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建了四年多通向高陵区的西安地铁10号线于2024年9月26日开通运营,这也是中国西北地区首条全自动高架地铁线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飞驰而过的地铁10号线崇皇与榆楚站之间,有一座占地几百亩面积的《丝路融豪工业城》,它是一个集产业生态圈建设、创新服务、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然而这片土地的前身全是崇皇镇临潼庄村的农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60年代的高陵县地图,红点处是临潼庄村子所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潼庄——原隶属于高陵区崇皇街办高墙社区,位置在高陵的西南方向,东连榆楚,西接崇皇。临潼庄村名取自清朝晚期,有几户人家从临潼迁徙到此安营扎寨,生根繁衍,有怀念故土之意。临潼庄这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和关中平原上其他的村子没多大区别,一条土路从村中穿过,两旁一座座半边盖的土坯瓦房,门前堆放麦草垛、玉米秆等杂物,路北是五小队,路南就是我落户的六小队,村子紧靠泾惠灌溉八支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拆迁前的临潼庄村子的位置地图,村中二条街道及各家浅蓝色的房顶整齐有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拆迁后临潼庄周边地图显示,临潼庄村子已变成空旷的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百度地图显示临潼庄位置上是“西安上拓之星驾校考训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之所以念念不忘临潼庄,是因为1968年12月26日,西安市43中学数百名中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我们二男生三女生下乡落户到了红卫公社东风大队第六生产小队(临潼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农村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和农民一起早出晚归下地锄草,顶着烈日割麦子,秋天摘棉花、收玉米,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挖土修农田,在泾阳张家山工地上山拉石头加固泾惠渠,到乾县劈开旱塬修建宝鸡峡灌溉渠……,繁重的体力劳动累的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尽,虽然皮肤晒黑了,手掌也磨出了茧子,但是我们付出和汗水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年终每个劳动日分值一元有零,每年七百多斤的口粮、5、6斤棉籽油、2斤棉花让我们衣食无忧、自足有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高墙大队领导的关怀下,把我们知青分配到条件最好的生产队,我们的房子建在饲养室大院的水井旁,知青住房在全公社也盖的最早,选调我们参加大队贫宣队、民兵训练、文艺宣传队等,都是对我们的照顾和信任。生产队的乡亲们纯朴友善,不但在生活上帮助我们,还手把手教授如何使用农具,掌握干农活的要领,让我们在广阔的田野里耕耘着丰收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潼庄也是我们人生走向社会的起点,艰苦的劳动和简朴的生活让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也体验到三夏“龙口夺食”的紧张和重要,更加理解农民对“风调雨顺”是如此的期盼。农村劳动锻炼了三年,我们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变化:每个人要靠自己的勤劳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自食其力劳动者,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生产队记工员李西京在知青住房前留影,这是我当年唯一和村民的合影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位女知青和生产队女青年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别就是30年!1998年12月我们母校组织“”老三届”上山下乡3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五个人相聚西安后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回到了挂念己久的临潼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生活过的村庄原貌变化不大,村民们依旧住在各家的老地方,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还保存了不少,当年女知青住过的“彩姐”家,摇摇欲坠的房屋己破旧不堪,遗憾的是当初属于我们的知青房子已经荡然无存了,感慨之余只能在原地留影作为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变化最大的是村子北边新修了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连接着高陵县城与刚刚建立的泾河工业园。我多次在梦中我们站在村口的公路上拦截卡车回西安,如今那条梦想中的公路真得变成了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住过的“彩姐”家老房子,“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语录清晰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春季我带着退休不久的爱人,在西安北郊方新村乘坐刚刚开通不久的西安到高陵的318路公交车,再次回到临潼庄。她也是“老三届”知青曾在陕南下乡,经常听我述说临潼庄的往事,想来看看住过的村庄是什么模样?值得我常常挂在嘴边魂回梦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临潼庄站,眼前的情景让我非常惊讶;村庄公路两边增加不少新房和新开的小商店,重建后的临潼庄村完全改变了模样: 两条东西方向的水泥路旁新盖不久的院子整齐划一,路旁有一排照明的电线杆,各家门前的树木和花草长得枝繁叶茂,有几棵树上还挂着红红的柿子。我急匆匆的在两条村路上观赏了一番新建的临潼庄新村,在与原生产队长赵礼金交谈得知老村子在五六年前就全部拆掉了,并集中在新修的两条路旁边依次重建,安置了两队近百家住户,生产队已改名叫村民六组。他还告诉我一个确切的消息:村子东面的土地已被政府征用,马上就要建一座工业城,每个村民可以分到一笔价格不菲的土地补偿金。听完这些消息,我也为临潼庄村民今天的现状感到欣慰,心里祝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临潼庄重建后第一条村口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夏秋之季,我再次来到了临潼庄,村庄周围的面貌已完全改头换面,路旁新建的二层房子一幢连一幢,饭馆、购货店增加了不少,村边原来的泾惠渠也无影无踪了。