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北来凤飞机场往事拾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奇嘴霸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湖北西南边陲,藏着一座名叫来凤的山城小县城。它或许低调,可这片土地上,来凤飞机场的故事,波澜壮阔又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武陵山脉腹地,一座小型简易机场悄然诞生。起初,它由国民政府在当地富商资助下修建,用于物资与人员运送。随着局势变化,国民党军队接管,成了军事调运的关键枢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这座机场在美方支援下扩建。周边数千民工被征用,高峰时达万人。那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民工们仅凭锄头、十字镐、铁锹等简单工具,靠着顽强毅力和决心,人力打夯,石碾碾压跑道。几吨重的石碾,需数十人合力才能拉动。为赶工期,民工日夜奋战,哪怕累到身体难以支撑也咬牙坚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美方援华空军的一个分队进驻来凤机场,分队长史统伯上尉带队升空,拦截轰炸重庆的日军机编队。日军展开报复,将未投完的航弹投向机场和县城。来凤遭遇日军十八次轰炸,场面惨不忍睹。据老人回忆,半边城一带常有躲避不及的行人被炸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心有余悸,不敢从那经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美方军官住在观城坡脚下的几幢别墅,油料库和弹药库设在半山腰。也曾有美方军机在此坠毁,机毁人亡的画面,至今仍刻在一些围观者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方人员驻扎期间,和当地官员、群众相处和睦。他们会抱着当地孩子逗乐,也常接受邀请,和当地富商一同娱乐。他们特别爱吃来凤的“大头菜”,吃面包时都要就着吃,1946年撤离时,每人都带了十斤回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来凤飞机场由人民政府接管,在飞播造林、喷洒农药灭虫、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过改革开放后,因长期闲置,逐渐被当地百姓占用,如今已难寻当年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来,有消息称,这座机场属军产,拟作备用机场,已开始用铁丝网围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来凤飞机场,承载厚重历史。它见证了中美携手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见证了来凤人民的不屈抗争,更见证了来凤人民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这座边陲小城,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是土家族人,1980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便来凤飞机场已没了往日风光,但在来凤人民心中,它永远闪耀,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