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江郎散人</p><p class="ql-block"> “《金仙岩摩崖石刻》一书获奖了。”西泠印社出版社责编叶康乐传来喜讯。</p><p class="ql-block"> 岁末年初之际,当得知此书荣获第40届浙江优秀出版物编辑奖时,我心中满是惊喜。这本凝聚心血的著作,不仅圆了我多年的梦想,其获奖更是出乎意料。从叶编辑处得知,该书在众多参评作品中排名靠前,浙江省图书出版界对它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 我与金仙岩摩崖石刻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说起编书之事,这确实是多年的心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衢州日报》社工作时,副总编辑庄月江的文章让我初识金仙岩摩崖石刻。那是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留下的珍贵题记,虽历经千年,却鲜为人知。2001年我调职至衢江区后,有幸与宣传部的同志一同前往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亲眼目睹了那隐藏于红砂石山丘中的中空石洞——仙岩洞。此洞门朝东,洞高五米,内部空间约等于一个篮球场大小,宛如一座天然的书法宝库等待被发掘。</p> <p class="ql-block"> 初次走进金仙岩洞穴,仿若踏入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殿堂。洞内五十余块摩崖题记,以两宋时期的居多,它们按照南北方向依次排列。驻足于每一块题记前,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宋韵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题记涵盖了篆、隶、真、行、草五种字体,形态各异,风格独具。细细观赏,可见题名皆出自当朝官员和名人雅士之手,他们有的因倾慕仙岩美景而来,有的则是在执行公务途中暂歇于此,即兴挥毫留下墨宝,后由寺僧精心摹刻于石上。</p> <p class="ql-block"> 其中,《庄仲修》摩崖题记令我眼前一亮。碑文以楷书清晰记载:"京西第四将庄仲修同本将下押队秦寿之,自今年二月间,部押人马保护广德军,杀获方贼。收复宁国绩溪县、歙州,讨荡帮源洞,破贼巢了当。续蒙宣抚公相钧旨,前来衢、婺,除灭余党,经由金仙岩,屯泊人马一宵,前之衢州,时宣和三年六月十三日。”从碑文中可知,北宋宣和三年二月,京西第四将庄仲修与秦寿之奉命讨获方腊义军,俘获方腊,收复宁国绩溪、歙州,扫荡帮源洞,歼灭方腊义军主力。六月又奉童贯命,进军衢州,继续剿灭方腊义军余部。六月十二日驻军金仙岩一宵。这是一块极具历史价值的题记,它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更揭示了这些碑刻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当时,金仙岩摩崖石刻虽已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保护条件却不尽如人意。洞内潮湿,石刻风化严重,令人担忧。于是,我向宣传部的同志提议,是否可以将石刻编印成书,以永久珍藏。然而,无人响应。我深知,彼时衢江区刚撤县建区,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经费和人才都十分短缺,而区里的主要精力和财力都倾向于工业发展,文化项目尚未提上议程。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你是报社老总出身,不妨试试。”我新到区里,各项工作才刚刚展开,因忙碌,此事便被搁置一旁。</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转眼五六年过去,我调至政协工作。此时,为金仙岩摩崖石刻编书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一方面,政协正需要编纂地方文史资料;另一方面,听说开发区擅自将道路规划延伸至金仙岩洞,这无疑会对摩崖石刻造成破坏。当时,金仙岩摩崖石刻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修路规划被及时制止。不久后,我又转岗至人大常委会,编书之事再次成为泡影。</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一次陪专家再进金仙岩洞,发现山水渗透岩内,个别题记字迹已有剥落痕迹,心中顿感沉重。我深知,岁月的侵蚀会让摩崖石刻逐渐受损,抢救工作迫在眉睫。