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寒假】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202450班贾蔚2025年寒假综合实践

红蜻蜓

指导老师、班主任:智一璇 <p class="ql-block">蛇,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六,属巳,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是智慧、灵活与神秘的化身,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和寓意,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之中。</p> <p class="ql-block">伏羲,三皇之首百王之王,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更是留下了造人的传说,被尊为母神。《帝系谱》载:“伏羲人头蛇身。”有关女娲的记载最初见于屈原《楚辞·天问》,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郭璞注:“女娲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不只是这两位,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也是蛇身,《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p> <p class="ql-block">《山海经》中有多处描述人首蛇身的形象:“自单狐之山至于提山,……其神皆人面蛇身”“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出土于信阳光山县一座春秋早期黄国的国君孟和夫人孟姬的合葬墓中的一对“青玉人首蛇身饰”,显示出古人将蛇与生死相联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蛇象征着追求爱情和幸福,同时,蛇又被人们赋予了知恩善报的意义。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的白蛇,就是为报恩而化成美女配许仙。在中华文化中,蛇常被视为幸运和吉祥的象征,特别是与龟同框亮相时,更是长寿的标志。蛇的脱皮天性甚至被看作重生与更新的寓意,代表生命的轮回与不息。此外,蛇也被视为生殖和财富的象征。蛇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其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无价之宝、才能非凡以及智慧策略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唐诗中对蛇的描写有:唐代诗人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诗句:“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唐代诗人刘禹锡《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踯躅花》诗句:“白蛇初上砌,清蕙复临轩”。唐代诗人李商隐《云中谁寄锦书来》诗句:“山头斩蛇血如雨,一蛇直上天山去”。唐代诗人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诗句:“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唐代诗人李贺《五粒小松歌》诗句:“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p> <p class="ql-block">小学课本中的经典寓言故事《农夫与蛇》这篇课文,告诫我们:坏人永远不会因为你的悲悯而感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谨慎小心,但不要吝惜对好人的帮助;也告诫我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不会改变。善良的人们往往不能被人所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善良有错,只是需要更智慧地对待他人。此外,还有许多有关蛇的故事和寓言,如《鹰和蛇》、《乌鸦和蛇》、《老鼠和蛇》、《父亲和蛇》等等,这些故事和寓言都蕴含深刻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蛇的形象在中国成语中也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蛇”组成的成语很多,如:“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灵蛇之珠”比喻卓越的才能或珍贵的物品。“蛇口蜂针”比喻言辞尖刻,伤人至深。“蛇欲吞象”揭示了贪得无厌,妄图吞并更大的事物的野心。“画蛇添足”则告诫人们做事不要多此一举,以免弄巧成拙。此外,“杯弓蛇影”、“打草惊蛇”、“虎头蛇尾”、“引蛇出洞”、“虚与委蛇”、“佛口蛇心”、“封豕长蛇”、“灵蛇之珠”、“牛鬼蛇神”等也是广为人知的含“蛇”成语,它们在日常交流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成语都体现了蛇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民间有喝雄黄酒、挂艾草的习俗,这背后亦有驱蛇避邪的考量。此外,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在门楣、窗户上张贴五毒剪纸,吃五毒饼,在儿童的肚兜、香囊上绣上五毒图案,以求消灾解毒、祛除病邪。蛇作为五毒之一,常出现在民间的服饰、刺绣、剪纸、年画等艺术形式中。在西北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清明节制作“蛇娃馍”的传统,人们捏出形态各异的蛇馍,或盘曲或昂首,蒸熟后供奉先祖,祈求家族人丁兴旺、福泽绵延。这古老习俗如同一部活历史,承载着先辈对蛇的尊崇与敬畏,代代相传不衰。</p> <p class="ql-block">从浩渺悠远的神话传说,到传颂千古的文艺佳作;从缤纷多彩的民俗文化,到匠心独运的民间技艺,蛇以多元的意象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与变迁,也记录着人们在时光中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灿烂生命的感悟。在岁月长河中,这独特魅力并未随时间黯淡,反而愈发熠熠生辉。走进蛇年新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蛇元素在喜庆氛围里巧妙融入。那精美的蛇形剪纸,贴在窗棂之上,透过日光,将祥瑞的光影投映屋内;灵动的舞蛇表演,穿梭于热闹人群,彩绸翻飞间,唤起人们心底对新年的祈愿与憧憬。孩子们手持蛇形玩偶,嬉笑奔跑,清脆的笑声为新年添一抹童真活力;老人们围坐,讲述着与蛇相关的往昔故事,岁月沉淀的智慧在话语里流淌。蛇年,成为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它承载古老记忆,也孕育崭新希望,激励着人们在新的征程,怀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奔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续写中华文明更绚烂的篇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