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三国行(3):神秘的不丹。北美二师兄、静儿

北美二师兄

<p class="ql-block">近一个月的南亚三国行,最后一站是不丹,对这个国家印象很好,一向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满意,所以尽早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后悔,至于印度和尼泊尔,先存着吧。</p><p class="ql-block">不丹是一个只有七十多万人口的喜马拉亚南麓小山国(全国近99%的国土是山区),北接西藏, 东、西、南与印度接壤。</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现任第5代国王与王后一起极受国民爱戴。家家户户都挂着国王一家的像片。这是一个具有浓郁宗教气息的国家,将近80%的国民信奉佛教(崇尚西藏白教),15%印度教,5%基督教和其它。</p><p class="ql-block">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尤其有石器和铜器等。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内战以及外患(主要是与印度和西藏的征战),使得不丹与境外的关系并不密切,国民生活也比较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不世出英雄名为乌颜·旺楚克(Ugyen Wangchuck)成功地统一了不丹各部落,成为现代不丹的第一任国王。现任的是第5代国王。他在英国牛津大学接受教育,比较开放。</p><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受国民爱戴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常常微服查民,听到民间不满后,会跟政府机构沟通,寻找变通。</p> <p class="ql-block">刚从相对脏而乱的尼泊尔到达不丹帕罗国际机场,立即注意到这里的整洁和低调。由于不丹很少平地,首都廷布(Thimpu) 无法建哪怕小机场,对外航空全经50公里以外的帕罗机场。</p><p class="ql-block">这里四面环山,允许建造的跑道长度受到限制,只能允许中、小型飞机起降,且技术要求极高(一说全世界只有几十位受到严格和特殊训练的飞行员才能在帕罗机场起降。我想找出处但一时无从考证)。这里只允许不丹皇家航空公司(Drukair) 和 不丹航空公司2家公司的飞机降落,还有少数私人喷气机也曾降落过。</p><p class="ql-block">飞机和机厅不接驳,旅客走入机场大厅。这座大楼的外饰与所有曾见过机场大楼不一样,却与以后见到的公、私房屋相仿。</p> <p class="ql-block">大楼前是现任的第5代国王和全家。这样的照片在不丹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过移民局和海关,也分为本国人和外国人,办公座窗低调奢华。移民局官员说话细声细气,不卑不亢,绝无在许多国家边境处见到的盛气凌人</p> <p class="ql-block">一出机场大厅就是这个雕像,像是端茶迎客。出大门就是停车场,导游就等在门口。</p> <p class="ql-block">全国公路限速50公里。这不是因为路面不好,而是全国几乎都是盘山公路。路面质量相当不错,全是印度援建。问导游为什么印度境内公路质量如此之差,而援建的不丹公路质量这么好?答:中国援建的公路听说质量都很好,印度既然要援建,总得做得至少跟中国一样,否则就会让中国主导不丹的公路系统了。言语中流露出对中国的不尽信任。</p><p class="ql-block">车行约一小时到了首都廷布。这里的房屋多为依山而建,盖因缺少平地。房屋公私分明,一目了然:红色房顶为公家所有,绿色则为私人住宅。站在廷布城外,眼见山坡上的房屋不在少数,因为廷布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0%,许多乡村的人来首都工作需要公、私房提供住宿。</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不丹女服</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不丹男服。</p><p class="ql-block">其实男女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里只是廷布所在的中西部的特色服饰。</p> <p class="ql-block">织布有机织和手工之分。后者所制非常精美,常常卖$5000左右一块。问及谁会是买家,答曰东南亚客人,台湾和日本客人等。这位大姐所织的已完成了一半,历时7个月…</p> <p class="ql-block">此次南亚行多注重于与宗教有关的内容,重人文,轻风景,因此很少清山秀水,而多名寺古刹。也许以此为出发点,放眼望去皆是佛(在下不是佛教徒),以致于后续关心的也多与佛教有关。</p> <p class="ql-block">离廷布不远的大佛座,塑有释迦牟尼巨像,内供小佛像,基座下有广阔的平台。</p><p class="ql-block">佛像連底座高 54 米,內分四层,放有多尊大、小佛像及绘滿曼荼罗图。整体工程于 2015 年 9 月完成,耗资超過一亿美元,當中由镀金青铜铸成的 800 顿重大佛便花费近一半(含 100 公斤金箔)。