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成就——蛇年

大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想到禅宗的一个经典意象:铁蛇。</p><p class="ql-block">如偃溪广闻禅师云:“拟觅行踪,铁蛇横卧。”了无踪迹处,即是铁蛇横卧处。</p><p class="ql-block">如大慧宗杲禅师云:“铁蛇在握,毒气烁烁。”不可近身处,即是铁蛇在握处。</p><p class="ql-block">如龙门清远禅师云:“铁蛇横古路。”古路,古即源头,路即道,古路即是太初之性,无门慧开禅师亦所谓“铁蛇横大道”,铁蛇就是横卧在这里。横卧就是截断不通行,“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锁断要津,不通凡圣”,此等滴水不漏,全在铁蛇之力。</p><p class="ql-block">如高峰原妙禅师云“铁蛇钻入金刚眼”,铁蛇钻入,乃具金刚正眼。又云:“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海喻性海,须弥山是世界之中心,撞倒即是破掉中心,中心即是人的执,从表层之分别我法二执而至深层之俱生我法二执,而后乃得遨游无边性海。</p><p class="ql-block">那么铁蛇到底是指什么?答案应该就在蛇指什么。</p><p class="ql-block">蛇,可谓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大原始意象,是以人类各族群的原始神话和图腾都游动着这个秘影。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也依旧在人们的梦境深处时隐时现,成为潜意识心理学中的重要原型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就让人想到佛法所讲的“无始”和“俱生”,久远以来的与生俱来。我们对蛇的感觉,是神秘幽暗、冰冷边缘、危险可怕、飘忽游移……所以我们的心灵深处,同样如是。</p><p class="ql-block">从这样的背景中生长出来的禅宗之蛇,即是识心。识心其性,正如一条蛇。铁蛇所针对的,即是这条蛇,一如我们所熟悉的禅宗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所以铁蛇就是死蛇,人心死道心活,识神退位元神主位,禅德所谓“须是大死一回始得”。铁蛇之铁,有如化石,这就是经年累月的功夫境地,禅德所谓“须是久长人始得”。铁蛇坚固强韧,这就是如如不动、金刚能破。</p><p class="ql-block">奇怪的地方是,说到识心,我们以往所熟知的是从有至无,直至空空如也,而只剩自性起用。在这铁蛇喻中,蛇却为什么最后还在,且似乎十分重要和殊胜,如一尊沟通神明的神像?</p><p class="ql-block">受三教合融影响,对识心我喜欢以“意”称之,不只是指意识,而是总体的那个意。那么这个奇怪的地方,也就是意为什么最后还在,且似乎十分神圣,如一个幕后暗藏的主宰?</p><p class="ql-block">禅宗称为佛门道家,道教全真派祖师、长生真人刘处玄的《仙乐集》中有句话,可以说就给了我们直接的提示:“修行搜己过,意定胜打坐。”</p><p class="ql-block">“意定”,真可谓点石成金的两个字,让人耳目豁然一新。我们过往一向纠缠的,是意动还是意静,有意还是无意。而可能从未关注过,意定还是不定。</p><p class="ql-block">而真正的问题,或许也不在意之动静有无,而正在意定还是意不定。因为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问题,妄想驰逸、昏沉散乱、六神无主等等,说到底都是意不定之患。若是只关注意之静无,则意之智用从何而起?毕竟自性只有反应之能,却无应对之功。</p><p class="ql-block">所谓意定,首先是要坚定持守一个正当而深刻的理念或信念,而一以贯之地践行之。但这只是意定的表层内涵或说基本内涵,这个意,可以称为意志。</p><p class="ql-block">更深一层,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意之本身,就会发现它是寓于种种境而存在的,包括种种身心内境与种种的外境。意之实质,就是寓于境中的一个智性的虚拟通道和主宰。</p><p class="ql-block">而我们的意与境常常是割裂的,意常常游离于境外所以胡思乱想,意常常脱离于境所以对所历之境的丰满立体有着很大程度的忽略,意与境不兼容所以常常取舍于境,并不能长时间待在某个境中,也就是无聊。</p><p class="ql-block">如果能把意拉回到当下因缘的境中,安守于境而不散乱分心,使意与境合、意境双知,这时在这个整体状态中的意自身的状态,就是意定。这个意,可以称为玄意,玄是若即若离意。</p><p class="ql-block">这种状态可以在独处时,也可以在做事时,甚至可以在思虑时,而只要意与境合、意境双知,便都可以实现意定。思虑中的意定,犹禅宗所云“活句”、“如珠走盘”,灵动不已而自有定,类似动态平衡中的那条主线。</p><p class="ql-block">这些描述若觉抽象,反身如此仔细体会下,便自然明白。</p><p class="ql-block">意定和我们平常说的专注有些相似,却又根本不同。因为专注之中只有事物,意之主体是隐去而于修炼上缺位的,所以只能通向用,而不能反身自明。</p><p class="ql-block">意定和修行人常说的“制心一处”也有些相似,而同样根本不同。因为制心一处的方向是觉,定意一境的方向则是智。觉必通智,智必通觉,两个方向都很圆满;但从觉入更能契体,从智入更利得用。</p><p class="ql-block">简单概括来说:所谓意定,就是一意于当下之境时,那份对意的自知。在意与境和合而成的整体状态中,意之自定处,就是意定之处。如此抱守,即是修炼意定。</p><p class="ql-block">意定的内蕴,还不止于此,还有更深的密意。由一位道家祖师提出意定这件事,不仅更为恰当,而且正是印证。</p><p class="ql-block">传统学问称为性命之学,所谓修行无非觉智两处,性与命、觉与智,则正分别是佛家和道家的侧重处。所以佛家重耳,《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以观世音耳根圆通最称殊胜、最易成就,就是因为耳通觉性,就像音乐更易动人心弦。道家则重眼,以修上丹田两眉间之天光为上乘,《阴符经》所谓“机在目”,就是因为眼通智性,就像从看见最易形成认知。</p><p class="ql-block">耳通觉,觉通性,佛门所以归宿于性;目通智,智通命,道门所以归宿于命。意定,则正是关乎智的,智离不开意。所以意定所通往或说最终成就的最深层,就是命——生命之命,天命之命,天人和合之中枢的那个命。</p><p class="ql-block">意定到了这一层,这个意,便可以称为天意。命到底是什么,如今也就可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你的命,就是你的天意。</p><p class="ql-block">天意有常,真命有常,所以铁蛇恒在,而没有被取消,不会消失去。它并且是“绝后再苏”而起大机大用的那个中枢点,是以无比殊胜。佛门道家的禅宗,几乎必然地抵达和承继了这一点。它是人成就的标志和徽章,可以无惧于无尽轮回而终不迷失的那个凭证。</p><p class="ql-block">从意定起修,所以是一种上乘修行,并且尤其适合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脑子停不下来,无比依赖于意,无比关注着用。</p><p class="ql-block">所谓末法时代,只看到危险,不合阴阳圆通之理。能从这个时代突破出去,必可得更大成就,此方合阴阳圆通之道。</p><p class="ql-block">只要找到合适的路数,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