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5日,也就是腊月廿六,正值人们沉浸在欢度春节的喜忙之中,一则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街的喜讯传遍邯郸市的大街小巷,使邯郸人大有喜上加喜的喜悦之感。笔者作为一名邯郸人,自然也是随众而乐,想去先睹为快。然而,捷足先蹬者比比皆是。一时间,万民空巷,齐聚邯郸市重点打造的这一文旅新地表亮眼景区。邯郸道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游人如织,拥挤不堪。开街的前十多天里,日日从早到晚,整街爆满,盛况空前,每每移步,个个都是蠕蠕而动。为了避免遭受拥堵之苦,笔者选择了节后上班的正月初八去游览邯郸道,但依然是人潮如流,熙来攘往,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至学步桥,纵贯人民路与丛台路两条主干道,南北长约2、1公里。这条街曾是邯郸老城区的一条重要中心街道,在这条名为串城街的狭窄街道上,散落着战国时期赵国的许多历史遗址和遗迹。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条街一直按原貌保存了下来,老旧的房舍屋宇和窄窄的老式街道建筑与蓬勃建设的大邯郸相比,凸显着巨大的落差与迥异。笔者曾多次走过这条记载着赵国辉煌的历史老街,深感除了对着遗迹可凭吊和缅怀邯郸先人创建的赵国150多年伟大基业外,便感到此街的落伍与破败,一股往事越千年的五味杂陈之念立涌心头。</p> <p class="ql-block"> 笔者游览邯郸道的2月5日,天气延续了邯郸全冬无雪的晴空丽日。初春的太阳光线如缕,光芒四射,光焰耀目。虽然仍是乍暖还寒,且有凛冽之感,但灿烂阳光毫无吝啬的普洒,使得刚刚修葺一新的邯郸道如同涂上了一层太阳的金色。使得原本崭新的万千物品更加光泽饱满,光鲜靓丽,光洁嫣然,熠熠生辉。鳞次栉比的千姿百态大屋小舍和数不清的玲珑商品在阳光的映照下,彰显出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光彩。这种脱胎换骨、破茧蝶变的旧貌换新颜,是修旧不毁旧的灵魂使然,去除的仅是色彩的灰暗,展示的却是光彩的鲜艳与工程的伟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融合,谱写了邯郸道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邯郸道的南大门。此门为带有垛口的城墙体建筑,门墙上方为两重檐中式建筑,下方为半月形的拱门直通邯郸道。整个墙门显得厚重与巍峨。在门洞的上方写有“邯郸”两个大字。邯郸作为一座城市的名子三千多年而未改,并作为汉字只用于邯郸做地名,且是赵国的都城,仅此便是邯郸人的骄傲,也是外地游人的一大探索兴致。</p> <p class="ql-block"> 进门不远处,在邯郸道的西侧,便是闻名遐迩的“回车巷”。这条东西向的小巷,长约有75米,宽约4米左右(最窄处仅有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位于战国时赵国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邯郸道)。两千多年前,赵国上卿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在此主动为官位低于自己的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回车巷”。由此演绎出了居功自恃而最终觉醒的廉颇老将“负荆请罪”的感人故事,使蔺相如与廉颇成为刎颈之交。也使二人成为一文一武的赵国栋梁。京剧《将相和》便将此故事演唱的家喻户晓“。回车巷”的故事告知后人,合则国兴,分则国败。团结一致,不起内讧,方能国强民安。</p> <p class="ql-block"> 在邯郸道南段东侧,有一处精致的“邯郸行宫”。此行宫为清代建筑,建于光绪27年(1901年),距今已有120多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回銮。邯郸行宫为慈禧所建行宫之一。行宫为典型的北方复式四合院,前后南北两院,坐北朝南。前院接受朝拜、奏请、议事,后院房前屋后栽植腊梅等花卉,环境幽静,所有建筑古色古香,为休憩之处。规模虽小,但极具皇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再向北行,在邯郸道的西侧,便是象征着邯郸悠久历史文化的“邯山书院”。书院的院落虽不大,但处处透着书香气。给人一种千忙万累到此便想平心静气坐下来读书阅籍之感。这是邯郸人的书卷之魂,精神家园。也是铭刻在书生文人骨子里的高尚处所和心灵寄托之地。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馨香。</p> <p class="ql-block"> 穿过熙攘的人群,一块硕大的和氏璧矗立在邯郸道的中央。成语“完璧归赵”讲述的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冒死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两千多年来,和氏璧一直是邯郸人心目中珍宝中的珍宝。思念之情代代相传,挥之不去。将其夸张性地立在邯郸道中央,是邯郸人对𡕷古珍宝的一种怀念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 过街天桥位于邯郸道的中段。刚刚落成于宽阔的人民路上。它钢筋铁骨,谡谡挺立,身披一袭红色外衣,似一道彩虹飞架在最豪迈的人民路上。多条电梯将游人送上送下,使人行在其上,极目远眺,视野大开,心旷神怡。这是现代桥梁建筑先进工艺的综合体现。当代文明与古风古韵在此交汇,奏响了“三千年邯郸等您来”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跨过天桥,进入邯郸道的北段。北段主要为商贸区,但也在邯郸道的东侧嵌入了“丛台广场”、“丛台公园”、“成语文化体验馆”等极具赵国风韵的典型建筑。丛台公园里的丛台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检阅兵马的地方。也是赵国鼎盛时期的显著标志。此地对赵国北抵匈奴、西战秦国、立志扩疆拓土都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 邯郸是成语之乡。约有1500多条成语出自邯郸,成语之多𣎴仅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而且条条成语大都与春秋战国时的战事和典型战例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较量、疆域纷争有关。这是那个时代七雄争霸天下的语言结晶和典故概括的集大成。是血与火浇铸而成,是矛与剑拼杀而成,是智与谋精炼而成。“成语文化体验馆”全面阐释了每条成语的精华,使游人仿佛读懂了一本上下三千年的邯郸史。</p> <p class="ql-block"> 通观邯郸道,除了笔者所看到的一些典型景观外,还有密密匝匝的酒肆、饭馆、茶室、衣坊、帽间等数不清的小店小铺,售卖着多种多样的吃、喝、穿、戴、玩商品,店主的叫卖声与游人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一片鼎沸,热闹非凡。形成了一条人间烟火味颇浓的市井之道。</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8日写于邯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