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前往昆明老街。从青年路拐到人民中路,一路堵成了红色。于是,只能下车,步行前往老街。途径傲城大厦,这里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在六楼平台上。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找了各种角度,但摆不了小哥哥小姐姐的pose,于是就P个飞机上去,好玩。</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厦,边上有一个关于聂耳的主题广场。聂耳出生于昆明甬道街72号(即现在的昆明老街街区)。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医,母亲是傣族女性,也是他的第一位音乐启蒙老师。聂耳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母亲经常给他唱一些民间小调,让他从小就接受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6岁时,聂耳进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初小班读书,后因家庭困难转学至私立求实小学继续高小课程。</p> <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后,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期间积极参与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三年后,聂耳离开昆明前往上海,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生涯。《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作品不仅展现了聂耳卓越的音乐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p> <p class="ql-block">离开傲城大厦,前往昆明老街。马路对面的正义坊是为纪念辛亥重九起义而建。1911年,云南的辛亥重九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起义胜利后,人们将近日楼南门改名为“正义门”,并在其附近修建了正义坊。</p> <p class="ql-block">正义坊所在的正义路是昆明老城厢中轴线的一部分。老城厢中轴线为“五华山—正义路—忠爱坊—三市街—金马碧鸡坊—东西寺塔”一线,而昆明老街就在中轴线中段的西侧,由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甬道街等街巷组成,街区内存留了112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一看这名字,就感觉这条街很有钱。果不其然,清末和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昆明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汇聚了众多商号和票号。钱王街的名称于2007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在此之前,这条街曾被称为“南正街”“邱家巷”和“小银柜巷”。</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的命名源于清末著名商人王炽。王炽,云南弥勒人,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p> <p class="ql-block">早年家境贫困,王炽加入马帮,逐渐积累了财富,随后开设“天顺祥”商号。1872年,在这条街上成立票号“同庆丰”,经营汇兑存放款业务。1880年,改组“天顺祥”,以昆明“同庆丰”为总号,重庆“天顺祥”为分号,而后不断将业务扩展至全国各地,成为“富甲全滇”的企业家,其商业帝国在鼎盛时期左右着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末,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王炽还是一位爱国商人,他是云南大学及本地教育开创的资助者,从法国人手上重金收回滇越铁路路权,花巨资与政府筹办云锡云铜等地方企业,昆明第一自来水厂也是他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昆明老街,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中。然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区中不断出现现代建筑和商业,又像是</span>时空不断轮回变换。</p> <p class="ql-block">傅氏宅院,宅院的主人是清末民初昆明著名的火腿商人傅润之、傅泰之兄弟。傅家祖籍云南曲靖沾益(与宣威接壤,两地均为传统优质火腿产区),其父辈早年迁至昆明威远街一带,最初为亲戚帮工,积累经验后自立门户经营火腿生意,逐渐发家。凭借火腿贸易的盈利,傅家选择在昆明富人聚集区正义路居仁巷购置土地,于1931年修建宅院。</p> <p class="ql-block">正门旁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傅氏宅院主体采用云南传统“三坊一照壁”格局,是典型“一颗印”宅院,即正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傅家虽非巨富,但建房时注重细节,亲自筹备木材等材料,如从白沙河青龙村采伐并晾干,并聘请工匠对门楣、窗框、屋檐等关键部位进行精细雕刻。</p> <p class="ql-block">东西厢房屋顶建单檐四角攒尖亭阁,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p> <p class="ql-block">内侧石券门厅则采用古典欧式风格,体现了清末民初昆明商贾阶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傅氏宅院的历史不仅是家族奋斗的见证,更是昆明近代商业、建筑与社会变迁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照壁</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位于钱王街86号,是一座省级茶文化专项博物馆,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包括普洱茶、茶具、字画等,其中最老的馆藏普洱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因去的太晚,博物馆闭馆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原址是清代第20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故居。