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历法与预测学的关系

宫廷派风水第六代传人王高升

<p class="ql-block">漫谈历法与易经预测学(一)</p><p class="ql-block"> 易经预测学与历法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学好易经预测学,就必须掌握好中国的历法知识。初学者往往不重视培养历法知识的修养,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中国的历法知识与易经预测学的应用对接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漫谈历法与历书</p><p class="ql-block">所谓“历法”,是指推算年、月、日、时的长度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太阳、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间的运动,形成了人对时、日、月、年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形成了“时”“日”的概念; 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而形成了“年” 的概念。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从一次新月到发生下一次新月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p><p class="ql-block">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与“日”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吻合;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这就形成了历法的复杂性。它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同时协调两个周期。也由于这种原因,历法一般分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三类。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与天文周期关系的问题。其原则是: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因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均和闰年的适当配搭和安排,便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历书”就是排年、月、节气等供查考的工具书。历书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历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颁布的,所以又称皇书。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最早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书写,大约以唐太和九年(公元 835 年)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历书发展演变至今,远不能与昔日历书相提并论,它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农历、怀历、台历、挂历、万年历等多种。内容方面更是无所不涉,丰富多彩,如农事活动、卫生知识、科技科研部、天文地理、艺术鉴赏、春联、谚语等等。设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是记日的历书,又是悦目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二、农 历</p><p class="ql-block">我国自古沿用农历。“农历”之称,可能来源于我国以农立国,制订历法必须以服务农业为本所故。农历又称“夏历”,据说这是因为农历始用于夏代(公元前17世纪前)。我国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的阴历,也不是完全阳历,而是阴阳两历并用的历法。农历虽然也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就使它又具有阳历的成分。所以它较之纯粹的阴历为好。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以打造一个基于企业为平台,宫廷派八字,六爻,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大六壬,风水(生基)为工具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优秀团队为己任!吸纳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以遴选占有大风水宝地为经,催生培养具有大格局八字的优秀人才为纬!创建多个百年家族乃至千年家族为目标!做一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以宫廷派风水传人为纽带,薪火相传,代代接力!共创辉煌!宫廷风水,保国安民,堪天與地,策划富贵!现开始全国收徒(需符合宫廷派收徒条件)宫廷派风水第六代传人王高升18151510909,171335533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