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邑—一个风吹过的地方。

清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读大理不光有古城,有风花雪月。我更喜欢探一座古村落,看茶马古道,访原生态民居。寻着人间烟火气,我走进凤阳邑。</span></p><p class="ql-block">凤阳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凤阳邑的茶马古道是大理古驿道中的一段,也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是南诏最早的城池太和城和阳苴咩城。此古道始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茶马古道经太和城遗址,往北进入凤阳邑村,走进凤阳邑村,在观音井旁晒太阳的老人们如数家珍。所有的故事在他们骄傲的眼神中娓娓道来,凤阳邑村原名“砖窑”,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后来取“丹凤朝阳”之意,方改名为“凤阳邑”。这段道路也应为历史上因草帽交易兴盛而被当地人称“草帽街”。(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小院老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进村路过扎染作坊,走上茶马古道,就被一座满墙多肉的小院吸引住,一盆盆多肉色彩饱满,形态各异,装点着古色古香的小院。热情的老板边做各种饰品生意边招呼着游客,为喜爱他的小院的人们选择拍照角度,不时接过游客的手机,为人们拍出一张张满意的照片。就这老板真是太会做生意了,满满的人情味,祝老板生意兴隆,欢迎大家光临小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享受了小院的美拍,购得了心仪的饰品继续探访古村落。沿茶马古道的石板路上行。这里因为拍摄“有风的地方”逐渐被人所知。村中主道就是一个集市,村民们摆卖着各种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古道上不时有坐着游人的马队穿街而过,就当是昔年的马帮的一个缩影吧。古旧的民居依旧保持着原貌,和一个小贩聊天才知道整个村子已经有规定受保护了。就是破落了,坍塌了也不能拆旧。只是为了保护古村落原貌。为大领导点个赞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至观音井,已是午时,炝锅的香气扑鼻而来,谁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呀。坐在大树下,守着小饭摊,吃一顿原汁原味的简单的凉拌米线,肉沫米线,炸洋芋很是满足。看着往来的游人,听着摊主妹妹讲起古老的观音井的传说,感受着凤阳邑的古往今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村子里游荡着,上下坡的小巷,黄泥墙,石板路,都在无声的诉说着曾经的故事。顺着烤饼的香气走进一家手工制作玫瑰花饼的作坊。这里可以亲手体验一下玫瑰花饼的制作。漂亮的姐妹很有亲和力,带着娃做了一盒说不出好看的饼坯,烤熟了尝一口酥软可口。直接下单快递回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阳邑半日游不白来。自我感觉比大理古城好太多。原生态的村落没有古城的拥挤,没有现代耀眼的灯光,缺少过度的商业化。虽然没有诗意,却有远方,村子不大,古道不长,却有满满的年代传续和久远的历史缩影。被“去有风的地方”吹过了一场现实的风,协助村民们能借风而动直奔小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