此像据说是希望為世界和平與繁荣帶來祝福。此大佛在南京预制,运到廷布。</p> <p class="ql-block">这是内部众多佛座之一,有许多故事。刚举起手机拍下一张照,突然看到柱子上写的不能拍照和录像,一阵心虚,就不敢再拍了,同时肚子里不停地说着请大佛原谅的话。至于他老人家是否听到,并且是否听得懂我的英汉对照的话,那也管不了这么多了</p> <p class="ql-block">大佛脚下的台阶,把4个人在太阳下的身影拉得很长,一时间出来一个怪念头:如果真的被人扯得那么长不知道会不会痛得死去活来!</p> <p class="ql-block">大佛脚下的广埸有几个当地人在教学歌舞,据说是拍商业视频,不禁想到:那54米高的释迦牟尼若是较起真来,对他们大喝一声:“呔!佛门净土竟然让你们弄成了商贾之地,给我趴下各打一百大板!”这几个人大概率会吓得嗉嗉发抖,而在下则会一边飞快地逃掉,一边回头说“大佛啊大佛,您老人家明鉴,这可不干我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不像”。英文是Takin,中文为不丹羚牛。 传说很久以前,当地村民要求济公(不丹的济公不醉酒,不摇扇)显灵惩恶救善。后者要求村民供奉一头牛,一只羊就着喝酒。济公很快吃完了牛羊,只剩下了头和躯干骨。他把羊头按在牛身骷髅上,这羊头牛身的怪动物立即长出血肉,蹬蹬蹬地跑上山去。从此此地多了一种动物,它们由政府养着。它的头像羊,身像牛,蹄像鹿,尾像马。或者说,不像羊、不像牛;不像鹿、不像马,所以称为“四不像”。当然,济公云云只是坊间传说,这个动物看上去还是挺怪的,从来没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访问了一个尼姑庵。</p><p class="ql-block">她们从很小便可以入庵,颂经识字。这位小高尼大约不过十五、六岁,手捧祈奉的食物出门去扔掉(的确看到她把手中的供品扔到了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寺内可以参观但不能拍照。一时兴起,对着很脏的窗子呵一口气,用手擦了擦,用手机拍了一张。这样总不算坏了规矩吧,心里好一阵得意。窗内,那些小师付们靠墙坐着念经。我们走入堂去,人家头也不抬地继续念着,当然我们半句也听不懂。其中有一位小师父,长得很机灵,大约9、10岁左右,两眼咕噜噜转着看我们这几个老外。我对她打个招呼,人家赶紧低下头去,喃喃念着什么。估计是祛除魔障的什么句子。此时突发奇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把一生托付给佛呢?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美好,有手机,有电视,有微信,有TikTok, 有电玩,有好吃的…想到此处,心里一激灵,立刻打住。不敢冲撞了佛,弄个一身罪恶可不好玩!</p> <p class="ql-block">这是夏宫,右半是国王和皇家办事的地方。左半则是总理府及各大部门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此处本是一座城堡。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王就开始放权,希望由行政部门而非王室统揽全国的生活。2007年全国普选后总理和各级行政部门执掌具体民事。这个城堡被改建成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不丹几乎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但是王室尽量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而不插手每天的事务性工作。至今,两造关系融洽,未传出任何权力之争的丑闻</p> <p class="ql-block">入门后,场院相当宽敞</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人那么少</p> <p class="ql-block">佛教的影响渗透在生活中各个层面,除了几乎家家拜佛外,在王室和政府机构的大楼里也辟出巨大的佛堂,看到同机从尼泊尔飞不丹的一个国内的有几位旅游团成员在前面请高僧赠水(真喝了)。</p><p class="ql-block">对了,一位同机的北京游人很是虔诚,悄悄对我说赶紧去向那位活佛似的僧人要一口圣水喝,我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谢谢你,不过我不信这个”。眼见她很是失望。我突然省悟到自己的鲁莽,想对她说一句道歉,人家早就走开了。我知道内心不愿喝那位胖大和尚用厚厚的手掌捧给我的“圣水”。对,这才是真正的理由,不过我不应该对人如此冷漠无理(如果您碰巧读到这篇文章,请接受我的真诚道歉!)</p> <p class="ql-block">在廷布的第一晚住Thimphu Le Meridien,可能是那里最好的旅店(5星),服务极其周到细致,服务员献了哈达后奉上肉桂苹果汁。此后所有旅店的服务都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次日出城开往普纳卡 Punakha的路上要经过一个海拔3千多米的垭口, 叫多雄拉山口 (Dochu La Pass)。此处建有108个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进入塔林后,突然间感觉到置身于一个很神秘而美好的所在。</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早晨,游人寥寥。