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村东头住着一位王奶奶,听村里老辈人说,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强人。故事得从头说起:解放初期,山东等关内的人们生活很艰难。赶上灾年,连饭都吃不饱,只能靠野菜、红薯充饥。王奶奶当时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三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的。于是,王奶奶不顾家人的反对,一个20多岁的小脚女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闯关东之路。</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路上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就这样,王奶奶带着孩子来到了听说可以吃饱饭的北大荒。经老乡介绍,王奶奶在一个偏僻的村子落了脚,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了。北大荒人烟稀少,再加上队长是前些年来的老乡,看着一个小脚女人敢带着三个孩子闯关东,心里着实佩服。就答应了王奶奶落户的事儿,并在安排生产劳动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就这样,王奶奶在北大荒安家落户了。王奶奶起初住在老乡家的北炕,两家八口人挤在两间小草房里,生活上有很多的不便。转过年开春,王奶奶和队队长说明了此事,队长告诉以前五把户留下一个马架子房,收拾收拾还能住人,如果王奶奶不嫌弃就可以住。王奶奶爽快的同意了。队长安排王奶奶的房东帮着扒炕、抹墙,收拾了一下。几天后,王奶奶一家就搬到了马架子,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王奶奶很高兴。王奶奶勤快、能干,什么农活一学就会。到了秋天,老乡帮王奶奶备了过冬的烧柴。队长考虑王奶奶的实际情况,又多分给她一车豆秆。冬天到了,那一年冬天特别的冷,夜里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往年冬天和老乡住在一起,烧的多人又多,也没觉得咋冷。可如今着实感受到了冰天雪地北大荒是什么滋味了。屋里圈不住热气,到夜里九点多以后,屋子就感觉凉了。看着熟睡的孩子,再想想越来越少的柴火垛,王奶奶心急,总得想出个解决的办法来。第二天收工回来,王奶奶看到村头不远有一片站杆的玉米地。回家做饭,吃完饭让孩子收拾,自己拿着镰刀和绳子来到玉米地割玉米秆。由于雪地滑,加上小脚有时站不稳就摔倒了,王奶奶笑了笑爬起来继续割,赶在天黑前背回一大捆玉米秆儿。晚上九点以后,实在冷了就烧玉米杆儿给孩子取暖。就这样,王奶奶一家熬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p><p class="ql-block"> 因为王奶奶一个人挣工分,除了口粮钱就开不回啥钱了,生活还是很艰苦。但是看着孩子们能吃饱饭有学上,王奶奶心里也就知足的。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也就有了奔头。老乡和队长看着王奶奶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不容易,就给王奶奶介绍丧偶或光棍,叫她再成个家,好帮她一起养孩子。但是,都被王奶奶婉言谢绝了。王奶奶不是不想再找个人帮帮自己,一想婚后就得再生孩子,前一窝后一块儿的就更难了。关键是怕委屈了自己带来的三个孩子,再说心里还装着杳无音信的丈夫,所以就没再找人。为这事还得罪了队里的光棍儿李四。一天,儿子哭着跑回家,告诉王奶奶,李四儿说我是没有爹的野种,还说你和队长有一腿。王奶奶听了,气得在家里拿一把镰刀就去找你四儿。李四看见王奶奶,吓得扭头就跑。王奶奶破口大骂,你这个有娘养的没娘教育的玩意,我们是清白的。侮辱我和队长,</p><p class="ql-block">我非得砍死你不可。后来,路人前来阻止了王奶奶,李四吓得早都跑得无影无踪了。从此,村里的人再也没有敢欺负王奶奶孤儿寡母了。</p><p class="ql-block"> 一恍几年过去了,王奶奶的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大儿子快小学毕业了,老二上三年级,小女儿也入学了。王奶奶白天一边在生产队干活,一边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晚上就给孩子做鞋。王奶奶做一手好针线活,村里人都夸她。因为穷,孩子长这么大还没有穿过买的鞋呢。生活再苦再难,王奶奶从没在孩子面前掉过一滴眼泪,她不在孩子面前哭因为她清楚地知道</p><p class="ql-block">母为子刚,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给孩子做榜样。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王奶奶家养了几只鸡,下蛋换个柴米油盐的零用钱儿。每年还养一头猪,年底卖了给孩子换身儿新衣服,买些年货,余下的钱就都得攒起来,已备家里急用。转过年,大儿子小学毕业了。村儿里没有初中,要上初中就得到公社中学就读。王奶奶叫大儿子考初中,再苦再累也要供他上学。自己在旧社会读过两年私塾,知道一个人没有文化不行。可大儿子说什么也不再上学了。他要帮助母亲扛起家庭的重担,不能让母亲太辛苦,要和母亲一起</p><p class="ql-block">劳动,供弟弟妹妹上学。王奶奶看着大儿子主意已定,拗不过他,也只好同意了。暑假过后,15岁的大儿子就和王奶奶一起在生产队劳动了。那年年底,由于两个人挣工分儿,除了口粮钱和往来账,还能开回些钱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王奶奶眼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一家四口挤在一铺炕上也不方便,就开始筹划盖房子的事儿。两年后,王奶奶把拉马架扒子,盖起了两间大草房。搬家那天,王奶奶摆了酒菜招待邻居乡亲们,感谢大家这些年来对她一家的无私帮助!这天晚上,王奶奶久久不能入睡。等孩子们都睡着了,一个人来到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把这些年来积压在心中的苦水都释放出来。王奶奶对着苍天问丈夫,你已经走了十多年了,如今仍然杳无音信,你还在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面……</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年,王奶奶的大儿子成家了,她也如愿抱上了孙子。老二初中毕业到煤城工作,在那儿成家立业了。小女儿几天后就要嫁到省城。就在小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外人走后,王奶奶把三个孩子叫到身边,告诉孩子你们的父亲没有死,解放前跟随老蒋跑到台湾,至今杳无音信。之所以没有告诉你们,是因为前几年你们还小,等渐渐长大了,想告诉你们时时候,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万一让人知道你们有一个和蒋介石跑到台湾的父亲,那我们就成了专政的对象,可就惨了。孩子们一声不出的听着母亲讲,只是频频点头。现在他们才知道,母亲年轻时不嫁人的原因了,三个孩子抱着母亲一起痛哭起来……</p><p class="ql-block"> 进入80年代后期,两岸的关系逐渐缓和了,后来两岸实行了“三通”,王奶奶的老伴儿才和老家联系上,最后才联系到王奶奶一家的。已经耄耋之年的王奶奶,得知老伴儿还健在时,悲喜交加,老泪纵横。儿女们也盼着能见父亲一面,后来得知父亲的身体不太好,那边的家人担心旅途劳顿等原因,就没有回来。打那以后,王奶奶的老伴儿每年都给她寄500美金,兑换成人民币大约4000元左右。儿子儿媳孝顺,想法用父亲寄来的钱给母亲买好吃的,让老人安度晚年。五年后,王奶奶的老伴儿不再寄钱来了,王奶奶知道老伴儿已经不在人世了。从此,王奶奶的精神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两只眼睛都得了白内障,几乎看不见东西了。一年后,这位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闯关东,凭借一己之力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的王奶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95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