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文提到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闽南文化的富集区,是国家文旅部评定的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独特、传承之久远,欲知其详,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必须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在泉州市侨乡体育馆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泉州目前拥有五项世界级非遗项目,3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泉州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反映了泉州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这些项目不仅在当地有着极大影响力,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区展出的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荟萃了泉州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非遗馆。这里有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和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楼展示的主题为“物华之美,民间瑰宝”。主要是传统的美术项目。有石雕、木雕、纸织画、刻纸、木偶头雕刻、彩扎、纸扎、花灯、妆糕人、无骨灯笼和布雕画等。各个种类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历程和制作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石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刻纸作品(北方叫剪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木偶头雕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木偶头雕刻工艺程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彩扎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扎是在纸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工艺。以篾骨纸裱、丝绸为主。辅以表面彩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纸扎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花灯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妆糕人作品(就是北方的捏面人,妆糕是用米粉捏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雕画技术,源于古代的熨烙、烙画等传统工艺。以烙铁为工具,以绢帛为载体,运用烙画的温度控制技艺,呈现出布雕画婉约而细腻的艺术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织纸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织纸画,是永春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始于隋末唐初,宋代时已远销南洋各埠,是富贵人家必有的珍品。它是在中国画基础上进行剪裁,制成经线后,用手工编织成画面,最后裱褙、补色。其画面近看纸痕交织,经纬明显,凹凸有致;远观物象缥缈朦胧,若隐若现,如诗如梦。无论人物动物都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层展示主题是“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和“泉腔之韵,晋唐遗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展示泉州民俗文化以及传统舞蹈、体育、杂技、游艺、医药等项目,包括惠安女服饰、蟳浦女簪花、闹元宵习俗、拍胸舞、火鼎公婆、五祖拳、刣狮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惠安女服饰,具有南海渔女特色,过去只在影视剧中见到过。</p> <p class="ql-block">这是蟳浦女簪花饰</p> <p class="ql-block">蟳浦女是生活在泉州丰泽区东海镇蟳浦村的渔家女,常年装饰美丽的头饰,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宝库。她们服饰独特,别具一格,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俗称“簪花围”,簪戴在绾髻四周,中间插一根象牙筷子。在泉州有很多售卖簪花的店铺,街上游人中也有很多佩戴簪花围的女孩子,煞是鲜艳、漂亮。</p> <p class="ql-block">拍胸舞 这是流行于福建特别是泉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每逢重大节日及各种庆祝活动时,都有这类表演。</p> <p class="ql-block">火鼎公婆 这是流传在泉州一带的古老民间舞蹈,源于泉州民间迎神赛会,有“烧去千灾,迎来百福”之意,是群众中迎神赛会、婚丧喜庆中常见的舞蹈表演形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刣狮表演 刣狮表演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南少林武术技巧舞狮的一种表演。</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少林武术表演,五祖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层的第二部分为“泉腔之韵,晋唐遗响”,展示闽南话的魅力。泉州话(泉腔)在历史上是闽南话的代表,全市许多非遗形式都以泉州话为载体,包含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戏剧等形式之中。此外还有南音、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等等非遗剧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音也称“弦管”,是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它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其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在演奏上也保持唐宋时期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高甲戏 也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它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它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戈阳腔、徽戏和京剧,唱腔以南曲为主,也兼用民间小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层“天工之巧,匠心营造”,这层展示的是泉州传统技艺,泉州匠人用自己的巧手,打造出无以伦比的杰作。有德化瓷的制作,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还有竹编漆篮,金苍绣,铁观音茶制作,宗教佛像制作以及水密隔舱福船制造等等。</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竹编漆篮作品</p> <p class="ql-block">闽南传统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金苍绣刺锈技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苍绣是一种起源于宋代闽南地区的一种刺绣技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铁观音茶制作技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观音茶制作技艺是泉州安溪县地方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现代。是安溪茶农长期生产经验和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这是我国古代造船密封不透水的一种核心技术,为发展宋元时期的航海业和打造泉州港的繁华,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技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多姿多彩,绚丽夺目,其项目众多,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这个博物馆旨在弘扬和传播泉州非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为现代社会增添了新的色彩,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同时也为提高泉州市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加了巨大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完待续)2025.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