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中国佛像雕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传播进程而产生,并随着信众的礼佛需求而繁荣。</b></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艺术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艺术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艺术馆前廊</p> <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属木雕工艺美术品,是我国古代文、武佛雕艺派之文派,亦称浙江艺派的杰出代表,陆埠作为这一艺派的代表性产区,被誉为“陆埠宗”。</b></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展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陆建波展品:中,释迦摩尼佛像。左,阿难尊者像。右,迦叶尊者像。</p> <p class="ql-block"><b>一、陆埠佛雕的起源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起源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早在东晋初期,佛教已在浙东传播。咸康二年(336),余姚县城龙泉寺建成,对当地的佛教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b></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余姚城区龙泉山南麓的龙泉寺</p> <p class="ql-block">纪念高僧支遁而建的支山禅寺</p> <p class="ql-block"><b> 东晋高僧支遁,他因流恋余姚陆埠的山水,于东晋建元二年(344),在今陆埠支溪岙内的一座山上搭建茅棚,跌坐参禅,并为附近民众讲经说法。</b></p> <p class="ql-block">韦驮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李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b> 几年间,陆埠一带民间盛行礼佛,寺庙随处可见,相传兴盛时有“三里一庙”之说。这些因素,对陆埠佛雕艺术的产生均有影响。</b></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像</p> <p class="ql-block"><b> 据笔者研究,陆埠佛雕肇始于南北朝时期,兴于隋唐、五代,鼎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名师辈出,从业工匠最多时达到400余人,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佛雕中心,作品不仅供本地寺庙使用,还远销全国各地。</b></p> <p class="ql-block">药师佛像</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木坯)像</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木坯)像</p> <p class="ql-block"><b> 解放前,陆埠艺人雕刻的佛像已遍布国内泰山、华山、普陀山和杭州、宁波等名山古刹。</b></p> <p class="ql-block">木坯佛像</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木坯)像</p> <p class="ql-block"><b>二、陆埠佛雕的复兴</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初期,陆埠佛雕趋于沉寂。1962年,在上海木雕厂授徒传艺的佛雕名匠黄炳荣回到了故乡陆埠镇,1963年,陆埠桥西胶木厂设佛雕车间,60岁的黄炳荣在家乡开始授徒传艺。</b></p> <p class="ql-block">释迦摩尼佛坐像</p> <p class="ql-block">飘海观世音菩萨站像</p> <p class="ql-block"><b> 当时有八位工匠从事佛像雕刻,为“陆埠宗”的复兴打下基础。至1965年,陆埠工匠共雕刻佛像百余尊。1966年,陆埠桥西胶木厂的佛雕车间停办。</b></p> <p class="ql-block">马柏权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柏权作品</p> <p class="ql-block"><b> 1977年,陆埠佛雕再度复兴,陆埠公社工艺美术雕刻厂建成。1978年,黄炳荣受聘于陆埠特种工艺雕刻厂,任技术厂长,专门培养徒弟,把关出口漆金木雕佛像的生产。该厂产品通过浙江、上海等地的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打开了海外市场。</b></p> <p class="ql-block">观世音菩萨,陆建波作品。</p> <p class="ql-block">项建波作品</p> <p class="ql-block"><b> 此后,一批陆埠佛雕工匠也走出浙江,去广州、深圳、上海、九华山等地开没佛雕工厂,使“陆埠宗”作品遍布国内外。</b></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作品</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佛像木坯作品</p> <p class="ql-block"><b> 改革开放春风,不仅使佛雕“陆埠宗”后继有人,也使陆埠漆金佛像木雕有了更大的舞台,产品实现了出口创汇。1996年10月,乡镇企业进行改制。</b></p> <p class="ql-block">袁建军作品</p> <p class="ql-block">袁建军作品(木坯)</p> <p class="ql-block"><b> 进入新时期,当年黄炳荣带出的一批工匠已成了陆埠佛雕的主力军,他们花开多枝,纷纷自行开设佛雕工场,至2010年,陆埠镇已有佛雕工场8家。大量作品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b></p> <p class="ql-block">李金华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伟作品</p> <p class="ql-block"><b> 2006年,陆埠佛雕列入余姚市首批非遗名录。三年间又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遗名录。如今,佛雕非遗研学传承基地建起来了,陆埠佛雕艺术馆开馆了。随着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对陆埠佛雕进行专题报道,佛雕“陆埠宗”已是闻名世界。