清风拂过小山岗,带来寂静无声的宣教。人们压低声音说话,仿佛不愿吵醒沉睡在塔中的先贤。导游说,云开雾散之时,站在此地放眼望去可以见到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处像神一样的存在。在连绵的山脉起伏间,可以同时看到好几个7千米以上的高峰。可惜那天云层很厚,雪山只是若隐若现。即便如此,我们也无不感受到一种庄严,一份肃穆,觉得置身于远离城嚣之处,心中一片宁静。此时,我早已收起了玩世不恭之心,悄悄地把自己归到好人一类。</p> <p class="ql-block">离廷布72公里,车程3小时的普那卡 (Panakha), 为古时不丹的首都。1955年,首都迁至廷布</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建于17世纪,在“父母河”上,在象形山下,建筑美观,是为“冬宫”。由于双河在城堡之下流过,曾经有过数次河水溢满,淹没了城堡,这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是从岸上进入城堡的木桥</p> <p class="ql-block">这条是母亲河Mo Chu River, 在冬宫下流淌;它是不丹的两大河流之一,另一条是父亲河Pho Chu River. </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堡</p>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什么入室楼梯做成这么陡</p> <p class="ql-block">天井里的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政教合一的机构,因此那里庙堂的一切都与任何正式寺庙相同,甚至更大规模。不丹的寺庙一必须脱鞋,二不可拍照和拍视频。只能站在天井往屋里拍,尽管人家也不喜欢,可我没在天井任何地方看到不许拍照的告示。嘿嘿…!</p> <p class="ql-block">又一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室外的大师父不会制止我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西医医院。不丹人只要成绩足够好,就可以上医学院,并且免费</p> <p class="ql-block">这些楼房属于政府,供医生、护士和其他医院工作人员住。住户仅需付很小一部分费用。</p><p class="ql-block">讲到医院,这里讲一下不丹的教育和医疗制度。</p><p class="ql-block">不丹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制,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或医学院毕业。后者需要成绩相当好才行。整个求学过程中,文具自理。乡下孩子(乡村人口超过城市)要去较远的地方读书但无法承担交通费用,政府建校舍和宿舍,学生们免费住宿和饮食。</p><p class="ql-block">关于医疗服务,整个国家的水准相对比较低,有西医,也有不丹医(多称为藏医,概因大多数古医是西藏传入)。医学院也分西医学院和藏医学院。老年人普遍相信藏医,年轻人多信西医。50岁的导游说他笃信藏医,举例说有好几次感冒,用藏医治了5-7天就痊愈了。我强压下冲动才没告诉他:绝大多数感冒由病毒造成,而病毒感染治疗7天,不治疗一周,怎么都会好的。普通疾病两者相辅一般能解决,90%或更多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如果病情严重,需要特殊治疗或不丹医生无法做的手术,则可以转去印度,泰国,孟加拉国,甚至澳大利亚,我们的导游说政府会负担一半(但是昨天跟一位做生意的不丹人聊起此事,他说政府基本全包,我无从考证,ChatGPT 说得模棱两可,Deepseek 则王顾左右而言它)。</p><p class="ql-block">关于养老,政府雇员有养老金,退休年龄从57岁到63岁不等,取决于工作性质。私营企业有的也发养老金。但是许多老人没有养老金,可是不丹的习俗极是尊老。父母在而不养会为全社会唾弃,过去他们常常生育6-8个孩子,因此养老毫无问题。可现在的年轻人也向其它先进国家看齐,生育率下降,已经不到2小孩了。长此以往,他们恐怕无法维持现在的养老水平。</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孩子上大学,自己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这三者像三座大山压在大部分公民身上,而这三大要素在不丹很少成为负担,这大概是他们具有全球最高幸福指数之一的国度的重要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西医眼科医院</p> <p class="ql-block">西医妇、儿医院</p> <p class="ql-block">藏医门诊部</p> <p class="ql-block">藏医住院部</p> <p class="ql-block">藏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内存数千册藏医书籍</p> <p class="ql-block">此处及不少安静的角落为学藏医者提供学习的地方。