鄂尔泰曾促成六大茶山改土归流,推动了云南普洱茶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转向光华街,便来到抗战胜利堂。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的前身是明代沐英府衙所在地,1943年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发出动议建一座“志公堂”。1946年落成时,正值全国抗战胜利之际,为缅怀抗战牺牲的军民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将其正式定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里面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于1995年,为了纪念保卫祖国边疆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而建。</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堂门口屹立的两栋标志性历史建筑,酒杯楼,也叫月牙楼(源于“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修建,寓意着烈酒鲜花祭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酒杯楼围绕守护。酒杯楼如今成为了昆明摩登青年的打卡圣地,被誉为“爱的转角”。</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位于文明街与光华街交叉口的福林堂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店铺建筑风格被称为“八面风”。相传,药店创始人李玉卿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故取名“福林堂”,意为“福泽杏林”。这家老字号曾用自制的"再造丸"救活过蔡锷将军。抗战时期这里的地下室曾是西南联大师生的秘密聚会点,闻一多先生在此写下"最后的演讲"初稿时,案头就放着福林堂的提神药茶。</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杨丽萍生活艺术馆,进门就见孔雀和杨丽萍艺术照,极具辨识度。</p> <p class="ql-block">角落设有休息区,提供滇红或云南小粒咖啡等饮品,氛围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孔雀荟·云南味”餐馆主打云南特色菜肴。</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小银柜巷的福春恒商号,清末至民国时期云南著名的商号,由时任腾越总兵的蒋宗汉与当地商人合伙创建。商号最初主营丝绸、珠宝、药材、棉花和土特产等,后逐渐扩展到钱庄及汇兑业务。其分号遍布腾冲、保山、下关、鹤庆、昆明、成都、汉口、上海、香港以及缅甸仰光等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p> <p class="ql-block">到20世纪20年代,福春恒商号达到鼎盛,营业额在云南商帮中位居首位。1928年,福春恒商号总号迁至昆明小银柜巷。1937年,由于经营不善、市场变化等原因,福春恒商号正式破产,其在昆明的房产也被迫出售。</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的主人是马鉁,昆明市第一任市长。1919年,马轸的父亲马金墀在文明街相中了银柜巷七号院,认为这块“田心地胆”、风水宝地将来有一天会人气兴旺,街道繁荣。马金墀的三个儿子马鉁、马锳、马崟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刚刚从日本留学回国升任少将参谋长的马轸和两个兄弟在小银柜巷7号,建起了二层四合院。从此,在这里开始了马家26年的生活。马鉁曾参加过昆明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马锳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崇阳会战等。马崟任孙中山大元帅府侍卫长,率陆军新十一师出滇和日本人作战。三兄弟在当时的军界都是战功卓绝,“一门三将”被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成为一个戏院,上演着实验话剧《雷雨》。</p> <p class="ql-block">虽然过了吃野生菌的季节,但来到昆明,总得吃一顿野生菌火锅。于是在点评榜上找一家,跟着导航前往。在前往店家的路上,到处都是美食世界。</p> <p class="ql-block">吃野生菌火锅,需在服务员指导下进行。菌菇等食材放入锅后,需煮沸18分钟,期间不发放筷子。食用前,还需留样,签好座号,留下手机和名字。</p> <p class="ql-block">吃好火锅,前往金马碧鸡坊。</p> <p class="ql-block">金马碧鸡坊是昆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名字来源于东坊临金马山而得名“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得名“碧鸡坊”。两坊相隔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历史上,金马碧鸡坊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现存的金马碧鸡坊是1997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金碧交辉”的奇景。相传在春分或秋分时节,若又适逢农历十五,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晖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其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其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坊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但从天文学角度来看,60年一次的“金碧交辉”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金马碧鸡的金碧交辉只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每一条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回忆,如果把这些回忆连接起来,就成了历史。昆明老街,便是如此。</p>