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唐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景教,作为中世纪早期在亚洲西部兴起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正是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传入中国,开启了它在中国的传播历程。</p><p class="ql-block">景教的传入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密切相关。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是景教传播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在波斯一带经商时信奉了景教,并在行商过程中将景教带入了新疆地区。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疆的和田、若羌、焉耆、吐鲁番等地,都曾发现过粟特人聚居的踪迹,这些地区也因此成为景教早期传播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唐代的宗教政策为景教的传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景教传教士阿罗本抵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并被允许在长安建立教堂,即“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此后,景教在唐朝的传播逐渐扩大,形成了“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景教传入中国后,并未孤立存在,而是与当地的佛教、道教等宗教和谐共存、交流互动。这种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不仅体现了唐代宗教政策的宽容与包容,也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开放与多元。通过丝绸之路,景教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p class="ql-block"> 概 述 </p><p class="ql-block">一、景教源起: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叙利亚古代文物《文明的眼睛》展览</p><p class="ql-block">二、1.寻访陆上丝路唐、元代景教寺院遗址:西安(大秦碑)→兰州→武威(白塔寺)→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景教壁画)→哈密→吐鲁番(葡萄桃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奇台县(唐朝墩)→乌鲁木齐。全程25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2.洛阳:(隋唐洛阳定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大秦景教流行本经》经幢</p><p class="ql-block">龙门西山红石沟北崖的景教墓瘗。</p><p class="ql-block"> 3.景教在开封中原一带的千年发展和衰落。</p><p class="ql-block">三、唐代大秦景教传入中华大地(7世纪~10世纪)后具有哪些深刻的社会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2025年禧年,那红色背景下的宣传海报,它如同火焰般炽热,燃烧着人们对禧年的热情。做个“希望朝圣者,勇敢踏上朝圣之路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带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汇聚在一起,共同迎接这个充满意义的禧年。</p> <p class="ql-block">《神学辞典》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9年6月</p> <p class="ql-block">在《神学辞典》228条目:奈斯多利派又译聂斯托利派Nesrcrianism名词解释。在636年有叙利亚景教士阿罗本Alopen抵长安传教,从七世纪到十世纪约四个世纪发展可观的景教团体。</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闻悉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有叙利亚古代文物展《文明的眼睛》展览,专程前往了解中叙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我专程来南京城墙博物馆,哇,那座现代风格的大楼,宛如一位智者,沉稳而庄重。在这里有叙利亚《文明的眼睛》古代文物展,讲叙中叙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我着重关注其中唐,元代叙利亚早期基督教的景教文物展览。那些文物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唐代景教的传入中华大地认知之门。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丰富我的精神文化视野。</p> <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南京城墙博物馆,一场名为《文明的眼睛》的叙利亚文物展览正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叙利亚与中国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而我,也在这场展览中,开始初识唐代景教传入中华大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百件文物叙述叙利亚万年历史”,这个展览让我对景教有了更深的了解。叙利亚是景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那些叙利亚古代文物仿佛是景教历史的缩影,它们见证了景教的发展与传播。通过丝路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将景教带到了中华大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史记·大宛列传》载:“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p><p class="ql-block">2世纪末,叙利亚著名作家巴尔特萨纳曾描述过中国的社会风貌:“在产丝之国(即中国),法律禁止谋杀、卖淫、盗劫……”</p><p class="ql-block">后来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曾先后派出十多个使团来到唐朝的长安城。</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中,对话两国间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景教正是沿着这条纽带,从西方来到了中国。在唐代,随着两国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景教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它像是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当时的中国,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对于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与包容。景教的到来,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它带来了新的宗教仪式、新的音乐、新的绘画艺术,这些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中国也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影响着景教的发展,使景教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展柜里,丝绸织物展品静静地陈列着。这是叙利亚出土丝绸残片,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记忆这些丝绸织物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足迹,也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叙利亚出土的中国瓷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瓷器:在8世纪中叶,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因瓷器而变变得更加密切,延至宋,元,明三代。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展柜里,丝绸织物展品静静地陈列着。这是叙利亚出土丝绸残片,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记忆这些丝绸织物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足迹,也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以景教为主题的叙利亚出土文物展品专柜吸引了我。展示了三件出土文物,中间是《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左下角是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右下角是十字架,接下来三个文物逐一说明下。景教通过丝绸之路的传入,逐渐被中国人所了解。景教传入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叙利亚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艺术形式等,也随着景教的传入,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之中。那些古文物仿佛在向我讲述着叙利亚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景教</p><p class="ql-block">NESTORIANISM</p><p class="ql-block">景教在唐代又称“大秦景教”,起源于古叙利亚地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p><p class="ql-block">唐贞观九年(635年),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波斯一路来到长安,景教由此在中国传播。唐朝早中期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景教得以迅速发展,持续时间从七世纪到十世纪约四个世纪之久。会昌教难之后,景教从内地转向边疆地区发展。元朝建立后,景教再度进入中原地区,并向南北各地扩展,当时的大都(今北京)、泉州分别成为北方、南方的景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p> <p class="ql-block">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复制品的一部分内容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本《诗篇》出土于吐鲁番北区85窟,白麻纸质地,泛黄纸质保存良好。它见证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唐代,随着景教的传入,这本《诗篇》也来到了中国。它被翻译成中文,被中国的信徒们传颂。那些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景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它不仅是宗教文化的传承,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中国与叙利亚之间,因为景教的传播,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文化联系。</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时期</p><p class="ql-block">公元395-635年</p><p class="ql-block">阿勒颇省内遗址出土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秦,即东罗马帝国。</p><p class="ql-block">景教,是唐朝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p><p class="ql-block">景教起源于叙利亚。</p><p class="ql-block">聂斯脱利派于公元428-431年创立,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p><p class="ql-block">聂斯脱利派与当时作为东罗马国教的基督教正统派分裂后,逐渐向东传播,流行于西亚、中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时期</p><p class="ql-block">公元395-635年</p><p class="ql-block">阿勒颇省内遗址出土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p><p class="ql-block">《汉书•西域传》卷九六:乌弋山离国……西与离轩、条支接。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p><p class="ql-block">自条支乘水西行丶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p> <p class="ql-block">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p><p class="ql-block">《汉书•西域传》卷八八</p><p class="ql-block">其条支丶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泽贡献</p><p class="ql-block">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围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道通陆道。土地暑湿,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甕。</p> <p class="ql-block">结语部分强调文化交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共同参与构建共享未来。景教传入中国,是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在唐代,中国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了景教,让景教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而景教文化的传入,也让中国更加开放地接纳外来文化。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像唐代的中国人一样,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概述中的第一部分景教的源起:于2024年到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叙利亚在中国100多件文物《文明的眼睛》展览,认识中叙两国文化文流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寻访陆上丝路的景教遗址(待续)</p> <p class="ql-block">邀请信</p> <p class="ql-block">做个希望的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陆上丝路</p> <p class="ql-block">走陆上丝路,朝心中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