这里用古老的文字检索系统,不用电脑检索</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当地的造纸工业流程,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伐木和剥树皮的环节不在此处完成。这两个大缸浸满了剥下浸透的树皮。这位力大无比的大哥把树皮条从一个水缸搅到下一个,然后捞将出来送到下一步程序。</p> <p class="ql-block">挤干的树皮条由3、5位大姐一小把一小把的理顺,看到黑的不合格的就扔掉。</p> <p class="ql-block">机器将树皮轨得粉碎,打成树浆,也可以称为纸浆</p> <p class="ql-block">这位大姐然后用筛子把纸浆捞成片,整齐划一地迭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位力逾千钧的大姐把纸片绞得很干很干</p> <p class="ql-block">这位只会憨笑的小哥把一张张纸贴在通电的干燥板上,揭下来时就是成品纸。各种质量和颜色的纸都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民间画家用刚开到的造纸工艺做的纸寥寥数笔画出通天的寺庙(有点像后来去的虎穴寺),以及5位僧人踩着坚定的脚步向寺庙走去,很喜欢这幅画,可惜怕长途跋涉弄坏了它,没买。</p> <p class="ql-block">不丹国家博物馆,座落在重镇帕罗。</p><p class="ql-block">该圆形建筑建于1649-1651年,起初是作为西藏入侵部队的瞭望塔。</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三代国王决定把它改建成国家博物馆。收藏有逾3千件文物、本土艺术品等,涵盖1500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17世纪的铜壶。</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一些7世纪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说到不丹的文物,肯定离不开佛教。</p><p class="ql-block">此处珍藏有包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典原版经文。</p><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收藏了不同时期的佛教手稿和经卷,这些文献是由手工书写的,通常是由僧侣们抄写的古代佛教经典。</p><p class="ql-block">不丹的佛教文化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因此一些佛教仪轨书籍,如《密宗经典》和《仪轨大全》等,也有重要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四层,无从查询到底存有多少佛像,我们的感觉是上千,包括木雕、铜制、金属、泥塑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壁画描述了6道轮回,反应了佛教对生命和报应的理解。我们的导游解释说,从左上开始是:人间、天堂、阿修罗、恶鬼、地狱、畜生等6道。</p><p class="ql-block">继续往深一点问,他无法细致解答。部分原因是他的中、英文都只是“还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绰绰有余,进入学术性交流就不够用了,尽管这位50岁的不丹人擅7种语言。</p><p class="ql-block">在回程时在新德里和多伦多机埸都有大把时间查询chartgpt 和deepseek, 借此把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对6道轮回的疑惑和解释简单敍述一下:</p><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也称为六道生死轮回)是佛教、道教和一些印度教传统中对生命和轮回的描述。根据这些教义,生命不断在六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之间循环,直至达到解脱或涅槃。六道轮回的概念体现了生死的无常和因果报应的法则。</p><p class="ql-block">六道包括:</p><p class="ql-block">天道(Deva realm):这是神明、天人或天界的存在状态。天道的生命享有极大的幸福、长寿和享乐,但这种存在并非永恒,天道中的众生也会经历衰老、死亡,最终堕入其他道中。</p><p class="ql-block">人道(Human realm):人类的世界,是六道中最为特殊的存在状态。人类具有智慧和选择的能力,因此有机会修行、积累功德,最终达到解脱。人道虽有苦难,但也有觉悟和修行的可能。</p><p class="ql-block">阿修罗道(Asura realm):阿修罗是具有强大力量和怒气的存在,他们常常处于与天神和其他生灵的对抗和斗争之中。虽然他们比人类和其他众生更为强大,但他们依然处于轮回之中,无法完全脱离。</p><p class="ql-block">饿鬼道(Preta realm):饿鬼道的众生因贪欲、饥饿、渴望未得到满足而生存,他们的身体常常极度瘦弱,饱受痛苦。饿鬼道象征着过度的贪婪和欲望。</p><p class="ql-block">畜生道(Animal realm):畜生道中的众生是动物,他们通常受到愚昧、无知、依赖本能的束缚。动物存在中的痛苦与迷茫,反映了生命的局限性。