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图 <p class="ql-block"> 《雪竹图》传为五代南唐画家徐熙创作的绢本墨笔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雪竹图描绘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 画中大石左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p> 六君子图 <p class="ql-block"> 这是元代倪瓒创作的《六君子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倪瓒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家富博学好古,后散尽家财浪迹太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广无波,江上峰峦遥接远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画幅左边有倪瓒自题:“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1345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p> <p class="ql-block"> 没曾想老师赞赏有加。画幅的右上方有黄公望的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此画也因此得名。</p> 上虞帖 <p class="ql-block"> 《上虞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草书书法作品。纸本,草书,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共58字: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p> <p class="ql-block"> 根据释文看,当是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一则简扎,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见朋友一面,信中也提到其他亲戚朋友的近况。</p> 鸭头丸帖 <p class="ql-block">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唐代摹本。</p> <p class="ql-block"> 《鸭头丸帖》共有两行15字,内容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p> 古笋帖 <p class="ql-block">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p> <p class="ql-block">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p> <p class="ql-block"> 《苦笋帖》是可考的最早的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也是禅茶一味的产物。苦笋与茶的性状,同佛道中人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怀素通过书法充分体现了茶与禅的种种缘分。《苦笋帖》“狂诡”姿态弱,而尽显清逸之态,有古雅淡泊的意趣。</p> 望贤迎驾图 <p class="ql-block"> 南宋 佚名 《望贤迎驾图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此幅人物故事图轴,无作者款印。裱边有清代成亲王永理“宋画望贤迎驾图”题签,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望贤迎驾图轴》描述的是唐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陕西咸阳望贤驿,迎接由蜀归来的太上皇李隆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图中宝盖下李隆基白发黄袍,老态龙钟,正在接见向他叩谒的父老;另一宝盖下的李亨黑须朱袍,陪同接见众多百姓。</p> 高逸图 <p class="ql-block"> 画名“孙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这幅图所描绘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该画作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出了他们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 现存《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只剩四贤。在长卷式的画面上,主体人物是四个封建士大夫分别坐于华丽的毡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p> 赵孟頫 兰石图轴 徐渭 蕉石牡丹图轴 赵孟頫 行书止斋记卷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册 赵孟頫 行书手札册 米芾 行书道祖帖卷 吴越王雷峰塔经卷 赵佶 柳鸦芦雁图 陈洪绶 高士图卷 石涛 睡牛图卷 唐寅 春山伴侣图轴 文徵明 真赏斋图卷 刘珏 草书七言诗卷 王蒙 青卞隐居图轴 丁云鹏 武夷九曲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