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夜休息,前两天的疲惫得意缓解。住在趵突泉公园旁边,早上用过早餐步行来到大门口才8点多。</p> <p class="ql-block">根据图示辨认游览方位,确定游览景点。</p> <p class="ql-block">晴雨溪,趵突泉一大奇观。晴空万里时溪面水雾蒙蒙、雨点珠珠,如晴天下雨,故名晴雨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龟石是一块著名太湖石,由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收藏。张养浩是济南人,弃官归隐后以自然山川及山猿、野鹤、山石为友。他曾收藏四块名石,命名为龙、凤、龟、麟,称四大灵石,如今仅存龟石供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漱玉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其来历说法不一,一种是从“漱石枕流”成语而来,后以玉代石表达泉水清洁柔润水质;也有人说因宋代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时经常梳洗打扮而得名;还有说法是因李清照词集《漱玉泉》得名。</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泉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漱玉泉对面就是李清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于1959 李清照题写的“一代词人”。</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纪念馆诗词碑廊。</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蜡像。</p> <p class="ql-block">转到纪念馆墙外一条小径上,特别的窗格引起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尚志堂,又称玉兰院,位于趵突泉东北部,是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p><p class="ql-block">尚志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山东巡抚丁宝帧创办。尚志书院除了教授儒学外,还招收天文、地理、算术学者。</p> <p class="ql-block">流连一小时后,穿过名泉区,寻找趵突泉。</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span>历史悠久,古称泺,春秋时期鲁桓公 18 年曾“会齐候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北宋时又称“槛泉”“瀑流”,宋代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三字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突”字少一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表达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的愿望,一说是被泉水冲掉流到大明湖,故大明湖南门牌坊“明”字多一笔。</p> <p class="ql-block">“第一泉”碑由清代王钟霖题写。</p> <p class="ql-block">“双御碑”。这通石碑正反两面分别雕刻着两位清代皇帝的手迹。碑的正面是康熙所书的“激湍”二字,背面是乾隆1784年第二次来济南所写诗文《再题趵突泉作》原文。</p><p class="ql-block">如今,立于趵突泉边的“双御碑”有两处,御碑原件在趵突泉北“泺源堂”后的“娥英祠”院内,院门楣上有乾隆手书的“孕鲁育齐”的横匾。珍贵的“双御碑”原件被玻璃所罩,加以保护,碑旁有“双御碑”说明牌,中英文对照。另外一碑为原碑的复制品,却比原碑高大,立于趵突泉南部,白雪楼之北,面对“洞天福地”牌坊,特别醒目。</p> <p class="ql-block">碑廊里赵孟頫咏题。</p> <p class="ql-block">康熙诗碑。</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三圣殿最初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改造,如今依旧屹立在原地,供奉着尧、舜、禹三位古代圣王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万竹园始建于元代,因多竹得名。明代大臣殷士儋归隐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乐园”,清代诗人王苹因园内望水泉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称“二十四泉草堂”。1916 年军阀张怀芝任山东督军兼省长,将此地改建为个人住宅。他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后近十年建成。该园占地面积 1.4 公顷,建筑风格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特点,有大小院落 13 个,房屋 186 余间。现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坐落其中。</p> <p class="ql-block">景区随处可见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三个多小时倏然而去。匆忙出来赶往第二个景点:宽厚里。世茂集团打造的商业街区,很多城市的“标配”,但既然来了就看看吧,反正也到了吃饭时间,顺便在这里解决午餐,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网上资料说,宽厚所街片区在拆除后虽然还剩下金家大院和浙闽会馆两座老建筑,但因整条街不再具有成片的老建筑,宽厚所街在最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除名”。</p><p class="ql-block">于是,在街巷里穿梭、打听,竭力想找到这两处老建筑。</p><p class="ql-block">金家大院矗立在街口显眼位置,很快找到,绕着它打量一圈,若不是介绍牌的文字提示,很难从周边建筑里辨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寻找浙闽会所,很费一番周折。打开导航、询问路人,都得不到准确指引,来来回回穿行在好几条小巷也没找到,准备放弃了,猛然看到这一处临街区马路的建筑,瞬间有一种使命完成的轻松和喜乐。</p><p class="ql-block">看这门柱上的标牌,路人不知道也情有可原了。</p> <p class="ql-block">宽厚里寻觅中,看到虞舜文化博物馆,是祭祀远古圣贤虞舜的圣地。这里不仅科普了舜的平生事迹,还充满了祈愿的神秘氛围。</p> <p class="ql-block">出宽厚里已经过了3:30,赶紧骑单车,去老舍故居。