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功臣的新奉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丰县单拐村东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四合院,四周绿树环绕,院内苍松遮日,花香飘逸,这里就是冀鲁豫军区纪念馆。当你在馆内缓步浏览时,经常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满怀激情地向游人讲解,讲到兴致处,他还禁不住手打拍子,放声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勤劳为民族……”这位老人就是纪念馆义务讲解员陈遂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陈遂修出生于单拐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他是陈家惟一的男孩。旧时的中国在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陈遂修与其他贫苦孩子一样受尽了地主的折磨与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937年,单拐村建立了地下组织,他参加了抗日训练班,并成为一名积极的抗日青年。他发动广大群众抗日救国,组织并担任青年救国会主任。1939年5月,日、伪军大扫荡时,他与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72名伤病员,为此受到东进纵队第二团的表扬,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夏,冀鲁豫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宋任穷、副司令员杨勇等同志先后在单拐村居住工作。在相处的难忘岁月里,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首长经常给他讲革命故事,教他唱革命歌曲。首长们语重心长的话语,使他看到了祖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1946年,他告别亲人,扛起枪加入了南下的队伍。在淮海战役的一次战斗中,天空有国民党飞机的狂轰,地面有坦克与敌兵的猛炸与狂击,他与12名战友坚守阵地,敌人炮弹炸飞的尘土埋住了他整个身躯,他顽强着伤痛一次次从土堆里爬出来,拿起机枪向敌人射击。他们先后打退了敌人的30多次进攻,有力地配合了部队的战斗。那次战斗只有他与两名战士生还,部队为他记了一等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是他不变的人生准则。1955年复员后,他担任单拐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期间,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84年6月,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在单拐村落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和那段改变人们命运的革命历史,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不顾60多岁高龄,毅然向党组织申请担任义务讲解员,而且一任就是14年。14年来,他工作勤恳,不计名利,共接待来访客人4万人次,为市、县及外省、市作革命传统报告50余场,为省市捐献革命历史文物10多件。他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志波 葛国藏 白桦</p><p class="ql-block">《濮阳日报》第二版 2001年7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