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南方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0002803</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春节的团圆饭,不说满汉全席,也是美味佳肴,但怎么吃也忘不了班长阿妈做的小豌豆。</p><p class="ql-block"> 那是文革后期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一个教育改革的动荡阶段,恰恰我们是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学制缩短的“受益者”。</p><p class="ql-block"> 中学阶段,学校处于半工半读,复课闹革命的七十年代中期。我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寄宿,我和班长等六人住一寝室,就在教室的三楼。</p><p class="ql-block"> 没有床,就是稻草铺在地上靠墙的一边,每人铺上一床席子,一排正好6人,其他生活用品就放在枕头边。</p><p class="ql-block"> 虽然条件简陋,但按当时的生活条件都习以为常,大家都很开心,这也叫随遇(地)而安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周一去学校,周六回家(那时周末只休周日一天),吃住都在学校,大多数同学带六天的伙食费,也有部分同学带米带菜,班长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周一,“花哥”带了一瓶油炸小豌豆。因为班长遗传了一头漂亮的卷发,同学们给他启了个“发哥”的绰号。他们那里的方言“花、发”同音,叫着叫着就成“花哥”了。</p><p class="ql-block"> 中午吃饭时,花哥打开瓶盖,小心翼翼地挖了两小勺菜放在饭盆里,刹那间,一股芳香扑鼻的豌豆味漂满寝室。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同学们早已垂涎三尺,忍不住想吃一口。</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趁他去洗碗时。我们几个不约而同,饿虎扑食似的,把花哥一周的下饭菜,三下五除二的每人倒一捧,全吃完了。就这样一饱口福,吃在嘴里,乐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嘻皮笑脸时,花哥进来了。寝室顿时鸦雀无声,一片寂静。班长见状,随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跑到床头抱着空空如也的菜瓶泣不成声。</p> <p class="ql-block"> 咋办,咋办!大家都意识到大祸临头。要知道,那是一周的伙食费,意味着他一个礼拜只能以水淘饭。</p><p class="ql-block"> 突然,上课铃响了,我们都待在寝室,羞愧难当,尴尬不已的场面,谁也没主意。花哥边哭边责怪:“你们太坏了,真狠心,我吃啥呀!”</p><p class="ql-block"> 正在这时,班主任老师上来了,大家又喜又怕,喜的是来了救心,怕的是不知怎么处罚!</p><p class="ql-block"> 还是老师有办法,了解情况后,作出了公正的处理,让我们五人,每人负责花哥一天的菜钱,大家都默默无语,点头认同。从那以后,谁也不敢随便偷吃同学的带菜了。</p> <p class="ql-block"> 毕业季,同学互相串门,来到花哥家,他阿妈特意做了一大盆新鲜的红椒炒小豌豆,大家会意的笑呵呵。</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花哥成了知名企业家,经常邀大家聚会。每每回忆往事,也会回味那个年代物资的匮乏,经济的落后,生活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没有谁会认为吃带菜而感到忸怩不安,也没有谁会因偷吃小豌豆感到厚颜无耻。而是把偷吃小碗豆当作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也是自那以后,爱上了各种做法,芳香四溢的小豌豆。</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饕餮盛宴,八珍玉食,也忘不了花哥阿妈做的小豌豆。吃得满口留香,不能忘怀的是乡情浓郁,留下的乡愁是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