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不经传的的古镇

闲情听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南稍有名气的古镇,诸如周庄、同里、乌镇、西塘等早已是耳熟能详去过多次了,就是一些小众冷门的古镇也去了不少,这么多年的行走,细数下来好象没有什么地方被遗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节日期间只想找一个低调而又清静的地方随意逛逛,于是这个名不经传的古镇便成了不二的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  提起双林古镇,虽然地处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南浔,但却并不太出名,其实古镇早在汉唐时期就已成村落,名为东林;南宋时期,许多北方商贾大户随着宋室南迁集居于此,故而又称商林。明永乐三年(1405)与西林村合并,更名为双林镇,此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细细想来也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了。</p> <p class="ql-block">  双林古镇虽然有文昌阁、水镜寺、东岳庙、还金亭等诸多景点,但是最出名的莫过于三桥,它是古镇的灵魂所在,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  登上文昌阁极目眺望,万元、化成、万𣁽三座石拱桥横卧于碧波之上,层层叠叠烟波浩渺,气势如虹,犹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眼前,尽显江南水乡风韵,可惜的是登高点还不够高,用无人机飞行才能展现三桥全景。</p> <p class="ql-block">  最吸引人的还是三桥边的市井声,万魁桥墩上晒着酱鸭的香气,化成桥畔爆米花的白烟缠住船桅,万元桥头卖嫩藕的小妹,竹篮里总垫着带水珠的荷叶,一串串如红珊瑚般的冰糖山楂,诱得孩子们围着团团转,人人的脸上都漾起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穿过廊桥,一串串红灯笼预示着新年的喜庆。和熙的阳光照射着栏杆,蝌蚪般的影子似乎也变成了琴弦上跳跃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一转弯,一处苍劲有力的"茶"字吸引了过往茶客的目光,河边茶桌上摆放着竹编热水瓶,旧时的老物件让人恍如回到从前的时光……午后打盹的茶馆老板,鼾声能震落檐角的风铃,叮当声掉进河里,惊醒了桥洞下打盹的绿头鸭。</p> <p class="ql-block">  小径深处,白墙映照出蜡梅树隐约的轮廓,近处幽幽地传来一阵阵清香,信步而去小隐园,那里又是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但凡江南古镇不乏有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商贾大户,双林古镇亦是如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费新我先生。</p><p class="ql-block"> 费先生擅长左腕运笔,长年挥毫泼墨于绘画书法的艺术海洋之中。他的绘画作品线条明快流畅,而书法则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书法界享有一定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费先生的外甥黄笃初先生是摄影界的先驱。17岁就跟随叔叔们奔走于太湖流域,江浙沪一带做丝绸买卖。他热爱摄影,用相机一一拍摄了乡村和城市的风土人情及人文景观,其中上海外滩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而虹桥弄蔡宅也是镇上赫赫有名的晚清民居院落,院内雕梁画栋,亭台水榭,彰显出大户人家的风范。</p><p class="ql-block"> 蔡氏家族历经数十代传承,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家族里人才辈出在当地颇有声望。在协助当地官府建书院、赈灾害、解决民众纠纷等事务中影响力极大,被当地民众俗称为“蔡半镇”。</p> <p class="ql-block">  斑驳陆离的墙面刻下了时光流逝的痕迹,刻下了蔡氏家族几十年的春秋往事,也给过路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一叶扁舟静静地伫靠在河边,卖甜酒酿的婆婆经过万魁桥时总要停一停,吆喝着招徕来自四方的宾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众人捧着阿婆自制的酒酿,品尝着当地小吃梅花糕,悠闲地欣赏河边的美景,桥拱里一缕漏下来的阳光,正巧把阿婆鬓角的银丝晒成桂花蜜的颜色,好象人也顿时年轻了许多。</span></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三桥倒影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慢慢地桥上的人也稀少了,当暮色漫到第三道桥洞时,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景象:船娘们开始收晾在桅杆上的蓝花布。欢声笑语扑簌簌抖落了一串串水珠,惊起了河面上的飞鸟直冲天空。</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座镇子把故事都留藏在了水波纹里,过路人的倒影轻轻一碰,就漾出一首首千年不绝的江南水乡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