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今的春节,城里的人家有的自驾旅游观光,有的人家大年饭花上数千元甚至上万元钱订在酒店,过得轻松而热闹。我们家回到了乡下过年,我这做大的(父亲这代人下来的所谓“族长”),备年货杀鸡宰鱼做豆腐,柴火煮饭做主菜,统计起来整整弄了十桌(大年饭一桌,初二日一桌,初三日三桌,初六日三桌,初七日两桌),家人们欢声笑语,推杯送盏好热闹,初八日老家过年活动基本结束,回到城里,老婆的姊妹多,同在衡东城过年一家玩一天,一回合下来整整四天,聊天唱歌喝酒打牌不亦乐乎,今天回归正轨,开启带孙模式。这浓浓的年味,让我越发怀念起儿时拜年</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拜年有着严格的讲究。初一,是“崽”的日子,孩子们不出远门,在家给父母和同一个屋场的叔伯们拜年。初一的早晨,旱早吃个斋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九碟茶盘”(其中四角上的四个碟子属“看碟”不出元宵一般不吃)装上各种各样的零食用于迎接拜年客之用。各家各户的晚辈们成群结队在个屋场里上门拜年,各家邻家的爷爷奶奶们叔伯们则会留我们吃过茶再走,走时主人还会抓些枣子瓜子豆子放在衣袋子里,回到家时衣袋子肚子早已鼓胀起来。初二,才是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时刻。所谓“初二郎”,就是父母带着我们去舅舅舅妈(我外公外婆也过早去世,我都没见过)家拜年。舅舅家那边比我家这边要富裕些,屋场里家家户户都会互请各家里来的客,晚餐一般都不吃饭,各家各户请吃宵夜,宵夜很丰盛,炒些四碟腊菜还有零食,煮上手工米粉汤圆等,一般每晚都会吃上三四户人家的宵夜,我们一住就是四五天。回到家时即便过了元宵节,拜年也还在继续。老家有句俗话:“耍正月,等二月,做事要靠三、四月。” 出了元宵节,堂兄、堂姐还会请吃拜年饭;同生产队里,平时关系好的,也会相互邀请到家里吃顿饭。整个正月,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月过完了,还没有见过面的人遇上了,也会相互拜年。大家都会说:“拜年拜不涮(完的意思),拜到二月八。”</p><p class="ql-block"> 让我念念不忘的儿时拜年时光,不止是那些心心念念的美食,还有亲戚间真挚而温暖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彭跃建 2025.2.8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