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芬是我学生,教她时我刚参加工作,她是补习生,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很会照顾人,常帮我去食堂买饭打水、排队买票等,还把从家里带去的零食分享给我,她还常常约上室友跟我一起煮饭吃,因此课堂外我俩成了朋友。</p> <p class="ql-block">芬毕业考学未能如愿便开始跟父親学做生意,一个花季少女天天早出晚归守着一个小小的烟摊,开始三分五分的赚自己的生活费,换个人可能会耐不住那份枯燥和寂寞,但她却做得有嗞有味、有声有色。买烟不想下车的她就送到车窗去,熟客光顾便立马递上需要的牌子,进货时对老人需要的经济实惠心知肚明,如果遇到大人不知道价格上调仍按原价叫小孩买烟,芬也照样卖,她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让客人误会。如遇刁蛮顾客她不仅据理力争还会严加斥责,对小偷小摸行为更是绝不软手。</p> <p class="ql-block">芬的烟摊虽小但地段好,南来北往的客人多,除了买烟的,来问路的咨询问题的也不少,“车站怎么走?”、“几点了”、“政府在哪?”……芬都会不厌其烦予以指点和解答,对有困难的能帮就帮,对需要拿主意的能拿就拿,对相邻商铺能支持就支持,邻里和睦共同致富的理念在她的影响下在她附近的商铺开始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芬的小摊也在原来单一卖烟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许多相关商品,比如火柴、打火机、腊烛、纸巾、公用电话等等,小摊空间小慢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芬也从青春少女嫁为人妇,餐桌上的饭菜也从温饱到了讲究营养和口感,“鱼香肉丝”、“回锅肉”、“麻辣鱼”等是我常能蹭到的家常饭菜。在我俩无边无际的闲聊中,芬萌发了做大做强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好发展,芬另选地址开了一家在当地颇有影响、有一定规模的副食批发部,原小摊则亲情让送给她小姑子打理。</p> <p class="ql-block">那时副食分为大副食和小副食,大副食主要是指烟酒糖茶,小副食主要是休闲食品和小朋友零食,芬经营的是大副食批发,三天两头就要去重庆主城进一大车货回家,为了降低成本,除了必要的请车等开支,其它的工作都是芬和她老公亲力亲为,芬主要负责对接客户、会计、出纳、营业员等工作,芬老公负责发货、搬运、保安、保洁等,至少八个人的工作量都是她夫妻俩合力完成。经营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听她说有一次进货途中遭人暗算,对方为了吃诈便伙同相关人员以检查专卖烟酒为名强行拦车,欲将一大车货扣下,芬和她老公跟对方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围追堵截的谍战大片,最终用他们的机智勇敢化险为夷。还有一次半夜三更一伙强盗用铁棍敲开她门市部的卷帘门正欲进门行窃,被惊醒的芬老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推出并关上闸门,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听说后都后怕不已。经营过程中芬还多次遇到假借各种执法检查之名前来找茬的人,芬身正不怕影斜,宁愿让利给老百姓,对歪风邪气也决不惯着。每月上百万的现金流量,每天超负荷的辛苦劳作,夫妻俩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每当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夜色早已等侯着迎接二人。</p> <p class="ql-block">做批发虽然利润薄但销量大,所以收入方面也没亏待他们,加上她俩诚信经营,不卖假货,肯帮忙,深得广大客户认可和喜爰,芬和我聊天中满满的成就感常常溢于言表。芬有商人的精明但没有商人的唯利是图,同行的丽借两条烟,华需一件酒,蓉要带些货,芬都毫不犹豫答应,她对亲朋好友包括我也常常施以援手,还帮我开过副食店,我还是她儿子干妈,时至今日我俩仍初心未老友情健在。</p> <p class="ql-block">我学生芬四十多年来用真诚、汗水和智慧换得了万贯家业,拥有多幢独立住房、别墅和门面,是个德才兼备的成功商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