</b></p> <p class="ql-block">位于陆埠兰山村的非遗佛雕研学基地</p> <p class="ql-block">工匠在雕刻佛手</p> <p class="ql-block">工匠在给佛像上漆</p> <p class="ql-block"><b>三、陆埠佛雕的技艺传承</b></p><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的传承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陆埠佛雕一代又一代民间工匠的家族式或师徒传承的手艺,很少有记载保存下来。目前,能查考到的记载是从清末开始至今的六代谱系。</b></p> <p class="ql-block">王泰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袁建军作品</p> <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第一代艺人以章安昌、陆茂昌、黄宝山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02年。第二代艺人以黄炳荣、陆炳生、王泰生等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20年前后。第三代艺人以马柏权等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78年至1982年。</b></p> <p class="ql-block">二代名匠黄炳荣</p> <p class="ql-block">二代名匠王泰生</p> <p class="ql-block"><b> 第四代艺人以陆建波、黄金标、魏海峰、黄国强等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83年至1990年。第五代艺人以陆华锋、项加强、李金华、袁建军、王伟、陆浩腾、黄锡通等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90年至1996年。第六代艺人以李益超、陈李峰等为代表,他们的学艺年份为1996年至2005年。</b></p> <p class="ql-block">黄全标作品(木坯)</p> <p class="ql-block">袁建军作品(木坯)</p> <p class="ql-block"><b> 这六在代艺人中,二代黄炳荣、王泰生;三代马柏权;四代陆建波是杰出的代表,他们为“陆埠宗”的复兴和在海外的传艺、拓展作出了贡献,在陆埠佛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b></p> <p class="ql-block"><b>四、陆埠佛雕的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产品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见的有观音、济公、弥勒佛、韦陀、关公像等600多种。</b></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作品</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作品</p> <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工艺流程:一、选料,二、取料拼接,三、打图,四、开料,五、打坯,六、修光,七、打磨,八、背布和刮灰,九、上漆,十、贴金,十一、上面漆,十二、画彩。</b></p> <p class="ql-block">陆埠木雕用料香樟木、柚木。</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作品(木坯)</p> <p class="ql-block">项加强作品(木坯)</p> <p class="ql-block"><b> 虽然工艺流程复杂,但在具体制作上艺人要做到“胸中有佛”,雕刻中方能得心应手。遵守先开粗坯,次开衣襟,再开手足和五官,精心修光后,铺以贴金髹漆而成像的次序。这样制作的佛像,才能达到造型精美,神态名异。</b></p> <p class="ql-block">陆埠木雕工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工具之二</p> <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的工具是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各种基础木工工具,各种刀口各异的刻刀,各种适合不同造型作精细刻划的油石工具,还有各种泥金髹漆用的竹刮刀、棕毛刷等四大类,共一百多种。</b></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工具之三</p> <p class="ql-block"><b> 陆埠佛雕形像以其古朴庄严,而具盛唐气象,上漆贴金后流光溢彩,更见生动气韵。陆埠佛雕造型比例略显夸张,在佛像结构上采用上大下小的比例,作适合仰望的安排。</b></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工具之四</p> <p class="ql-block">陆埠佛雕工具之五</p> <p class="ql-block"><b> 如雕刻一尊慈悲佛像,必具“眼观鼻,鼻观心”的特点;而雕刻一尊“笑像”,则突出“眼弯嘴角翘”的特点。在雕刻上采用浑圆的刀法,讲究线条流畅。如佛像手掌,能做到厚实饱满,而手指则要如葱一样灵俏传神。手印样式千变万化,给人以舒畅空灵,意境深远之感。</b></p> <p class="ql-block">古董镂空花板柜子</p> <p class="ql-block">清木雕古董屏风</p> <p class="ql-block"><b> 综上所述,陆埠佛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浙江艺派文派的代表,经历了辉煌与挑战。在现代社会,它不仅是宗教艺术、传统艺术的体现,更是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剔红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马广建作品。</p> <p class="ql-block">漆雕观音像,马广建作品。</p> <p class="ql-block"><b> 通过年轻一代工匠的创业,如今的陆埠佛雕生更是充满活力,并从传统的产业向佛雕文化、木刻艺术等多元文化领域拓展,使这一古老艺术呈现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文章节录自本人撰写的《陆埠佛雕的前世今生》一文。欢迎观看,感谢指正!</b></p><p class="ql-block"><b>文字、摄影:四明山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