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号称“北极圈之门”,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山峦起伏,森林密布,北大西洋暖流被山脉阻挡于此,常年绿草茵茵,空气湿润,树木青翠,湖泊山泉星罗棋布,靠近北极,却冬天不冷,最低温度很少达到零下15摄氏度。夏天不热,最高温度很少超过25摄氏度。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暖上许多,温带阔叶林气候,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峡湾环绕城市中心,水量丰沛的尼德河穿城而过……这里就是是挪威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 尼德河大桥和两岸密集的房屋。 街边随处可见,不知是否能够食用的菌类。 广阔的峡湾和嶙峋的岩石。 参加游行集会的少年。 靠近中心广场的塔楼。 蓝天白云和尼德河辉映。 古老的街道。 街边的民居。 挪威科技大学的学生公寓。 路旁的商店。 房后的蒲公英。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位于挪威西海岸中部,尼德河与特隆赫姆峡湾的交合处,人口15万。虽然人口不多,人气十分兴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当地人讲究自己的生活,每逢传统节日,女人穿上下摆肥大宽敞花色鲜艳的大裙子,男人穿上瘦小的颜色多为紫红色的紧身上衣和马甲,下身则是几乎贴肉的紧腿裤等等民族服装。市中心总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冬天的商场内,咖啡屋,坐满了谈笑风生的男女老少,夏天的街边凉棚下,店铺的窗前,更是不见灯光点点,不见太阳落山,乐曲笑声回荡在市区各条小巷。若逢节假日或者店铺开张等有故事的日子,街头演出,户外集市等等,充斥了整个中心城区。</p> 市中心的商场内。 高中学生成人礼后的游行。 挪威国内的足球联赛。 尼德罗斯大教堂,俗称绿顶教堂。 落叶静静地覆盖了这条街。 一处小教堂。 雪后的原野。 联排别墅。 如果将在这里居住的时间累计起来,我至少在特隆赫姆生活近三年的时间,即便是名副其实的异国他乡,可是实实在在地说,我很喜欢特隆赫姆。如果按居住时间计算,和国内北京、辽宁比起来,也可以称作是“第三故乡”。 <p class="ql-block">春末夏初,午夜0点左右,作者在寓所外面的凉台上。</p> 路边的蒿草。 依山而建的民居。 高层建筑,在这里很少见。 尼德河岸边的草坪和甬道。 十字路口。 我喜欢这里:春天家家户户门前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小花,山脚下葱茏茂盛的蕨菜和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夏天小山沟里汩汩流淌哗哗作响的山泉;秋天大小湖泊旁飞来飞去落在身边的百鸟;冬天连绵不断一场接一场的大雪和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滑雪场……停留在头上的鸽子,峡湾岸边的木屋,驶入深海悠然垂钓的游艇,无人修剪却葳蕤厚绿的草坪…… 路边的石头房。 从市中心广场走来。 奥斯旺幼儿园。 人行过街天桥,桥下是E6高速公路。 挪威科技大学的一处热源厂。 路边的紫红色单体别墅。 市中心的户外茶座。 雪野中的联排别墅。 寓所外面阳台上被大雪覆盖的藤椅。 路边的白色单体别墅。 大雪覆盖下的木板院墙。 挪威的森林。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轰轰烈烈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97年,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约995年—约1000年在位)创建了此城。该市原名尼德罗斯(由尼德河而得名),曾是挪威的第一个都城。由于历代国王都在此加冕,所以市名后来改为特隆赫姆。挪威语“特隆”意为“王位、加冕”,“赫姆”意为“家”,合在一起就是加冕之地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国名挪威,意思是通往北方之路。