纪震动全球的大事件。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在毛主席周总理的领导下,在接待工作及谈判原则上做了大量细致入微令人钦佩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对僵持了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破冰和之后的建交,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名垂千古的历史华章。其中许多重大事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不再赘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要讲的是一个个精彩绝伦充满伟人们高超智慧的有可能是许多人不太清楚的小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本人孤陋寡闻,最近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当年中美建交相关文章时,才发现了一连串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怀的小故事。于是,很长时间没有动笔的我又兴趣盎然。不过,这些小故事,都是涉及重大外交事件中的精彩片段。为慎重起见,我反复浏览有关记载和文章,在此基础上,汇编了这一系列故事,以一己之见,再一次记录和展现毛主席周总理时代那空前绝后的外交智慧。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以便及时更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小球撬动大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22px;">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到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其中有两台车是专门给中国运动员乘坐的,往返于驻地与赛场之间。一天,美国队中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科恩作为参观学习成员在看完训练后匆匆忙忙中竟然登上了中国运动员的专车。庄则栋很大度,友好地送了科恩一件礼物——杭州织锦。汽车到达体育馆后,敏感的中外记者发现两人站在一起,纷纷把这个镜头拍摄下来。当科恩知道庄则栋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冠军后,第二天,把一件别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短袖运动衫回赠庄则栋。各家报纸图文并茂报道了这件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天后,美国乒乓球队领队拉福德·哈里森主动登门,询问中国能不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件事情汇报给外交部,毛主席和周总理敏锐地看到这千载难逢的机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中国方面抓住这一契机,诚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作为欢迎的殿堂。这一举动,标志着“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大戏正式拉开帷幕,也让尼克松总统首次领略到了“中国式外交智慧”的深邃与精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汇 编:赵 玉 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