</p><p class="ql-block">老舍故居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南新街58号,是老舍先生1931年至1934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故居现为济南老舍纪念馆,展览以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创作为主题,分成“人民艺术家”“老舍在济南的足迹”“老舍笔下的济南”三大部分,以及复原景观部分,记录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足迹。</p> <p class="ql-block">出老舍纪念馆后,刚刚骑过来的共享单车还在小街对面的电线杆下面停放着,扫码开车、打开导航,往黑虎泉去。这才发现,黑虎泉就在宽厚里附近。多绕了这一大圈,我是按照观览的迫切度排序的,忽略了距离统筹。</p> <p class="ql-block">黑虎泉。</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解放阁,阁址为1948年济南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处。后旧城城墙因城市建设而拆除时,济南人民特意在这里的旧城址上,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以纪念济南解放。</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在山东省人大院内,导航提示到了,也没停下,一番好找,多方打听,才得以见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乾隆碑。</p> <p class="ql-block">景点要有故事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按原定计划骑车去大明湖景区。</p><p class="ql-block">路遇山东省人民政府,好奇这个门厅建筑,停车抢拍。</p> <p class="ql-block">跟导航骑进省政府一侧的贡院墙根街,墙面上有贡院介绍。问街边住户贡院所在地,得知:就在这一块,现在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出街巷,正准备过马路去大明湖景区,无意看到路边关于文庙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游览图。我从北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文庙最重要的建筑,也是祭祀活动中的最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泮池和泮桥。桥为五孔,池为半壁形状。</p> <p class="ql-block">影壁。影壁又称照壁,济南府学文庙的影壁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因为它在清末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用作文庙的围墙,所以免遭拆除。影壁长达9.85米,高约5米,厚0.95米,用砖砌而成,呈“一”字形,顶部是琉璃瓦覆盖,它的背面正中有圆形砖雕装饰的图案。影壁是用于对济南府学文庙内情况进行遮挡,从而更好的保护济南府学文庙内活动的隐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门是进入济南府学文庙的第一道门。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房顶覆盖了黄色的琉璃瓦,木门被红漆刷过,还装饰着金色的门钉。</p><p class="ql-block">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到文庙南门时还不到5点,但门口的保安已经开始催促离开。交流中得到一个信息:这一片都是济南古城。他的手臂对着文庙南门的空间随意一挥,我却增加了一个感受济南的去处。</p><p class="ql-block">左拐进一条街,走不多远,就被惊艳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条小河穿街而过,以为来到江南小镇,其实是济南曲水亭街。</p> <p class="ql-block">路牌上标出前方就是芙蓉街。本来在芙蓉街和宽厚里选择一处游览,不想在这里遇见了。</p> <p class="ql-block">出街就是大明湖。已近5点,因风力太大,游船停运,只能步行了。</p><p class="ql-block">进遐园走马观花一遍。</p> <p class="ql-block">稼轩祠,遐园西侧,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而建。大门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为当代陈毅元帅题书。</p> <p class="ql-block">从稼轩祠出来,天色已暗,华灯初燃,知道很多景点将无法辨识了。依然倔强地打开手机导航,顺着湖边道路找寻最近的景点,比如铁公祠,直到导航提示到达,但是夜色朦胧,连建筑的方位都看不清。人也真的乏了,决定折回古城,感受古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又名百花汀、百花池、小南湖。在大明湖公园南门牌坊以南,一路之隔,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面积7000余平方米,岸边弱柳临风,娇柔婀娜,水中碧莲映日,红荷争艳。</p><p class="ql-block">古时的百花洲更大,今百花洲东岸一带的民居,原为水中小岛,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著名文学家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小岛也因之而名为百花台。岛上百花烂漫,景色宜人。曾巩(号南丰先生)有《百花台》诗赞之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可以想见,古百花洲该是多少优雅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赵树堂中医馆,山东老字号,创立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业内享有“南有胡庆余,北有同仁堂,中有赵树堂”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百花湖畔的阡陌书院,隐约在一处四合院内。门口对联选的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街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剧场。</p> <p class="ql-block">诗意弥漫的街名。</p> <p class="ql-block">街景的设计者竟然是孩子。</p> <p class="ql-block">文化入地。</p> <p class="ql-block">惬意在秋夜的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