</p><p class="ql-block">本文题目《通向北方路上的加冕之地》,源自于此。</p> 挪威科技大学新建的学生公寓。 小学生们乘坐大巴车去郊游。 寓所阳台上的雪。 雪后的民居院落。 小学生们在雪地上玩耍。 站在尼德河大桥上,可以看到电视塔和白房子。 为改善环境而游行示威的人们。 从挪威科技大学主楼,下行至奥拉夫医院,走过尼德河大桥,抬头望见绿顶教堂尖塔,之后漫步在特隆赫姆主城区,细细品味这座千年古城。 上图为挪威科技大学主楼。<div>下图为挪威科技大学主楼通往市区的道路。</div> 主城区以外的麦田。 标准足球场分布在市区各个地方。 远眺尼德河和绿顶教堂。 山坡上的住宅。 沐浴在晚霞中的挪威科技大学主楼。 教堂尖顶。 随处可见的挪威国旗,其中红白蓝三色象征自由与独立。<br>由于挪威曾受丹麦统治,所以国旗上的十字源自丹麦国旗的十字图案。丹麦是最早将基督教十字架画入国旗的国家,所以,直到今天,北欧各国也均用十字旗帜。<br>说句题外话,当今世界,变化无常,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总统特朗普,要将格陵兰岛并入美国的觊觎之心,给丹麦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时时的阵阵的忐忑与惶恐,完全没有了当年殖民北欧时得荣耀和高傲。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br> 5月17日,挪威国庆节,手持挪威国旗参加游行的少年儿童。 克里斯蒂安腾堡垒区域内,飘扬着挪威的蓝十字红色国旗。 挪威科技大学学生区的图书馆。 峡湾海滨清澈的海水。 度假时居住的小木屋。 市区大部分土地都是这样的绿地。 市区内路边的房屋。 秋天的特隆赫姆街道。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因为靠近挪威北部,临近北极圈,属于北极地带,所以是有极昼和极夜天象的。按我们国内的二十四节气说话,春分之后,白昼越来越长,越来越久,到夏至前后,基本没有黑夜,即使太阳落下,但是天色依然很亮,而且转眼间,太阳又慢慢升起。极昼时节,人们晚上睡觉要用专门的遮光窗帘挡住户外的亮光,才能安然入睡。秋分以后天黑得越来越早,到冬至前后,基本下午14时之后,天就逐渐直至完全黑下来。人们在黑夜中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了。</p> 极夜时节,下午的天空。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极光”!</p> 冬季极夜的季节,刚到下午,天色已经暗下来。 极昼时节夜里23时左右的天空。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的墓地一般都在教堂附近,距离居民区和市区都不远。当地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把生死看得很淡,笃信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所以并不忌讳墓地。这里的墓地同时也是公园,有供人们休息的长椅,经常可以看到坐在长椅上的老人和地下的亲人朋友对话的情景。</p> 尼德罗斯教堂外面。 随处可见的户外冰场。 位于峡湾岸边的石油公司研究所。 挪威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左上图为放风了的蕨菜。<div>右上图为商家门前的红叶树。</div><div>下图为奔腾的尼德河。</div>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贝母云,学名叫极地平流层云,据说是比极光还要罕见的极地气候现象。肉眼所见要比照片的色彩更有层次感。</p> 市中心广场,也叫国王广场。 徜徉在特隆赫姆市中心不算很宽,但是写满了久远和沧桑的街道上,从哪个方向都会走到一处广场,这个广场处于两条主要大街,国王街和僧侣街的交汇点。在广场可以看到方位的简写:NVS & Oslash;(挪威文北西南东)。在四个方位字母的正中耸立着一个八角形的石柱,奥拉夫一世纪念柱,柱塔顶端,手持宝剑和神灯的奥拉夫一世雕像,顶风冒雪守卫着脚下的土地和人民。<div>其实这位海盗国王于995年从英国渡海来此,目的在于争夺挪威的王位,它也是使这一带人民崇奉基督教的人。