</p><p class="ql-block">地狱道(Hell realm):地狱道是六道中最痛苦的存在,地狱中的众生因恶业而受无尽的折磨。地狱道象征着极端的痛苦和对恶行的报应。</p><p class="ql-block">在佛教中,六道轮回的核心思想是因果报应和轮回的无常。众生根据自己的行为(善业与恶业)转生到不同的道中。解脱轮回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修行,断除烦恼和无明,最终达到涅槃(nirvana),从而超越六道的束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到此处,感到很是疲惫,差点忘了这一个月是在南亚度假,而不是做宗教学术研究,实在不该化太多的时间烧脑。</p> <p class="ql-block">帕罗宗(Paro Dzong),是不丹最为知名的寺庙之一,建于1644年。帕罗宗也叫日蓬堡(Rinpung Dzong),意思是“堡垒上的宝石堆”。</p><p class="ql-block">寺庙是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它们的色彩鲜艳,这些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效果,也有着深厚的宗教象征意义。例如,金色常常代表佛法的光辉,而红色和黄色则代表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天井深处,是数十盏长明灯。</p> <p class="ql-block">庙里几位大小师傅在扫地,门外抓拍一伥</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会觉得两旁楼宇比较压抑;也有人会觉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导游卡马(Karma)在长廊内沉思,不知此时想的是今生前世,还是善恶之分</p> <p class="ql-block">下课的小师付们不脱稚气,显然心情不错</p> <p class="ql-block">昔阳下的导游,显得很孤独。的确,这一周他陪着我们,事无巨细,顾不上自己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帕罗主街,两侧全是礼品店</p> <p class="ql-block">游乐场,当游乐机转得很高时,不丹的小孩子们发出的惊叫和大笑如同中、美孩子们一般天真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此为朱雀寺,音譯為祈楚寺,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寺,是不丹王国所建的第一批宗教堡垒,為不丹境內非常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它建于公元七世紀,坐落於不丹西面帕宗宗的帕罗河谷,海拔高約2300米,是不丹王國西部著名的佛教寺庙和行政中心,乃不丹王室举行重要庆典的場所。港星梁朝伟和刘嘉玲在不丹举办世纪婚礼时,曾在此拍攝婚紗照(好像是在入庙之前的台阶上)</p> <p class="ql-block">朱雀寺内唯一一张释迦摩尼照片</p> <p class="ql-block">此行的重头戏为参观虎穴寺(Tiger Nest). 它建于帕罗郊外一座山上。此地在海拔三千多米处有几个山壁凹处,寺庙就依壁而建于17世纪。</p><p class="ql-block">据称虎穴寺名列世界十大寺(不知是谁排的名,依据什么排名)。传说早年(1300年前)此处妖邪猖獗,民不聊生。佛教鼎鼎大名的莲花生大师骑虎至此,闭关3个月,破壁而出,降伏了妖孽, 为民除害。后人念其功德,遂搬砖运木,在此艰险之处修建庙宇。他们共建了7个佛堂,以谢莲花生大师之德。不幸寺庙于1998年遭遇大火,几乎烧尽了那些木结构,据说唯有莲花生大师座像完好无损。寺庙按历史记载重建于2004年,起初访客人数受到严格限制,随后慢慢放开管控。</p><p class="ql-block">庙内不准拍照和视频。</p> <p class="ql-block">上山约需2个半到3个小时,一路向上最后一段是有上有下的700个台阶(在顶端来回1400级)。为了节省体力对付高反,我们选择了首段1/3路骑马(每人$25)。事实证明这是很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为了登虎穴寺,我们从美国把登山杖拆解作行李带来不丹,此时派上了用场。如果没带登山杖,也可以在山下买2根木杖,$1一根,看着也很顺手。</p><p class="ql-block">寺庙建在绝壁之上,使人担心:万一雨季大雨不停,造成山体滑坡怎么办?导游说不会,因为是建在巨大的岩石上。</p> <p class="ql-block">不同高度和转折处看到的寺群有不同的感觉,远眺近观总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登顶后大家把手机、相机、大小背包等留在寺前,经过机埸安检一样的检查才放入寺内。从山道上看寺庙颇为它的不稳定担忧,似乎山风一起便会将房宇刮得无影无踪。可是双脚踏上后倒觉得有足够的立足之地,全不必担心结构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就像所有不丹寺庙,访客必须脱鞋方可入内。将近一小时看了7个寺庙,由于我们都穿了登山靴,脱上脱下很不方便,素性就拎着鞋子走来走去。