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九之庐山之恋

胖九

<p class="ql-block">庐山,又称“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自古以来,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东面是婺源、鄱阳湖;南面是南昌,北枕长江,西邻京九铁路,主峰汉阳峰高1474米,雄伟壮观!和众多的山相比,庐山不是很大,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白鹿洞书院代表理学的观念,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是宋朝朱熹以儒家理学教育思想,揭示教育的要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都是朱子的教条。</p> <p class="ql-block">胖九在2006年有幸去过一次庐山,印象难忘,当年从南昌出发,一个多小时的高速来到九江,住在长江岸边,那年很热,据当地人讲最热时满街人铺凉席睡在江边的马路上。第二天登的庐山,只走了一个线路,不是很险,尽管外面很热,可庐山里面却很凉快,绝对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庐山吸引我们的当属那几句独步天下的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去过庐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自然,庐山不很美、不很高、不张扬、有内涵,这就是一座山,静静的拔地而起,不依靠大的山脉,就是自己以其平和自然的状态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有缘人,你一旦投入她的怀抱,就会被她独特的气质征服,而这种气质就是自然!就像平时我们认识的有些人,有着强大的“气场”,和这种人交流,自然、真诚,充满正能量,无论他的年龄、职业、性别、身份,总会让人感觉舒服;相反,也有另外一类人,因为虚伪,所以很难听到他说出的真话,成天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无论他在多么高的位置,积累了多少财富,和这种人相处,怎么都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听说含磻口的日出和云雾天下一绝,时间有限,大家爬山来到含磻口,可是由于雾气太大,什么五老峰,什么鄱阳湖一概看不到,即便是对面十几米的游客,也只是看到个人影,真是失望!旅行的收获之一就是“失望”二字,它会为你下一次再来埋下种子,下次来还会留给下下次,这就是我的体会,希望每次都有好心情!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古人没有旅游大巴,这一横一侧不知要经历多久,但经历过了,才有智者的体验,才有名传千古的诗句,你说是吗? </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锦绣谷、仙人洞、花径,最值得记忆的则是毛泽东主席在六十年代《七言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描写的就是仙人洞风光,在主席的笔下就是此等的豪迈和大气!只有他的自信和胸怀配得上世界人民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花溪则是白居易居住过的草堂,旁边的池塘据说是他用来洗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一部家喻户晓、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庐山恋》想必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忘记,张瑜、郭凯敏是当时年轻人心中最红的青春偶像,因为这部电影是“文革”后国内第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作品,热映的同时也把庐山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就像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把北海道的旅游带到了顶峰一样。游庐山,看《庐山恋》,在庐山有一座“庐山电影院”,只循环放映一部《庐山恋》的电影,被吉尼斯总部颁发了“在同一影院放映场次最多的单片”称号当之无愧,男女主角被授予庐山“荣誉市民”,依我看,如果我今天给这部电影起名字,就叫做《艳遇在庐山》,肯定卖座!</p> <p class="ql-block">游庐山,到牯岭东谷就看到了一处英式别墅——美庐。美庐是当年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宋美龄生活的“美的房子”,这里是组成历史的一部分,有光影,有传说;有正剧,也有闹剧;有政治的残酷,也有生活的温馨;总之,这里的静美和建筑风格,以及历史典故使你会在视觉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和翩跹的浮想。美庐的得名也是巴莉女士于1934年赠与好友宋美龄后因名字中的“美”字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庐山和伟人有关仿佛是冥冥中注定的,“芦林一号”毛泽东旧居又给庐山增添了传奇。芦林一号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占地万平方米,离人民剧院较近,之前主席住在美庐,建成之后认为有些奢侈,不过后来觉得有一处办公之地也不错。院子前面有一处不大的人工挖建的“芦林湖”,主席曾经在此游泳。这里海拔一千多米,绿树参天但水雾较重,潮气难以散去,据主席身边的人回忆,主席几次在庐山开会,除了读书、开会,并没有在这里休息过,睡觉时在美庐。1976年主席逝世后,这里就封闭了,1985年庐山博物馆迁到这里,逐渐对外开放。无论如何,毛公的伟大,以及庐山会议政治风云的莫测变换,芦林一号有它存在的无法替代的价值以及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没有哪个单位在庐山开会,庐山会议之成为历史上唯一一次充满变数会议的象征。庐山会议旧址位于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原名庐山大礼堂,1937年竣工。新中国成立后,礼堂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会议在此召开,二楼即为当年庐山会议会场,休息厅是展览厅,保留了许多当年珍贵的图文资料,是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1959)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边开会、边学习,自由交谈,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没有一点紧张气氛,大家称之为“神仙会”。会议准备在7月15日结束。7月14日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信中首先肯定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正确的;接着指出大跃进的问题所在,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7月16日,毛泽东突然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随后,会议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在小组会上,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等发言认为信的总的精神是好的,表示同意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8月2日—1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全会决定撤销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和周小舟4人分别担任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但保留他们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以观后效。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左”,但会后却在全国展开了“反右倾运动”(反对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上万名党员受到了批判。其中大部分的党员在1962年被平反,恢复了工作;但设下了底线:“谁都能平反,唯独彭德怀不能平反。”彭德怀于是在当年愤然上书八万言,要求平反,但无结果。1965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最后一次接见彭德怀,对其承认“真理也许在你那边”、“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让其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工作;“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德怀再次惨遭批判、关押,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离世。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他与陶铸同志的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每次提到庐山会议感觉话题很沉重,姑且不去谈论政治吧,开心的还是旅行,但历史必须反省,无论是对是错,德国两任总理都曾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代表德国进行反思、道歉和忏悔,使德国赢得了世人的称道,而日本却在拼命狡辩发动的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所以会被世界唾弃。反省是需要勇气的,无论政党或是国家,这种勇气会为反省者的前进增添更大的动力。 </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又游览了黄龙潭,一个小小的瀑布,虽非“飞流直下三千尺”,却也是有着小小的秀美和迷人,花上十块钱照张相片,据说毛主席曾坐过这张椅子,虽然心里觉得肯定是假话,也愿沾沾伟人的灵光。附近的乌龙潭则是《西游记》中水帘洞的拍摄景点。没去三叠泉,没上五老峰,也没到含磻口看到日出,但这次庐山之旅却是心满意足,难道是胖九满足感低?也不尽然,庐山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让你行走其间才会感受到她的静,她的美,她的内涵,在这里无论山外有多热,她都是以凉爽适宜接待你,让你感到放松和随意,这一点,只有置身其中才会体验得到,没去过的,真应该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