村子东面新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叫泾惠十一路,原来一片叫“鳖盖”的庄稼地刚刚落成一座《渭北.融豪工业城》,整齐的厂房与路西的临潼庄隔路相望。这片昔日曾洒过我们知青汗水,辛勤耕耘过的农田如今变成了一栋栋美观漂亮的厂房,这也是它最好的归宿了,愿它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走到村西通向高墙村、船张村的路上,这条老路原先是一条土路,现在已扩宽铺成了柏油路,路两旁刚栽上嫩幼的柳树。但公路西面的农田里杂草丛生,已被用铁丝网圈了起来,里面还有多个深坑,一打听原来这些土地已被政府征用,据说要建工业城二期。现在只剩下村子南边的农田了,村南的土地很平整一晌一晌也很长,收割麦子的时候几乎要半天才能割到头,这一大片宽阔的农田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后,已经分给了各家各户。农田中建有多座简易房和围栏、塑料大棚,估计都是各家承包的自留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子东边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渭北.融豪工业城(一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一直关注的西安地铁十号线开始动工了,这条线始发于北郊八号环线上的杨家庄站,一直向北途经浐灞湿地公园,向东过灞河,在新筑车站西又拐弯向北,穿过渭水和泾河,终点在高陵区的水景公园,查看线路图后了解到地铁经过崇皇镇东口,由北拐向东从临潼庄村穿过,并在绳刘村设有车站。我按耐不住心里的喜悦,也很挂念临潼庄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是不是再过几年我们就可以坐地铁回生产队去看一看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0年双十一这天,天空晴朗温度舒适,吃过中午饭我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回临潼庄转一圈,按照早已了解清楚的信息,急忙乘车赶到方新村北,坐上开住高陵区的318路公交车。路过绳刘村时,我看到公路两边的临街房子正在拆除,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也全部被铲掉, 许多树木横七竖八的横卧在路上。到了临潼庄,眼前的景象更让我吃惊,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被拆除的一片狼藉,公路北边的临街房已经荡然无存,围墙内高高的塔吊下有几栋楼己建到了七八层,路边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中南春风里.首付24万”,想不到高层住宅楼已经建在了我们村子的土地上,一路之隔与临潼庄村隔路相望!这真是几十年前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子东面的“融豪工业城”现已入驻中小企业百余家,沿街的大道广阔平坦,两排树木郁郁葱葱,几十栋厂房整齐美观,村子周边的环境叫人心旷神怡。上次来时村子西面被围的土地,如今也建起了一大片新厂房,向里望去厂区内道路笔直,座座厂房简洁美观,这是融豪工业城的二期项目。村子南面的土地也被征用了,围墙里面正在施工,据说这是工业城的三期项目。如今的临潼庄东南西三个方向,已被工业城的厂房包围,这意味着临潼庄的所有农田全部不存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打开手机摄像功能沿着村子里的街道转了二圈,有多半住家的门前拆掉了原有的花坛和树木,盖起了钢架结构的彩钢棚子,原本规划宽敞整齐的街道上,如今变的拥挤狭窄、混乱。钢架棚内放置着小汽车、电动三轮等,我分析这几年村子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后,每个村民得到了不少补偿款,各家陆续添置了一些小汽车和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于是把自家门前改成了停车的地方。在村子里面转的时候还碰到了原生产队两个老熟人:一个是和我一起干记工员的李西京,还有一个是刘居堂的媳妇“女子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西融豪工业城(二期)的厂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潼庄村口多个家门口停放的小汽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生产队记工员李西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女子娃”现己是儿孙满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临潼庄前,我沿着村里的两条道路,用手机拍下沿途的情景留做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春天,坐上10号地铁不到40分钟就回到五十多年前曾经插队落户过的地方----高陵区崇皇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崇皇站建在原南绳刘村的位置上,与临潼庄之间距离约有1.5公里,10号线经过崇皇地段被拆迁的村庄有两座: 南绳刘村和临潼庄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崇皇与榆楚站之间,从飞驰的地铁车厢里向南望去,规模宏大的丝路融豪工业城建筑群中,有一片开阔的空地,现在是西安上拓之星驾校考训基地,这片空旷地方就是被拆除前临潼庄村子的原址。望着这片改作驾校空荡荡的黄土地,心中涌动着巨大的感慨: 岁月沧桑巨变,满目人非物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潼庄消失了,村子旁边的泾惠渠八支渠也无影无踪不知去问。而去崇皇镇路上的泾惠渠九支渠,在高楼大厦间穿梭而过,清澈的渠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哼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它见证了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它不仅有着灌溉等功能,更像是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一份更深的眷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值得欣慰的是被拆迁的村民集体被安置到配套齐全的小区----泾渭观澜社区,与城市的市民一样享受着时代发展带来的福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崇皇街道已是高楼林立,我遥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夕阳西下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这座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铁轨与电线杆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那一幢幢高层楼房则像是一个个巨人,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