</div> 不同角度的广场中心石柱,石柱顶端是奥拉夫一世的雕像。 树下的落叶。 街边小店。 遍布市区的葱茏繁茂的绿地。 老城桥,这座始建于1681年的吊桥,在1861年又进行了重建,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老城桥连接了东西两岸的居民区和老城区,站在桥上向两边望去,两岸五颜六色的木屋被深入河中的柱脚支撑,排成了极具特隆赫姆特色的水上联排木屋景观,这些房屋位于河流附近,没有居住区,只有办公室。这些木制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没有燃气连接,不能动用明火,因为任何用火都可能导致火灾。 走在老城桥上。 站在老城桥上,看两岸色彩纷呈的木屋。 克里斯蒂安腾堡垒,就是我们到这里便可以看到的白房子。这是建于1676—1682年的军事要塞,有碉堡和城墙,以及大炮。登上要塞区域,仍然可见鳞次栉比的炮台和堡垒,曲折婉转的堑壕和通道。1718年,挪威在这里曾经与瑞典激战,取得了胜利。二战期间抵抗德军时的士兵都在这里被行刑,周围都是他们的纪念碑! 克里斯蒂安腾城堡,俗称白房子。 <p class="ql-block">城堡区域内的防守掩体。</p> 白房子下的壕堑门楣。 白房子区域内的地下设施。 <p class="ql-block">防御大炮。</p> 从不同角度看白房子。 进入城堡的大门。 从城堡的山坡上眺望市区。 如果说这个城市不像官方广告所称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城市”的话,至少也可以说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人感到非常惬意,其城市布局让人感到十分合理:商业机构与历史文化性的建筑很和谐地构成了繁荣、秀美的市区风貌,而那些地方性的工业部门则被点缀在市郊的翠绿之中。 流经市区的尼德河。 特隆赫姆还是全挪威的教育中心、技术中心和药物研究中心,被华人誉为挪威清华的,享誉欧洲的挪威科技大学遍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有30,000名学生在此接受教育。 挪威科技大学主楼。 这座城市最早是富有的拉德伯爵家族的住宅区。拉德伯爵哈康•西戈森当年就是以这片富饶的土地为基地统治着挪威,直到995年死于奥拉夫•特利格瓦森的追杀。而后者(即奥拉夫一世)在两年以后在此地建立了“特隆赫姆郡的贸易城”,后改名为“尼德罗斯”(由“尼德河”而得名),其城内的大教堂至今仍沿用着这个名称,不过大部分当地居民仍习惯地称这座城市为特隆赫姆。 城市不大,但是参加各种诉求的游行集会是家常便饭。 在特隆赫姆夏季随时光临的阵雨中漫步市区,享受这里的舒适与和谐。小镇安静而舒缓,建筑风格各异,色彩鲜明亮丽。不过,由于游客众多,城市有时会显得有些嘈杂。<br>向峡湾方向慢慢走缓缓行,火车站、游艇码头、大型超市、警察局、Pirbadet水乐园、巴克兰德大街等各色地标<br>也会先后被经过。 游船码头。 美食节期间的业余商贩,平日里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 音乐厅休息室的便餐。 水上乐园(游泳馆)的场景。 从市中心向南远眺,特隆赫姆电视塔一定会映入眼帘,步行到此,有半小时应该没问题,可以登顶,上面有一个旋转餐厅,餐厅内陈设极具当地古时候的风情,坐在餐桌旁,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电视塔下的草坪。 从电视塔上俯瞰市区。 特隆赫姆电视塔。 从电视塔上俯瞰市区。 电视塔下。 十四世纪时特隆赫姆曾一度为挪威首都。与挪威各港市和瑞典有铁路相通,海运发达,有现代化油港和商港。 从电视塔上俯瞰市区。 雨后彩虹。 穿越维度,穿越北方,穿越国家,穿越历史的小路…… 入夜,城市的灯光都被点亮,暖暖的光晕,像在等待归家的人。而当阳光驱散夜色,多彩的森林和富有特色的建筑让特隆赫姆的每一个季节都充满不同且无穷的魅力。<br>特隆赫姆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和自然美景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无论是科技迷还是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