若能以书籍形式保留现状,既可永久固定石刻原貌,又便于传播和学界研究。然而,十多年过去,仍无人重视此事。于是,2022年4月,我找到好友蓝兴龙和早年报社同事陈定謇,谈及给金仙岩摩崖石刻出书的想法。蓝君为衢州市书法界的佼佼者,一直渴望挖掘金仙岩摩崖书法宝藏;陈君长期研究文史,博学多才,对三衢史料了如指掌。我提出,将金仙岩石刻“原状定格”“实时固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变风化易蚀的摩崖石刻为数字化永固文物。“没人干这事,我们来干!”一番话,得到他俩的积极响应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 我和蓝兴龙急急地找到时任衢江区文旅局局长甘小华。她极有文化情怀,听我详细地谈了出书的设想后,答应立项筹资,并签定协议,要求一年内拿出书稿。于是2022年夏季启动这项工作,那年高温酷暑,又值新冠疫情爆发,我们躲在家中,根据各自所长,略作分工,闭门编纂。</p> <p class="ql-block"> 千年碑石,历经岁月洗礼,漫漶剥蚀,辨识难度极大;其涉及的人物、年代及前因后果,犹如大海捞针,困难重重。我们从衢江文物所找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留下的原石影像资料和碑刻拓片,又无数次前往洞穴现场勘察、拍摄图片,编序碑石,然后对每块碑石、每个字进行原石、图片、拓片三比对,力求精准辨识文字,释读碑文。同时,开展书体解读、书风评析、艺术鉴赏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字迹清晰、碑文完整的约40块碑石题记进行考证,梳理人物关系、社会背景、来往交游、功名事业等,广搜史料,稽古钩沉,释疑破难,以便读者深入领略以金仙岩摩崖石刻为代表的衢江宋韵文化之美。我们还精心收集了许多涉及金仙岩的诗文笔记及研究文献,为深化金仙岩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如长期关注研读金仙岩摩崖石刻的方小康的题记考证文章,再如有关朱熹与吕祖谦的三衢之会地点的讨论,论据充分、考证翔实,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半年的努力,到年底终成书稿。接下来便是寻找合适的出版社。什么样的出版社能完美地展现金仙岩摩崖石刻的艺术魅力呢?经过比较,我们一致认为西泠印社出版社最为合适。该社背倚素有“天下第一社”美誉的西泠印社,已编辑出版石刻、篆刻、书法、绘画等出版物上千种。我们与出版社商讨图书设计的构想:采用16大开本版式,原石图片配拓片,对其中十张清晰完整且书法艺术有特色的碑刻,运用彩色大图片来清晰显示金仙岩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和宋韵文化魅力。书中所载碑刻考释分北壁、南壁,按方位顺序进行介绍,并特意按时间顺序对碑刻图片进行了排列,便于读者直观感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封面图片选用卢宜之摩崖题名,因其字迹清晰、雕刻精良,得汉隶北碑之笔意,体势不拘一格,是宋人“尚意”书风影响下书家追求意趣的隶书佳作。同时,邀请著名书法家、原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以隶书题写书名,增添古朴气韵。封面色彩选用土黄色,显得古朴大气。</p> <p class="ql-block"> 编好一本书,遇上一位好的责任编辑太重要。叶康乐编辑功底深厚,专业负责,在半年左右的时间交往中,我认定他是一位认真执著的人。遇上我也是一个办事顶真的人,干过十五年的新闻编辑活儿,我们因此成为朋友。他对版式设计、考订勘误、校对改错、照片精选、封面设计等环节严格把关,主动与我频繁沟通,对书稿疑惑之处,或微信或电话随时联系商讨解决。他甚至带着书稿专程来到衢州,进金仙岩洞现场考察,并就书稿中碑刻文字繁简使用和引文注释规范等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由于他的专业和执着,《金仙岩摩崖石刻》一书得以高质量出版, 最终荣获第40届浙江优秀出版物编辑奖。</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4日,当我在《金仙岩摩崖石刻》的样书上签上“ 同意付印” 四字时,心中满是“孩子终于要诞生了”的喜悦感觉。半个月后,首版一千册《金仙岩摩崖石刻》印好运抵衢州。我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回想起将近两年的编书时光,不禁感叹:“退休之后,总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025、2、7于三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