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教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诸葛亮《出师表》摘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月26日中午时分,我们从黄冈东坡赤壁重启旅程,准备穿越河南进行陕西。离开黄冈正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路途中我们正与从陕西一路向东南而来的寒潮迎面相对,不断搜索着寒潮对进入陕西路况的影响。下午3时许在高速服务区搜索中偶然发现前方1个小时路必然河南南阳,那里有一个景点叫卧龙岗,是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躬耕南阳"的故址。我们曾于2023年国庆自驾游途经湖北襄阳的5A景点隆中对,也是有关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典故出处,因此临时决定顺道前往南阳卧龙岗,实地探访一番到底襄阳还是南阳才是真正的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为此本次南阳"卧龙岗"之行,纯属偶然,为了考究诸葛亮的故址,我们驶向了南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途中搜索得知:南阳市卧龙岗文化园景区以“一祠一岗”即 “武侯祠”、“卧龙岗”为依托,依岗就势,自然天成,是一座文脉之岗,有“一岗三相”的美誉,曾走出西周姜子牙、秦国百里奚、蜀汉诸葛亮三相,更是诸葛亮的躬耕纪念地、“三分天下”策源地、“三顾茅庐”故事的发生地和三国文化的源头,形成了躬耕地、三顾地和武侯祠“三者合一”的独特历史人文景观,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沪陕高速南阳收费站,前往卧龙岗约8公里,原以为卧龙岗应该在高山的山岗上,但导航已显示到达卧龙岗文化园景区,始终未见任何高山或山岗。河南全省景区都对教师给予特别优待,我们凭教师资格证购买了两张半价25元的门票,女儿在游客服务中心背诵《出师表》取得了免费游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进入卧龙景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完全新建的人造景观公园。</p> <p class="ql-block">巨石堆砌,流水飞瀑,飞龙潭、潜龙潭、溪谷廉泉、睛雨阁、躬耕陇亩、龙塔疏影、宛郢古道、诸葛草庐、躬耕陇亩等景点雕古刻今,相映成辉,再现凤鸣高岗,龙吟淯水之美。</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岗亢龙潭,晚上有水幕光影秀《龙腾天下》演出。</p> <p class="ql-block">诸葛故居互动情景剧《三顾茅庐》,这里还有《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千载出师表》哦,这些情景剧以三国故事为背景,演绎了诸葛亮的一生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你仿佛置身于三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感觉整个景区除了新、除了大,没有什么古迹。原以为这就是卧龙岗的全貌,失望之极正准备原路返回算了。本着来都来就,还是继续把最后一个景点武侯祠看完再走吧。</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武侯祠景点时,终于眼前一亮,原来真正的卧龙冈景区的精华在此。</p> <p class="ql-block">穿过八卦广场,整个广场状如八阵图,迎面是“千古人龙”石牌坊,牌坊左侧矗立石碑,上书“卧龙岗”。</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入口处的标志高大的石牌坊,正中镌刻“千古人龙”,柱刻楹联“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横额“忠延汉鼎”,讴歌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中间楹联:“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过石牌坊,便是卧龙岗的第二道大门了</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4年南阳卧龙岗景区荣获“河南十佳旅游景区”,现为全国诸葛亮祠庙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过大门,抬头望,一个初建于明代的石牌坊尽显沧桑,牌坊上镌刻“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意指其中刘备三顾茅庐处。</p> <p class="ql-block">沿道继续行,右侧见一井,名为“诸葛井”。井口六角形,整块青石来凿成,乃诸葛亮“躬耕”汲水之处。</p> 卧龙潭位于山门左北侧,仙人桥水之下游,分为上下两潭,传为诸葛亮躬耕陇亩浴身濯足、洗涤乘凉之处。原为天然水潭,潭中有清泉一眼,如龙吐水,四季涌水不断,泉水成为诸葛亮躬耕田的灌溉水源,保证了这位隐士衣食无患。潭边松竹掩映,绿树成荫,酷热夏季,诸葛亮劳作之余,常于绿荫之下弹琴会友,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为潭中常有蛟龙出没,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又被称为"卧龙先生",因此此潭被称为"卧龙潭"。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山门红墙灰瓦,古朴端庄,设有三个拱门。中门门额上券石匾镌刻“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1959年所题。</p> <p class="ql-block">走过山门,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青砖墁地,古朴自然,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历史的印迹就隐藏在这幽邃的院落里。院落依次坐落着“三代遗才”石坊和“大拜殿”。</p> <p class="ql-block">“三代遗才”石牌坊寓意诸葛亮的才能与三代之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诸葛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p> <p class="ql-block">沿甬道前行,我们就来到大拜殿门前,这里是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由拜殿和正殿两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关于诸葛亮出山之前,到底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的疑问,因为襄阳那边也有个地方被认为是他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叫古隆中,也是著名的诸葛纪念地。这是河南和湖北两地的文人民众,关于诸葛亮的一个较大的争论,这直接关乎两地长久以来构建起的各自的地方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南阳还是襄阳?</p><p class="ql-block">这个争论在清末道咸年间达到了高潮,河南湖北两省的文人争论不休。时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是湖北宜昌人,一边是治区,一边是家乡,手心手背都是肉。据说,朝廷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似乎有意看他的表态。于是他就写了一副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副联就挂在武侯祠正殿门口。顾嘉蘅是个很不错的官员,连续当了五任南阳知府,任职近二十年,但比起政绩,他更多因这副联被提起。</p> <p class="ql-block">这副联的边上另有一副类似的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1958年秋胡耀邦同志到河南调研工作时看到大殿门两边顾嘉蘅的联而改写的一副联。这个改动成了武侯祠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2013年暑假自驾游时经过共青城,在富华山公园胡同志陵园大门上也看到过这样一幅特殊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野云庵是诸葛亮会客之所,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其树木、花卉、鸟兽皆为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也是青砖雕成</p> <p class="ql-block">古柏亭:位于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古柏一株,传为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p> <p class="ql-block">伴月台: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p><p class="ql-block">宁远楼又称清风楼,原为诸葛亮藏书、鼓琴的地方,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也是武侯祠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它坐落在武侯祠中轴线末端,是纪念诸葛亮在卧龙岗时藏书、读书、凭栏远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廊》”是园区内游客最感兴趣的遗迹之一。公元1138年8月14日,抗金北上的岳飞,夜宿武侯祠,他看到了诸葛亮的奏疏《出师表》后,激动不已,挥泪走笔,书写下了前后《出师表》。此碑也被誉为“三绝碑”即:文章绝、书法绝、刻工绝。</p> <p class="ql-block">祠园地势开阔,从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其总体布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往返。走出武侯祠,从卧龙冈原大门离开,己是日落时分。 </p> <p class="ql-block">回到新大门前的三顾广场,一座高耸的“卧龙出山”铜质雕像,再现诸葛亮与刘关张一起策马出山的场景。广场上已布置大量春节庙会的场景,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愿。</p> <p class="ql-block">卧龙岗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一站,他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并走上政治舞台。亮赖岗而居,岗因亮而名。这块因诸葛亮躬耕而名扬天下的高地,不仅是南阳的文化名片,还是天下人向往的精神高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