</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个寺庙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在入口的左侧有一个石壁,有一个香案挡住。导游说当年大师便在此破出石壁。现在每年9月的一天,靠壁的香桌会被移开,一些游客会被允许进入打开的石壁。想来允许进洞的人太少了,以致搜遍全网也没看到有关评论。不管怎样,尽管对这个每年只开一天的神秘洞穴很好奇,我们大概率不会再来探了</p> <p class="ql-block">作为收尾,导游带我们4人去吃一顿不丹人家里的食物。说实话,这比前几周的印度饭好吃,或者说更适合中国南方人口味。他家的米酒有点像日本的清酒。2杯下肚后脸上发烧,趁着脑子尚清醒,坚执不喝第3杯。</p><p class="ql-block">桌上一字摆放的为:炒鸡蛋、生萝卜、土豆汤、牛肉粉丝、炒辣椒和红米饭。所有食材皆为自给自足。</p> <p class="ql-block">走出民居,天色渐阴,虽不闻炊烟,却颇有中国乡村的风味。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恍惚中置身于歌舞升平的江南小村。</p> <p class="ql-block">走入出境大厅,仍然被不丹人的整洁和自然所动。它的移民局窗台便如任何政府或宗教机构一样给人平静的气氛,根本没有一丝衙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候机室一隅,颇像一个沙龙。四周是唐卡一样的绘画,落地大玻璃窗外是飞机跑道,再稍往外便是山坡了。</p> <p class="ql-block">出境的候机大厅,像艺术展厅似的</p> <p class="ql-block">该登机去新德里了。</p><p class="ql-block">不丹皇家航空的空服人员便如旅馆服务员,轻声细语,待人非常周全。</p> <p class="ql-block">四周南亚行始于印度新德里,终于不丹帕罗。回程,从帕罗2个多小时飞往新德里,候机8小时,再坐16小时波音777穿越印度洋和大西洋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再飞往田纳西的南许维尔入境,驱车一小时到肯德基的乡下,凡45小时左右,或更长(现在仍在多伦多机场喝咖啡,回美的飞机已经推迟了一小时。希望不要再往后推了)。</p><p class="ql-block">进入不丹时充满了好奇,离开时有许多疑问得到了解答。</p><p class="ql-block">首先,这个国家很小,只有78万人口,GDP110亿美元,比温州一个市还少,但是它强调国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据说排在全球前三。有人说那是因为信息闭塞,没有比较就没有失望。这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不丹没有新闻和信息控制,全国有1/8的人口在国外,主要在澳大利亚和印度。这些侨民除了寄钱回家外,还会把海外信息大量回馈,可是这只能稍微改变一下年轻人对生活的看法。所以有别的更强烈的因素导致民众的高满意度,其中之一是贫富差距小,另一是我们在北美的人最大的忧虑孩子的大学学费、自己的医疗保障和老年养老这三大要素在不丹基本不存在。</p><p class="ql-block">第二,不丹人民仍旧保持着敬老的传统。在目前物欲横流的世界,这种传统尤其珍贵</p><p class="ql-block">第三,不丹人没有我们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北美见得太多的戾气。人和物给人平和谦让的感觉。这种感觉无法详细描述,但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这是不是与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戒、定、慧有关?万事由戒生定、进而由定发慧。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也就是诸法由因缘而起。如果众人真正遵佛法,不嗔不贪,那作为一个存在了2500年的世界第四大宗教,它所起的作用值得任何人关注和重视。当然,如果一个人生性飞扬跳脱,难耐羁管,比如在下,尽管常常警惕哪怕不行善也断断不可作恶,但要我入佛门,日日参拜释迦牟尼、如来、观音等等,那是绝对做不到的,上面几位大仙们尽管面相颇善,他们手下的几大天王几大护法几大金刚则俱皆面目狰狞,让人看了夜里做噩梦。所以还是让我负罪做凡人吧。</p><p class="ql-block">有人问:这次在不丹没见你拍到什么让人拍案惊奇的风光照,回答:不丹不是瑞士,如画的风光不是它的强项。寻找贯穿于全国的精神面貌,以及造成这种面貌的各种原因才是此次不丹行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也许,将来有一日会去南部不丹走一趟,据说那里风景绝佳。借用一句老话:until then, so long! </p> <p class="ql-block">补遗:1)不丹全国没有一个红绿灯; 2) 尽管每6个人就有一辆车,几乎没有听见汽车喇叭声(跟印度和尼泊尔形成鲜明对比);全国建筑不得超过6层;4)红房顶为公家,绿房顶为私家建筑;5)需要造私房者向政府提交申请,后者会以国王的名义适当送土地造房;6) 国王对政府有监督权,而议会(上、下院)有超2/3议员反对国王则可罢免国王。当然这还没有发生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