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母校回访记

竹下听雨

2025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立春,一早我从开封赶回睢县,应母校校友回访之邀,回睢县高中参加校友回访活动。<br> 九时许我来到睢中老教学楼前,看到曾经在此读书的地方,感慨很多。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老楼满载岁月的痕迹还是原来的模样,而我们已是黄了秋叶, 白了人头,一晃就是五十多年。<br> 我和先到的校友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一起走进老教学楼三楼展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建校初期到近期新校区发展的图片和文字展示。<br> 以前不知道,原来我们的母校是在1940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在河南扶沟县成立的,是河南省七所高中之一。是整个豫东地区唯一的包含初中高中的完中。母校在战火中历经磨难辗转多地,师生历尽艰辛、矢志不移,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输送了大批的知识型人才,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br> 1950年,师生自己动手建起了教学大楼,从此定居于睢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很有幸在1970年至1972年在睢中度过了三年美好的高中时代。<br> 来到展室看到熟悉的老校长、老教师,我们感慨万千,回想起我们年轻时在这里读书,老师是那么年轻、是那么优秀,高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br> 岁月匆匆似流水,曾经熟悉的风景已渐行渐远, 只留下回忆在心头萦绕。<br> 看到老教学楼和钟楼的照片,我对在场的学校领导和校友说,老教学楼是1950年师生自己搬砖,盖起来的具有苏式风格的三层工字楼,也是豫东地区最高的建筑。钟楼是中西合璧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上面挂的铜钟,钟声雄浑厚重,又余音绕耳,悠远绵长。我家在县城里住,在家里就能听到悦耳的钟声,特别是冬季的清晨,天还不亮、万籁俱寂,当大钟敲响的时候,悠扬的钟声在县城的上空飘荡,整个县城的人都能听到,真是声震环宇、无界弗远。只可惜教学大楼安然在,钟楼不知何处去。 看到老师们耄耋之年的照片,我们很是感慨。 王庆一老师是我初中的班主任,记得我上初一时,父亲的油漆工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了我,就对父亲说:我看这孩子聪明伶俐叫他跟我学油漆吧,学个手艺以后也能养家糊口。父母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我跟王老师说了这件事,王老师说,你要好好上学,只有好好上学才能有出息。王老师为此专门到我家去做家访,对我父母说:这个学生贪学,学习成绩好,将来会有出息的,别因为眼下的困难耽误孩子一辈子的前程。父母因此又改变了主意,同意我继续上学,这才有了今天的我。师恩难忘啊。 夏殿敏老师是我的高中班主任,三年高中我们从夏老师那里不光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我们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陈衍壁老师,让我想起上初中时,因是文革时期,上课的时间少,课余的时间多,课余时间我和蔡蕴祥同学就到校办工厂跟着陈老师干活学技术,高中毕业下乡两年后又到睢中校办工厂工作。陈老师教我们车工、钳工等技术,当时在陈老师指导下,我们已经能够做技术性很高的活。<br> 记得睢县电视塔安装时,睢中校办工厂承接了电视塔镀锌的活。睢中校办工厂是个简陋的小工厂,给电视塔镀锌要从零开始,要建造起重机、电镀槽等。陈老师把建造起重机也就是小行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当时就是一个毛头小伙,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我到南关机械厂参观他们的大行车,然后按照大行车的样子画一个小行车,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建成了这架小行车,为完成电视塔镀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作品。<br> 李绍虞老师高中时教我们化学,在校办工厂时指导我们电解食盐水制烧碱、做肥皂。 夏纯良老师教过我们数学,当时只知道夏老师是大城市来的,年轻漂亮,风度翩翩、气质高雅,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令我们肃然起敬。 参观时遇见了专程从外地赶来的59级初中毕业生张恒勋老校友,他是外县人,在睢中59年初中毕业,现在80多岁了。他跟我们说,他多年来一直要求入党,未能如愿。但老校友矢志不移、初心不改,坚持入党的信念不变,最终在80多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他是一个具有两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感到很光荣。 来到曾经上课的教室里,坐在曾经坐过的老课桌前,让我想起了徐西珍老师的数学课。那时候教室里设备简陋,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夏日的教室里闷热难耐,枯糙的数学公式推导课让人昏昏欲睡。徐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常常把生活中的歇后语应用到课堂上。当公式推到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的时候,他就说:买个烧鸡不吃,你思思想想,同学们一听到烧鸡,精神头立刻就来了,当公式推到要出结果的时候,他会说:买个鏊子没腿,专等着嘞,因为有鏊子就能吃烙馍。在那个红薯面窝窝头外加瓜菜带的年代,家家户户都生活困难,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烧鸡的,可以想象一只肥硕的烧鸡外加香喷喷的烙馍,哈喇子都流下来了,你还瞌睡吗?一堂枯糙的公式推导课,能让你听的津津有味。我当年的学习成绩好,都是得益于老师倾情耐心的教诲。感谢老师啊。<br> 假如能时光倒流五十年,我愿回到那青葱的学生时代,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参观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离开校史馆。我们心中怀念母校,怀念老师,愿逝去的老师在天堂安息,愿健在的老师健康长寿,愿母校未来更加辉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子,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