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修:岁月长歌中的同窗情谊

桐城龙眠山伢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中间为李泉同学)</span></p> <p class="ql-block">  惊闻李泉同学离世的噩耗,我的心中满是怅惘与悲恸。我与李泉同学于 78 年入学成为大学汽车专业同窗。毕业分别的 42 年光阴,恰似白驹过隙,然而那些与他一同度过的岁月,却如璀璨繁星般在记忆的苍穹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刚迈入大学时,李泉同学在我们眼中甚是独特。他是我们班少有的几位带着薪水上学的同学之一,年长我八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学长。由于他精通汽车修理,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修”。这一称呼里,饱含着信任与依赖。</p><p class="ql-block"> 大一期间,我们住在同一宿舍,每日的生活紧密交织。他做作业时,总是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进行练习,那专注而独特的模样,成为了宿舍里一道别样的景致。当时的我,对他这种一心二用的本领钦佩至极,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无论是上课、制图、吃饭、去洗澡堂、上街、去公园还是去礼堂看电影,我们总是如影随形。他宛如一位温暖的兄长,悉心照料着我们这些初入大学的懵懂少年。那时,宿舍里的欢声笑语仿佛仍在耳畔萦绕,他爽朗的笑声,总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于校园的娘娘池(相传为北洋军阀段祺瑞家后花园中供其夫人戏水游泳的水池,故而得名)畔,粼粼波光映照着我们的欢颜;在大八栋与小八栋的教室里,老师的讲授持续不断,萦绕于耳。图书馆的每一处角落,皆隐匿着我们翻阅书籍时的专注神情,那是青春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印痕,见证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大二以后,虽不再居于同一宿舍,但距离丝毫未冲淡我们之间的情谊。每次相逢,依旧是那熟悉的笑容,熟悉的嬉闹。<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因患病毒心肌炎住院数月,情况严重差点要休学,是他和同学们不断地给我鼓励,让我有了战胜病魔、度过难关的勇气和力量。他</span>出任系学生会体育部长,篮球打的好,凭借高大的身材和对体育的热忱,在校园中堪称人见人爱的帅哥。在他的引领下,他的室友们个个都是体育健将。我们系的体育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那些为了比赛一同挥洒汗水的日子,成为了大学生活中最为热血沸腾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与老哥仅见过四次面。我因出差和参加全省公安交警车管工作会议先后两次前往淮北,都与老哥相见。毕业后他出任大电厂建设和市计委的领导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可他的笑容依旧温暖如昔。我们一同回忆大学时光,慨叹着这些年来的沧桑变迁。每一次相聚,都让我感觉时光仿若倒流,那些青春岁月从未远去。</p><p class="ql-block"> 返学校的两次聚会,更是我们重聚的欢乐盛宴。老哥始终是那个最为活跃的人,他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同学,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琐事。他的谦和、他的热情、他的乐观,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让聚会弥漫着温馨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如今,李泉同学已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在了我们心中。他的温和、他的热忱、他的豁达,都化作了我们记忆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在这人生的漫漫旅途之中,能拥有这样一位同窗挚友,实乃我一生的幸运。愿李泉同学在天堂安息,我们的同窗情谊,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