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7日,当冬日的暖阳轻拂冰封的窗棂,带着寒假沉淀的墨香,许昌市毓秀路小学毓秀书院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以书为媒,以思为引,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学习的本质》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探寻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本质》一书,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横跨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深刻剖析了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本次分享会创新性地采取分章节导读模式:</p> <p class="ql-block"> 葛露露老师聚焦于第一~三章,围绕“学习中心化”、“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理解深化”及“认知研究新发现”四大维度展开。她强调,随着社会由工业型向知识型转型,学习已成为核心动力,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21世纪的关键技能包括高阶思维、媒体素养、团队协作及适应能力。新型学习环境需融合学习者、教师、内容及技术四大动态要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先前知识的联结、知识结构的整合,以及教育的本质,点燃与唤醒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p> <p class="ql-block"> 郭鹏飞老师深入第四章《动机与情绪》及第五章《学习的生物学基础》,从心理学与生物学双重视角揭示了学习的深层机制。他阐述了动机与情绪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激发内在动机、营造正面情绪环境的重要性,并基于脑科学探讨了情绪调节策略与终身学习的生物学基础。这两章强调了动机激发、情绪管理以及大脑机制对学习效果的深远影响,为教育者提供了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新策略。</p> <p class="ql-block"> 孟晓琼老师以《以评价与合作学习为支点,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为题,深度剖析了《学习的本质》第六、七章精髓,着重阐述了形成性评价与合作学习在教育转型中的核心作用。他将终结性评价比作精准的寒暑表,反映学习成果的瞬间状态;而形成性评价则如同智能恒温器,持续监测并调节学习过程,确保学习质量稳步提升。这一生动比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终结性评价聚焦于结果的静态呈现,而形成性评价则重视过程的动态优化,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反馈,实现诊断与改进的双重目的。合作学习作为21世纪学习的标志性特征,其核心在于“协同共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与合作。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学习成效,还锻炼了社交技能、团队精神及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与形成性评价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实时数据(如互动观察、讨论内容),后者则指导合作学习设计的优化,通过即时反馈激励学生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 牛爽老师精彩解读了第八、第九章的内容。“技术支持的学习”,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在技术驱动的教学环境中的重要性。她以《顽皮的小闹钟》音乐课为例,展示了多媒体动画如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视听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指出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应注重简洁性和信号原则,通过生动情境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她展望了探究式学习的前景,强调知识实践应用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小组探究式学习在音乐课上的成功应用,以及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全面性和客观性。</p> <p class="ql-block"> 管明星老师则深入剖析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内容。第十章介绍了服务学习作为一种社区中的体验式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增强对课程实用性的理解,并指出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第十一章则强调了家庭对儿童学习和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包括遗传与环境、家庭状态变量、过程变量等多重因素,并指出家校紧密合作及政府支持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发展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 陈军锋老师带领我们从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探寻了教育变革与学习环境优化的奥秘。第十二章指出教育改革面临课堂实践与政策脱节、研究和实践有鸿沟等难题。书中提出“核心常规”破局,把教育理念落地的组织,规范为六大标准。如我们学校领导“一日蹲班”、集团校联研课,都是核心常规的体现,用新习惯替代旧习惯,教师既是执行者也是设计者。第十三章提炼出21世纪有效学习环境的七大核心原则。如以学习为中心,我们学校开展的学习方式变革活动就是例证;学习具有社会性与协作性,社会化学习探究就是很好的实践。同时,要关注学习者动机情感、个体差异,合理评估,促进校内外学习关联。基于这些原则,又转化为四大教育议题,为教育实践指明方向。作者描绘的未来教育蓝图,是培养“适应性专家” ,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跨界连接者”。</p> <p class="ql-block"> 吕精丽老师在分享中提到,这本书颠覆传统观念,学习是认知、情感、技能全方位发展的过程。反思过往教学,发现单纯灌输知识不可取,情境学习、反思调节对提升学习效果意义重大。教学中,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而培养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也至关重要。此外,合作学习可促进知识共享,技术辅助教学要合理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七位老师分享后,老师们自发组成小组进行进一步交流。张浩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柳静老师指出,要重视学习环境的塑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丽亚老师谈到,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并合理利用技术才能使学习更加高效。</p> <p class="ql-block"> 宋慧贞副校长感恩遇见《学习的本质:以研究启迪实践》这本书,她指出这本书助力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学习本质。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这本书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指引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实践不断前行。邹静副校长指出我们要在阅读中寻找理论依据印证自己正确的教育行为,在阅读中反思纠偏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并在阅读中寻求更科学更有效的育人方向。张晓凯副校长分享到阅读可以更加深化我们对教育的认知,践行更科学的育人方式。</p> <p class="ql-block"> 最后,学校党委书记杜颖娟与校长宋献存进行了总结发言。杜书记强调拥抱学习与任务的重要性,她结合自身经历展示了任务式学习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她强调,学习之后需围绕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行实践,赋予知识更强的生命力。杜书记还从文化角度阐述了学习与实践的意义,指出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毓秀校园的文化由历代毓秀人铸就,毓秀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毓秀教育与文化的先行者与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 宋献存校长总结了的阅读三重境界:第一层是反复读,结合自己的实践读一遍,读不懂了再读。第二层是分享,就是费曼学习法,把自己的阅读收获用讲述或写作的形式分享出来。第三重境界就是学以致用,把我们在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实践当中去。</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学习的本质》恰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为我们深度剖析学习的内核,指引着“教与学”关系的转变方向。从核心常规的落地实践,到学习环境的精心塑造,每一个理念、每一种方法,都承载着提升育人质量的殷切期望。让我们一同深入研读这本书,将书中的智慧融入日常教学,为毓秀学子打造充满活力与成长机遇的学习天地,享受幸福美好的教育生活,书写属于毓秀教育的灿烂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